清热剂
  • 川大黄,朴硝,炙甘草,各二十两,(各600g),山栀子仁,薄荷去梗,黄芩各十两,(各300g),连翘二斤半,(1250g)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大黄   芒硝   甘草   栀子   薄荷   黄芩   连翘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相似度较高的药方】 凉膈连翘散 66.67% 清心凉膈散 55.56% 凉药子丸 50.00% 人参泻肺汤 50.00%
    方剂《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上药共为粗末,每服6~12g,加竹叶3g,蜜少许,水煎服。亦可作汤剂,方中各药饮片用量酌减,水煎服。

    用法

  •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上、中二焦邪郁生热证。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口舌生疮睡卧不宁谵语狂妄,或咽痛吐衄便秘溲赤,或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功效

    泻火通便,清上泄下,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口舌生疮,睡卧不宁,谵语狂妄,咽痛吐衄,便秘溲赤,大便不畅,舌红苔黄,脉滑数

  • 连翘轻清透散,清心泻火,透散上焦之热
    黄芩清胸膈郁热
    山栀通泻三焦,引火下行
    大黄泻火通便,以泻代清
    芒硝泻火通便,以泻代清
    薄荷清利头目,利咽喉
    竹叶清心利尿
    使炙甘草缓和硝黄峻泻之力,生津润燥,调和诸药
    使白蜜缓和硝黄峻泻之力,生津润燥,调和诸药

    方解表

  • 本方证由脏腑积热,聚於胸膈所致,以上、中二焦见证为主。热灼胸膈,故胸膈烦热如焚;热伤津液,则口渴、咽燥、唇焦;火性上炎,则面红目赤、口舌生疮、咽痛吐衄;热扰心神,则见烦躁不安,睡卧不宁,甚则谵语狂妄;燥热内结,故有便秘溲赤;舌红苔黄,脉滑数均为里热炽盛之象。本方证病机特点为脏腑积热,聚於胸膈,犯及心胃,化火上冲。

    病机

  • 1.辨证要点:本方为治疗脏腑积热,聚於胸膈的常用方。临床以胸膈烦热、面赤唇焦、烦躁口渴、舌红苔黄、脉数或滑为辨证要点。
    2.现代运用:本方常用於咽炎、口腔炎、急性扁桃体炎、胆道感染、胆石症、急性黄疸型肝炎、流行性脑脊髓膜炎等辨证属上、中二焦火热者。
    3.注意事项:服用本方得利下,应当停服,以免损伤脾胃;孕妇及体虚者,本方应慎用。

    运用

上 之 中药

还有89个已折叠,点击查看更多

上 之 植物

上 之 方剂

还有733个已折叠,点击查看更多

上 之 药方

还有130个已折叠,点击查看更多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