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耳
檽,木檽,桑上寄生,蕈耳,树鸡,黑木耳,木菌,木蛾,云耳,耳子,光木耳,木茸,黑木耳,木菌,耳子,木茸
  • 性味

    甘,平

  • 。 《药性论》

    性味《药性论》

  • 无毒

    性味

    寒,无毒

  • ,有毒。 《饮膳正要》

    性味《饮膳正要》

    苦,寒

  • ,有小毒。 《纲目》

    性味《纲目》

    甘,平

  • 小毒。肺;胃;肝;脾;肾;大肠经 《本草求原》

    性味《本草求原》

    甘,温,小毒

  • 入足阳明经

    性味

    入足阳明经

  • 入大肠、胃。

    性味

  • 入肝、脾、肾三经。 《本草再新》

    性味《本草再新》

    肾三经

  • 补气养血;润肺止咳;止血;降压;抗癌气虚血亏;肺虚久咳;咳血;衄血;血痢;痔疮出血;妇女崩漏;高血压;眼底出血;子宫颈癌;阴道癌;跌打伤痛

    功效

    补气养血,润肺止咳,止血,降压,抗癌,气虚血亏,肺虚久咳,咳血,衄血,血痢,痔疮出血,妇女崩漏,高血压,眼底出血,子宫颈癌,阴道癌,跌打伤痛

  • 肠癖下血,又凉血。

    功效

    肠癖下血

  • 治痔。 《纲目》

    功效《纲目》

  • 润燥利肠

    功效

    润燥利肠

  • 补气耐饥活血,治跌仆伤。凡崩淋血痢,痔患肠风常食可瘳

    功效

    补气耐饥,活血,跌仆伤,痔患肠风,常食可瘳

  • 蕈耳古槐、桑树上者良。能治风,破血益力,其余树上多动风气,发痼疾令人肋下急损经络背膊,闷。次柘木者良。 《药性论》

    功效《药性论》

    蕈耳,古槐,破血,益力,发痼疾,令人肋下急,损经络背膊

  • 楮耳人常食,槐耳用疗痔,榆、柳、桑耳此为五耳。软者并堪啖。

    功效

    楮耳人常食

  • 木耳各木皆生,其良毒亦必随木性,不可不审,然今货者,亦多杂木,惟桑、柳、楮、榆之耳为多。 《纲目》

    功效《纲目》

    惟桑

  • 《生生编》,柳蛾补胃木耳衰精。言老柳之蛾,能补胃理气,木耳乃朽木所生,有衰精冷肾之害也。

    功效

    柳蛾补胃,木耳衰精

  • 补气养血润肺止咳止血降压抗癌。属止血药下分类的凉血止血药。

    功效

    补气养血,润肺止咳,止血,降压,抗癌

  • 反胃多痰:大木耳7~8个,煎汤服用,日服2次。 《中国药用真菌》
     

    符方《中国药用真菌》

    反胃多痰

  • 误食毒蕈中毒:木耳30克,加白糖30克,煮食。 《中国药用真菌》
     

    符方《中国药用真菌》

    误食毒蕈中毒

  • 大便干燥痔疮出血:木耳5克,柿饼30克,同煮烂,随意吃。 《长白山植物药志》
     

    符方《长白山植物药志》

    大便干燥,痔疮出血

  • 崩中漏下:木耳炒见烟,为末。每服
     

    符方

    崩中漏下

  • 3克,头发灰0.9克,共
     

    符方

    崩中漏下

  • 2克,好酒调服出汗。(《孙天仁集效方》)
     

    符方

    崩中漏下

  • 高血压病眼底出血:木耳3~6克,冰糖5克,加清水适量,慢火炖汤,於睡前1次顿服。每日1剂,10天为1疗程。 《药用寄生》
     

    符方《药用寄生》

    高血压病,眼底出血

  • 高血压:木耳15克,皮蛋1只,水炖,代茶频服。 《福建药物志》
     

    符方《福建药物志》

    高血压

  • 眼流冷泪:木耳30克,木贼30克。为末。每服9克,以清米泔煎服。 《惠济方》
     

    符方《惠济方》

    眼流冷泪

  • 一切牙痛:木耳、荆芥各等分。煎汤漱之,痛止为度。 《海上方》
     

    符方《海上方》

    一切牙痛

  • 生於栎、榆、杨、槐等阔叶树腐木上。分布於全国各地,各地还有人工栽培。

    产地

  • 木耳科真菌木耳Auricularia auricula(L.ex Hook.)Unlderw.的干燥子实体。 子实体呈不规则块片,多皱缩,大小不等,不孕面黑褐色或紫褐色,疏生极短绒毛,子实层面色较淡。气微香,味淡。

    形态

  • 1.对血液系统的影响
    (1)抗凝血作用
    300%木耳煎剂1ml/100g灌胃,连续20d,实验结果表明,木耳能延长白陶土部分凝血活酶时间12.06s,提高血浆抗凝血酶Ⅲ活性,具有明显的抗凝血作用。黑木耳多糖50mg/kg给小鼠静注、腹腔注


    射、灌胃,均有明显的抗凝血作用;在体外实验中,黑木耳多糖亦


    有很强的抗凝血活性。


    (2)抗血小板聚集作用
    黑木耳的磷酸缓冲盐水提取物在试管内明显抑制ADP引起的血小板聚集,并阻断低於16μmol/L的ADP激活血小板释放5-羟色胺,黑木耳抗血小板作用的有效成分是水溶性的。人口服70g黑木耳后3h内即开始出现血小板功能降低,并持续24h。木耳菌丝体酸提取物体内(大鼠静注10g/kg或灌胃10g/kg连续15d),体外(25mg/ml,50mg/ml及100mg(菌丝体)/ml)能明显抑制ADP诱导大鼠血小板聚集。醇提取物5g/kg,7g/kg灌胃,共15d,能明显缩短红细胞电泳时间。黑木耳酸性杂多糖小鼠腹腔注射试验结果表明,该多糖具有促进白细胞增加,抗凝血和降低血小板的作用,其活性随着多糖分子量和糖醛酸含量降低而增大,即生物活性依赖於多糖在水中的溶解度。


    (3)抗血栓形成
    兔口服木耳多糖18.5mg/kg,可明显延长特异性血栓及纤维蛋白血栓的形成时间,缩短血栓长度,减轻血栓湿重和干重,减少血小板数,降低血小板粘附率和血液粘度,并可明显缩短豚鼠优球蛋白溶解时间,降低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升高纤溶酶活性,结果表明,木耳多糖有明显的抗血栓作用。


    (4)升白细胞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黑木耳多糖2mg/只,连续7d,有较好地对抗环磷酰胺引起的白细胞下降的作用。


    2.对免疫功能的促进作用
    黑木耳多糖能增加小鼠脾指数、半数溶血值(HC50)和玫瑰花结形成率,促进巨噬细胞吞噬功能和淋巴细胞转化等。木耳菌丝体250mg/kg,连续7d小鼠腹腔注射能明显提高外周血T淋巴细胞百分率;400mg/kg、


    800mg/kg皮下注射,共7d,使环磷酰胺引起的半数溶血值HC50减少恢复正常。


    3.对核酸和蛋白生物合成的影响
    黑木耳多糖100μg对人淋巴细胞脱氧核糖核酸和核糖核酸合成有显著促进作用。黑木耳多糖给小鼠腹腔注射100mg/kg连续4d,对3H亮氨酸掺入小鼠血清蛋白有较弱的促进作用。


    4.降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木耳煎剂30g/kg,连续灌服20d,木耳多糖28mg/kg,连服8d,均可明显降低高脂血症大鼠血清三酰甘油(甘油三酯)和血清总胆固醇(TC)含量,提高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与总胆固醇比值,且有降胆固醇作用。木耳多糖180mg/kg灌服可防止高胆固醇引起的小鼠高胆固醇血症的形成。每日在喂胆固醇同时,加喂黑木耳2.5g/只,共90d,有降低兔血浆胆固醇、过氧化脂质(LPO)、血栓素A2(TXA2)的含量,提高前列环素/血栓素A2(PGI2/TXA2)比值,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的作用。


    5.延缓衰老作用
    每日给家兔黑木耳2.5g/只,共90d,可降低动脉粥样硬化家兔氧自由基,肝、心、脑组织脂褐质,血浆过氧化脂质,血浆胆固醇含量及减轻动脉粥样硬化病变的作用。提示黑木耳可能通过降血浆胆固醇,减少脂质过氧化产物脂褐质的形成,以维护细胞的正常代谢,显示有延缓衰老作用。运用化学发光分析法,研究了2.5%黑木耳水提取物50μl,800μl,1000μl对H2O2或由酶体系及非酶体系产生的超氧化物自由基(O-2)有清除作用,清除能力与用量之间呈量效关系,提示黑木耳水提取物中含有抗氧化作用的成分。黑木耳多糖100mg/kg,腹腔注射,连续7d,可使小鼠在水中平均游泳时间延长50.40%,有增强小鼠抗疲劳的能力;还能明显降低小鼠心肌组织脂褐质含量;能明显增加小鼠脑和肝组织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比活力;对小鼠离体脑中单胺氧化酶B(MAO-B)活性有明显抑制作用,抑制强度随浓度增加而加强,并能增加果蝇飞翔能力。黑木耳多糖能明显延长果蝇平均寿命,为对照组的1.26倍,口服黑木耳多糖40d后,果蝇脂褐质含量有所降低。


    6.抗辐射及抗炎作用
    小鼠腹腔注射木耳多糖100mg/kg,连续7d对60Coγ射线照射有拮抗作用,使小鼠存活率提高1.56倍,腹腔注射60mg/只,对大鼠由鸡蛋清引起的足跖肿胀有一定的抗炎症作用。


    7.抗溃疡作用
    黑木耳多糖以每日70mg/kg灌胃,连续2d,能明显抑制大鼠应激型溃疡的形成;以每日165mg/kg灌胃,连续12d,能促进醋酸型胃溃疡的愈合,对胃酸分泌和胃蛋白酶活性无明显影响。


    8.降血糖作用
    木耳多糖33mg/kg或100mg/kg灌胃,能明显降低四氧嘧啶糖尿病小鼠血糖水平,口服多糖后4~7h降血糖作用最显著;还能减少糖尿病小鼠饮水量。


    9.抗生育作用
    黑木耳多糖8.25mg/kg给小鼠腹腔注射,抗着床和抗早孕效果最明显,终止中期妊娠作用略差些,但对孕卵运输则无效。


    10.抗癌、抗突变作用
    木耳热水提取物对瑞士小鼠肉瘤S180抑制率为42.5%~70%,对艾氏腹水癌抑制率为80%。黑木耳多糖200mg/(kg·d),连续10d有对抗环磷


    酰胺所致小鼠骨髓微核率增加的作用。


    11.抗菌作用
    木耳中分离的黑刺菌素有抗真菌作用。


    12.毒性
    黑木耳多糖小鼠腹腔注射的LD50为789.60±92.19mg/kg。


    药理

  • 抗凝血和抗血小板凝聚和抗血栓形成,有升白细胞作用;对免疫功能有促进作用;促进核酸及蛋白生物合成,降低血脂及抗动脉粥样硬化;还能延缓衰老,具有一定的抗辐射及抗炎作用;具有显著的抗溃疡及降血糖作用;有抗生育作用,抗着床和抗早孕效果最明显;有抗癌、抗突变作用,还有抗真菌等作用。

    药理

  • .木耳含木耳多糖。从子实体分离的一个多糖,相对分子质量为155000,由L-岩藻糖(fucose),L-阿拉伯糖(L-arabinose),D-木糖(D-xylose),D-甘露糖(D-mannose),D-葡萄糖(D-glucose),葡萄糖醛酸(glucuronicacid)等组成,其摩尔比为.14:0.045:0.17:1.00::.61::.44。菌丝体含外多糖(exopolysaccharide)。还含麦角甾醇(ergosterol),原维生素D2(provitaminD2),黑刺菌素(ustilaginoidin)。生长在棉子壳上的木耳含总氨基酸11.50%,蛋白质(protein)13.85%,脂质(lipid)0.60%,糖66.22%,纤维素1.68%,胡萝卜素(carotene)0.22mg/kg,维生素(vitamin)A1.76u/g,维生素B10.88mg/kg,维生素B211.4mg/kg及各种无机元素:钾1.98%,钠0.055%,钙0.28%,镁0.23%,铁0.0017%,铜6.3×10-6,锌12×10-6,锰26×10-6,磷392mg%等。
    2.毛木耳含植物血凝素(lectin),相对分子质量约23000。含木耳毒素(auritoxin)Ⅰ、Ⅱ,系蛋白结合多糖。从子实体中得到2个多糖,APPA和APPB,前者的相对分子质量约120000,后者约70000。
    3.皱木耳在液体培养中生长,产生膜复合体,其中有地衣酚(orcinol),荔枝素(atranorin),苔色酸(orselinicacid),藻纹苔酸(salazinicacid),红粉苔酸(lecanoricacid)和反丁烯二酸原冰岛衣酸酯(fumaprotocetraricacid)。

    成份

  • 本品主要含黑色素、木耳多糖、单糖、麦角固醇、氨基酸、维生素等成分。

    成份

  • 夏、秋季采收,晒干。

    加工采集

  • (1)木耳子实体呈不规则块片,多皱缩,大小不等,不孕面黑褐色或紫褐色,疏生极短绒毛,子实层面色较淡。用水浸泡后则膨胀,形似耳状,厚约2mm,棕褐色,柔润,微透明,有滑润的粘液。气微香,味谈。(2)毛木耳子实体较木耳厚,不孕面绒毛浓密、较长。余与木耳类同。气微,味淡。(3)皱木耳不孕面乳黄色至红褐色,疏生绒毛;子实层面有明显网络状皱缩。气微,味淡

    签别

  • 虚寒溏泻者慎服。《药性切用》:"大便不实者忌。"

    宜忌

  • 虚寒溏泻者慎服。

    宜忌

  • 用於创面肉芽过剩取平柔、肥厚而无缺损的木耳,用温开水浸透涨大后,酒精消毒。伤口周围及肉芽用盐水清洗消毒后,将木耳平贴於肉芽上,纱布包扎,3~4天拆开观察1次。治疗2例,均於3天后痊愈。木耳疏松易收缩,吸水性强,能将肉芽中的水份大量吸收,使肉芽开始干萎;加之木耳干燥后,收缩皱凸,给与肉芽均匀压力,使肉芽过剩部分退平,上皮细胞随着向中心生长,伤口易於愈合。

    临床应用

  • 内服:煎汤,用量3~10克,或炖汤,或烧炭存性研末。主治气虚血亏,肺虚久咳,咯血,衄血,血痢,痔疮出血,妇女崩漏,高血压,眼底出血,子宫颈癌,阴道癌,跌打伤痛。

    临床应用

  • 备注

  • 书籍引用

    《金匮要略》

    《华佗神方》

    《本草求真》

    《证治准绳·幼科》

    《证治准绳·疡医》

    《证治准绳·类方》

    《证治准绳·杂病》

    《本草纲目》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辨证录》

    《明医杂著》

    《神农本草经》

木耳 之 中药

木耳 之 植物

木耳 之 方剂

木耳 之 药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