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芝
菌藻类
三秀,茵,芝,灵芝草,木灵芝,菌灵芝,三秀,灵芝草,菌灵芝,木灵芝,芝
  • 性味

    甘,平

  • 内服:煎汤,10-15g;研末,2-6g;或浸酒。

    用法

  • 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用於眩晕不眠心悸气短虚劳咳喘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功效

    补气安神,止咳平喘,眩晕不眠,心悸气短,虚劳咳喘

  • 益气血安心神健脾胃。主虚劳心悸失眠头晕神疲乏力久咳气喘冠心病硅肺肿瘤。用於眩晕不眠心悸气短,虚劳咳喘。

    功效

    益气血,安心神,健脾胃,虚劳,心悸,失眠,头晕,神疲乏力,久咳气喘,冠心病,硅肺,肿瘤,眩晕不眠,心悸气短,虚劳咳喘

  • 补气安神止咳平喘。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功效

    补气安神,止咳平喘

  • 积年胃病:灵芝
     

    符方

    积年胃病

  • 5克,切碎,用老酒浸泡服用。(《杭州药用植物志》)
     

    符方

    积年胃病

  • 误食毒菌中毒:灵芝120克,水煎服。 《中国药用真菌》
     

    符方《中国药用真菌》

    误食毒菌中毒

  • 鼻炎:灵芝500克,切碎,小火水煎2次,每次3~4小时,合并煎液,浓缩后用多层纱布过滤,滤液加蒸馏水至500毫升,滴鼻,每次2~6滴,每日2~4次。 《全国中草药汇编》
     

    符方《全国中草药汇编》

    鼻炎

  • 神经衰弱心悸头晕夜寐不宁:灵芝
     

    符方

    神经衰弱,心悸头晕,夜寐不宁

  • 5~3克。水煎服,每日2次。(《中国药用真菌》)
     

    符方

    神经衰弱,心悸头晕,夜寐不宁

  • 慢性肝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灵芝焙干研末,开水冲服。每服0.9~
     

    符方

    慢性肝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

  • 5克,每日3次。(《中国药用真菌》)
     

    符方

    慢性肝炎,肾盂肾炎,支气管哮喘

  • 冠心病:灵芝切片6克,加水煎煮2小时,服用,早晚各1次。 《中国药用真菌》
     

    符方《中国药用真菌》

    冠心病

  • 乳腺炎:灵芝30~60克。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
     

    符方《湖南药物志》

    乳腺炎

  • 腐生於栎及其他阔叶树的根部或枯干上。产於河北、河南、山东等地。

    产地

  • 赤芝: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直径10~18cm,厚1~2cm。皮壳坚硬,黄褐色至红褐色,有光泽,具环状棱纹和辐射状皱纹,边缘薄而平截,常稍內卷。菌肉白色至淡棕色。菌柄圆柱形,侧生,少偏生,长7~15cm,直径1~3.5cm,红褐色至紫褐色,光亮。孢子细小,黄褐色。气微香,味苦涩。紫芝:皮壳紫黑色,有漆样光泽。菌肉锈褐色。菌柄长17~23cm。栽培灵芝:子实体较粗壮、肥厚,直径12~22cm,厚1.5~4cm。皮壳外常被有大量粉尘样的黄褐色孢子。

    形态

  • 多孔菌科植物真菌紫芝Ganoderma sinense Zhao,Xu et Zhang或多孔菌科真菌赤芝Gan。derma lucidum(Ley-ss.ex Fr.)Karst.的子实体。(本文以紫芝为例,右图亦为紫芝) 子实体紫黑色,有漆样光泽,外形呈伞状,菌盖肾形、半圆形或近圆形。菌肉锈褐色。菌柄长17~23厘米,红褐色至紫褐色,光亮。孢子细小,黄褐色。气微香,味苦涩。

    形态

  • 改善心血管功能,表现为强心,降压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抗血小板凝聚及抗血栓作用;对呼吸系统,具有祛痰止咳平喘的作用;影响机体代谢和内分泌功能,还有保肝作用;具有抗氧化、延缓衰老的作用,具有明显的抗炎、抗肿瘤作用,对放射损伤有一定防护效应,具免疫加强等作用;对神经系统有镇静作用;还能提高代谢,增强免疫功能;对肺炎球菌、甲型链球菌、白色葡萄球菌及流感杆菌有抑制作用。

    药理

  • 主要含麦角、甾醇、真菌溶酶菌、酸性蛋白质、水溶性蛋白质、多种氨基酸、灵芝醇、灵芝酸、赤芝酸、多肽、生物碱及水溶性多糖类、三萜化合物等成分。

    成份

  • 实证慎服。 《本草经集注》:恶恒山。畏扁青、茵陈蒿。

    宜忌

  • 实证慎服。

    宜忌

  • 用量6~12克。用治眩晕不眠、心悸气短、虚劳咳喘。现代也有用来治疗神经衰弱、高血压病、血胆固醇过高症、慢性气管炎和过敏性哮喘等。

    临床应用

  • 归经

    心,肺,肝,肾

灵芝 之 中药

灵芝 之 植物

灵芝 之 方剂

灵芝 之 药方

还有4个已折叠,点击查看更多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