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风藤
风藤,巴岩香,满坑香,荖藤,大风藤,岩胡椒
  • 微温

    性味

    辛,微温

  • 祛风湿通经络理气。治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哮喘久咳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理气,风寒湿痹,关节疼痛,筋脉拘挛,跌打损伤,哮喘,久咳

  • 行经络,和血脉,宽中理气下湿除风理腰脚气,治疝,安胎。 《本草再新》

    功效《本草再新》

    行经络,宽中理气,下湿除风,理腰脚气,安胎

  • 宣痹化湿通络舒筋。治腿膝痿痹关节疼痛

    功效

    宣痹,化湿,通络舒筋,腿膝痿痹,关节疼痛

  •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属祛风湿药下属分类的祛风湿强筋骨药。

    功效

    祛风湿,通经络,止痹痛

  • 治胃脘疼痛、腹痛泄泻:海风藤15克,救必应9克。水煎服。 《中药临床应用》
    海风藤   救必应  

    符方《中药临床应用》

    腹痛泄泻(胃肠炎)

  • 风湿痹痛:海风藤、威灵仙、秦艽、桂枝、川芎各9克,水煎服。 《浙江药用植物志》
    海风藤   威灵仙  

    符方《浙江药用植物志》

    风湿痹痛

  • 治涨皮风:海风藤15克,红蓼12克,白鸡肫12克,大青根15克,淡竹叶15克,煎汤服。每日1剂 《中国民族药志》
    海风藤   淡竹叶  

    符方《中国民族药志》

    涨皮风(肾炎水肿)

  • 生於低海拔林中,常攀缘於树上或岩石上。分布於浙江、福建、台湾、广东等地。

    产地

  • 海风藤茎藤呈扁圆柱形,微弯曲,长15~60厘米,直径0.3~2厘米。表面灰褐色或褐色,粗糙,有纵向棱状纹理及明显的节,节间长3~12厘米,节部膨大,上生不定根。体轻,质脆,易折断,断面不整齐,皮部窄,木部宽广,灰黄色,导管孔多数,射线灰白色,放射状排列,皮部与木部交界处常有裂隙,中心有灰褐色髓。气香,味微苦、辛。

    形态

  • 海风藤能增加小鼠心肌营养血流量,降低狗心肌缺血区侧枝血管阻力,对冠心病和脑血栓有较好的疗效。海风藤提取物可以拮抗大鼠静脉注射内毒素引起的动脉血压下降,并能减轻内毒素血症对肺血管壁通透性增高引起的肺水肿。海风藤的这种效应可能与其中风藤烯酮与PAF的拮抗作用有关。PAF(血小板激活因子)提示海风藤是一种值得尝试的治疗内毒素休克的中药。

    药理

  • 1.拮抗内毒素作用。2.抗组织缺血及再灌注损伤作用。3.抗老年痴呆作用。

    药理

  • 茎、叶含细叶青蒌藤素、细叶青蒌藤烯酮、细叶青蒌藤醌醇、细叶青蒌藤酰胺,其中细叶青蒌藤素含量最高,并且有阻抑肿瘤的作用,此外尚含β-谷甾醇、豆甾醇及挥发油,挥发袖主成分为α-蒎烯、β-蒎烯、柠檬烯、香桧烯、莰烯、异细辛醚。

    成份

  • 风藤茎含细叶青蒌藤素,细叶青蒌藤烯酮,细叶青蒌藤醌醇,细叶青蒌藤酰胺,β-谷甾醇,豆甾醇及挥发油。

    成份

  • 8~10月割取藤茎,除去根及叶,晒干。

    加工采集

  • 干燥藤茎呈长圆柱形而扁,微弯曲,长15~60厘米,直径3~7毫米。表面粗糙,灰褐色或褐色,有纵向纹理。节膨大,节间长4.5~9厘米,节上不定根长短不等。横断面韧皮部窄,木质部与射线相间放射状排列,木部灰黄色,有许多小孔,射线灰白色,木质部与韧皮部交界处有小洞,故横切面边缘可见小洞成环状,中央有灰褐色髓。质轻而脆,折断时纤维状。气清香,味辛。以茎条粗壮、均匀、气香者为佳。主产福建、浙江及台湾等地。浙江、福建、湖南等地尚有以山蒟的藤茎作海风藤用。

    签别

  • 原药放清水中浸30~60分钟,取出放箩内润16~24小时,切片,晒干。

    炮制

  • 海风藤的品种比较复杂。全国大部地区使用的海风藤,为福建、浙江、湖南等地区的胡椒科风藤等数种植物的藤茎。福建省产的海风藤,主要为风藤;还有山蒟和石南藤(均为胡椒科)。浙江产的海风藤,原植物主要为山蒟,少数是毛蒟。这四种藤茎,在药材外形上不易区分,均为扁圆柱形。有些地区则以其中3毫米以下者作石南藤使用。京津销售习惯,用直径在3毫米以上者;3毫米以下者不用。

    宜忌

  • 尚不明确。

    宜忌

  • 用量10~20克。用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肌劳损、筋脉拘挛、产后风瘫等。

    临床应用

  • 海风藤用量6~12克,煎汤内服;大剂量可用至30克;或浸酒。用治风湿性关节炎、腰腿痛、腰肌劳损、筋脉拘挛、产后风瘫等。

    临床应用

  • 浙江、福建、湖南等地尚有以山蒟的藤茎作海风藤用。

    备注

  • 书籍引用

    《爱月庐医案》

    《证治汇补》

    《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海风藤 之 中药

海风藤 之 方剂

海风藤 之 药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