臭牡丹
马鞭草科,大青属
臭八宝,大红袍,臭茉莉,臭芙蓉,臭梧桐,臭八宝,大红花,臭芙蓉,臭桐根,大红袍,矮童子,臭枫草,臭珠桐,臭黄根,臭茉莉,臭梧桐,臭灯桐,逢仙草
  • 茎叶:' class=' text-red-500'>微。根:微温。茎叶:解毒消肿,祛风湿,降血压。根:行气健脾,祛风除湿,解毒消肿,降血压。

    性味

    辛,微苦,平,苦,微温

  • 茎叶:痈疽疔疮发背乳痈痔疮湿疹丹毒风湿痹痛高血压病。根:食滯腹胀头晕虚咳久痢脱肛肠痔下血淋浊带下风湿痛脚气痈疽肿毒,漆疮高血压病。茎叶:內服:煎汤,10-15克,鲜品30-60克;或捣汁或入丸剂。外用:適量,煎水熏洗;或捣敷;或研末调敷。根:內服:煎汤,15-30克;或浸酒。外用:適量,煎水熏洗。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功效

    痈疽,疔疮,发背,乳痈,痔疮,湿疹,丹毒,风湿痹痛,高血压病,食滯腹胀,头晕,虚咳,久痢脱肛,肠痔下血,淋浊带下,风湿痛,脚气,痈疽肿毒,漆疮

  • 祛风除湿平肝潜阳消肿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功效

    祛风除湿,平肝潜阳,消肿解毒

  • 乳腺炎:鲜臭牡丹叶250克,蒲公英9克,麦冬草12克。水煎冲黄酒、红糖服。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蒲公英  

    符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乳腺炎

  • 疔疮:苍耳、臭牡丹各一大握。捣烂,新汲水调服,泻下黑水愈。 《赤水玄珠》
    臭牡丹  

    符方《赤水玄珠》

    疔疮

  • 生於旷野、荒坡、沟边及林缘。分布於河北、河南、陕西、山西、湖南、湖北等地。

    产地

  • 灌木,高1-2米。植株有臭味。叶柄、花序轴密被褐色黄褐色或紫色脱落性的柔毛。小枝近圆形,皮孔显著。单叶对生;叶柄长4-17厘米;叶片纸质,宽卵形或卵形,长8-20厘米,宽5-15厘米,顶端尖或渐尖,基部宽楔形、楔形或心形,边缘具粗或细锯齿,侧脉4-6对,表面散生短柔毛,背面疏生短柔毛和散生腺点或无毛,基部脉腋有数个盘状腺体。伞房状聚伞花序顶生,密集,有披针形或卵状披针形的叶状苞片,长约3毫米,早落或花时不落,早落后在花序梗上残留凸起的痕跡;小苞片披针形,长约1.8厘米;花萼钟状,宿存,长2-6毫米,有短柔毛及少数盘状腺体,萼齿三角形或狭三角形,长1-3毫米;花冠淡红色、红色或紫红色,花冠管长2-3厘米,裂片倒卵形,长5-8毫米;雄蕊4,与花柱均突出花冠管外;花柱短於、等於或稍长於雄蕊;柱头2裂,子房4室。核果近球形,径0.6-1.2厘米,成熟时蓝紫色。花、果期5-11月。

    形态

  • 臭牡丹根表面灰棕色,纵沟纹明显。茎呈圆柱形,直径3~12毫米。外表皮灰棕色至灰褐色,具隆起的皱纹,皮孔明显突起,点状或纵向延长,节处可见明显的叶柄痕,呈凹点状。质硬,不易折断;切断面皮部棕色,菲薄,木质部灰黄色,髓部白色,有光泽。气微,味淡。叶多皱缩,破碎,纸质。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宽卵形,长9~19厘米,宽6~15厘米,顶端渐尖,基部截形或心形。表面棕褐色至棕黑色,疏被短柔毛,下表面色稍淡,无毛或仅脉上有毛,基部脉腋处可见黑色疤痕状的腺体,边缘有锯齿。叶柄黑褐色,长3~6厘米,弯曲,有纵皱纹。无臭,味淡。

    形态

  • 臭牡丹水煎醇提取物及其总生物碱具有增强子宫收缩力的作用。现代药理实验结果表明,臭牡丹的鲜茎叶1~1.5千克,切碎,投入粪坑中,能杀灭蛆虫。

    药理

  • 臭牡丹叶含生物碱。茎叶含乳酸镁、琥珀酸、茴香酸和香草酸等成分。茎含二萜成分。

    成份

  • 尚不明确。

    宜忌

  • 用量10~15克,水煎服,鲜用30~60克。用於痈疽、疔疮、乳腺炎、关节炎、湿疹、牙痛、痔疮、脱肛、子宫脱垂。

    临床应用

臭牡丹 之 中药

臭牡丹 之 植物

臭牡丹 之 方剂

臭牡丹 之 药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