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及
甘根,连及草,臼根,白给,冰球子,白鸟儿头,地螺丝,羊角七,千年棕,君求子,一兜棕,白鸡儿,皲口药,利知子,白芨,连及草,冻疮药,甘根,白鸡儿
  • 味苦微寒

    性味

    味苦,甘,涩,微寒

  • 味苦

    性味

    味苦,平

  • 神农、黄帝 《吴普本草》

    性味《吴普本草》

    ,

  • 微寒无毒。 《别录》

    性味《别录》

    辛,微寒,无毒

  • 苦甘微寒性涩

    性味

    苦甘,微寒,性涩

  • 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治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皸裂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功效

    补肺,止血,消肿,生肌,敛疮,肺伤咳血,衄血,金疮出血,痈疽肿毒,溃疡疼痛,汤火灼伤,手足皸裂

  •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主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痈疮肿毒烫灼伤手足皲裂肛裂

    功效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咯血,吐血,衄血,便血,外伤出血,痈疮肿毒,烫灼伤,手足皲裂,肛裂

  • 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痱缓不收。 《本经》

    功效《本经》

    痈肿恶疮败疽,伤阴死肌,胃中邪气,贼风痱缓不收

  • 除白癣疥虫。 《别录》

    功效《别录》

    除白癣疥虫

  • 结热不消,主阴下痿,治面上皯疱令人肌滑。 《药性论》

    功效《药性论》

    结热不消,阴下痿,面上皯疱,令人肌滑

  • 手足皲拆,嚼以涂之。 《唐本草》

    功效《唐本草》

    手足皲拆

  • 止惊邪、血邪痢疾赤眼癥结发背瘰疬肠风痔瘿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汤火疮生肌止痛风痹。 《日华子本草》

    功效《日华子本草》

    血邪,痢疾,赤眼,癥结,发背,瘰疬,肠风,痔瘿,刀箭疮扑损,温热疟疾,血痢,汤火疮,生肌止痛,风痹

  • 金疮不瘥,痈疽方中多用之。 《本草图经》

    功效《本草图经》

    金疮不瘥

  • 止肺血

    功效

    止肺血

  • 痨伤肺气补肺虚,止咳嗽,消肺痨咳血收敛肺气。 《滇南本草》

    功效《滇南本草》

    痨伤肺气,补肺虚,消肺痨咳血,收敛肺气

  • 硅肺

    功效

    硅肺

  •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收敛止血药。

    功效

    收敛止血,消肿生肌

  • 支气管扩张咯血肺结核咯血:白及、海螵蛸、三七各180克。共研细粉,每服9克,每日3次。 《全国中草药汇编》
    海螵蛸  

    符方《全国中草药汇编》

    支气管扩张咯血,肺结核咯血

  • 肺叶痿败喘咳夹红者:嫩白及12克研末,陈阿胶6克。冲汤调服。 《医醇媵义》
    陈阿胶  

    符方《医醇媵义》

    肺叶痿败,喘咳夹红者

  • 肠胃出血:白及、地榆各等量。炒焦,研末。每服3克,温开水送服,每日2~3次。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符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肠胃出血

  • 肺痨:白及、百合各60克,红糖30克。药先煎,加入红糖熬成膏状。每次服1茶匙。 《湖南药物志》
     

    符方《湖南药物志》

    肺痨

  • 生长於山野、山谷较潮湿处。分布於四川、贵州、云南等地。

    产地

  • 不规则扁圆形,多有2~3个爪状分枝,长1.5~5厘米,淡黄白色,有数圈同心环节和棕色点状须根痕,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角质样。无臭,味苦,嚼之有黏性。

    形态

  • 止血作用:白及根磨成细粉或白及煎煮后所得胶状液掺入淀粉烘干研末,於狗肝行止血试验,7只中有6只皆於6分钟内达到满意的止血效果;用纯淀粉或淀粉海绵止血,效果均较差。止血试验后8-27天将狗杀死检查,7只中除1只感染外,其余的出血部位均与大网膜形成粘连,结缔组织反应轻微,显微镜下检查,组织反应亦均轻微。用水提取液的纱布或水提取液经低温干燥或喷雾干燥成粉覆盖於狗肝、脾及兔肝或大腿肌肉行止血试验,出血可立即停止,肝切除或肌肉横切引起之出血,即使创面渗血很多,亦不能将其冲去。动物体温在试验前后3天内无大变化,从组织切片看,白及对组织的局部反应性很小,第5天左右即可被吸收,全部动物均未用抗菌药,并未发生化脓。白及水煎浓缩膏状物加入0.2%地衣酸钠及0.4%盐酸小檗碱,干燥后研成细粉,对兔肝、狗肝及股动脉之出血,亦有明显的止血效果。白及的止血作用与其所含胶状成分有关,其作用原理可能为物理性的。白及液注入蛙下腔静脉后,可见末梢血管内红细胞凝集,形成人工血栓,从而有修补血管缺损的作用,而又不致阻塞较大血管内血液的流通。家兔用试管法及毛细管法均证明静脉注射2%白及胶液1.5ml/kg,可显著缩短凝血时间及凝血酶元时间,并加速红细胞沉降率。


    2.保护胃粘膜作用:


    2.1.对盐酸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损伤的保护作用:白及煎剂能明显地减轻由0.6mol/L盐酸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损伤,即有明的细胞保护作用。1%白及煎剂1.5ml/只灌胃,对盐酸灌胃引起的大鼠胃粘膜损伤有保护作用。白及煎剂对大鼠胃液分泌量、胃液总酸度均无明显影响,胃液总酸排出量反而增加;用胃内源性前列腺素合成阻断剂消炎痛,可翻转白及的细胞保护作用。因此,白及煎剂对胃粘膜保护作用的机理不是通过抑制胃酸分泌,而很可能是刺激胃粘膜合成和释放内源性前列腺素而实现的。推测1%白及煎剂刺激胃粘膜合成的前列腺素的量不足以显著性地抑制胃酸分泌,提示产生胃粘膜细胞保护作用所需的PG量远小於其抑制胃酸分泌所需的量。


    2.2.对实验性胃、十二指肠穿孔的治疗作用:对麻醉犬胃小弯及十二指肠第一部前壁各作人工穿孔一个,直径皆为1cm左右,灌入白及粉9g,15秒钟后两穿孔皆为白及所堵,40秒后,十二指肠穿孔即为大网膜遮盖,待动物逐渐苏醒、轻度活动时,再由胃管内注入稀粥500ml,观察两孔皆无漏出。再由肠系膜血管注入10%氯化钠20ml,胃蠕动显然增多、增强,也无内容物漏出。术后8小时再次剖腹,腹腔内未见胃内容物,腹腔渗出液极少,培养阴性。但若狗先饱食或穿孔较大,则服白及后无堵孔作用。此种作用可能是白及借其高度粘性,在胃内形成一定厚度的胶状膜,从而使穿孔堵塞,胃内容物停止外漏,为大网膜、肝脏等的遮盖作用造成更有利的条件。


    3.预防实验动物肠粘连的作用:健康大白兔切开阑尾后作浆肌层致密缝合,模拟临床常见的具感染、缺血、异物和创伤的多因素粘连模型。结果用白及溶胶腹腔灌注的白兔,有2只未发生粘连,即使发生粘连处数目和粘连面积均明显少於右旋糖酐组和对照组,认为预防肠粘连是有效的,且比其他药物好。


    4.抗菌、抗真菌作用:乙醇浸液用平板稀释法,1:100对金黄色葡萄球菌,1:20对枯草杆菌以及人型结核杆菌有抑制作用。水浸剂用试管稀释法,1:4对奥杜盎小孢子菌有抑制作用。从白及中提得5个成分,3个联苯类(bibenzyls),2个双氢菲类(dihydrophenanthrenes),100μg/ml浓度对枯草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白色念珠菌ATCC1057及发癣菌QM248有抑制作用。


    5.抗癌及防癌作用:白及粘液质部分(主要为多糖成分)50mg/只腹腔注射,连续15-27天,对大鼠瓦克癌(W256)小鼠子宫颈癌(U14)、小鼠艾氏腹水癌实体型均有抑制作用,10、20mg/kg腹腔注射,连续10-25天,对小鼠肝癌、肉瘤180也有抑制作用。白及注射液(2%)4、6、8ml/只腹腔注射,每周3次,共给药48、60、72次,分批观察,表明对大鼠二甲氨基偶氮苯(DAB)诱发肝癌有明显抑制作用;电镜观察亚微结构,白及对肝细胞有较好的抗损伤作用,二甲氨基偶氮苯诱发的肝癌细胞,核大、核膜弯曲凹陷,白及组肝细胞结构正常。


    6.其它作用:由抗动物失血性休克实验表明,2%的白及制剂可起到代血浆的作用,并有维持血容量及提高血压作用。白及胶质制成的5%注射剂,可作为硬化剂,在兔肠系膜静脉主干内注射,可使末梢血管壁形成无菌性炎症,血栓形成快,止血效果良好,对肝脏、肺脏无损害,作为血管栓塞材料,效果优於鱼肝油酸钠等。

    药理

  • 提取物对实验动物有良好的止血作用,可能与所含胶状成分有关,作用原理可能为物理性的。2%白及葡萄糖注射液做腹腔注射试验,对DAB诱发的大鼠肝癌的发生有明显抑制作用。具有止血、保护黏膜、抗肿瘤、抗菌等作用。

    药理

  • 新鲜块茎含水分14.6%、淀粉30.48%,葡萄糖1.5%。又含挥发油、粘液质。根含白及甘露聚糖,是由4份甘露糖和1份葡萄糖组成的葡配甘露聚糖。块茎含联苄类化合物:3,3'-二羟基-2',6'-双(对-羟苄基)-5-甲氧基联苄[3,3'-dihydroxy-2',6'-bid(p-hydroxybezyl)-5-methoxybibenzyl],2,6-双(对-羟苄基)-3',5-二甲氧基-3-羟基联苄[2,6-bis(p-hydroxybenzyl)-3',5-dimethoxy-3-hydroxybibenzyl],3,3'-二羟基-5-甲氧基-2,5',6-三(对-羟苄基)联苄[3,3'-dihydroxy-5-methoxy-2,5',6-tris(p-hydroxybenzyl)bibenzyl]3,3',5-甲氧基联苄(3,3',5-trimethoxybibenzyl),3,5-二甲基联苄(3,5-dimethoxybibenzyl);二氧菲类化合物:4,7-二羟基-1-对-羟苄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4,7-dihydroxy-1-p-hydroxybenzyl-2-methoxy-9,10-dihydropenanthrene),4,7-二羟基-2-甲氧基-9,10-二氢菲(4,7-dihydroxy-2-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3-(对-羟苄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2,7-二醇[3-(p-hydroxybenzyl)-4-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2,7-diol],1,6-双(对-羟苄基)-4-甲氧基-9,10-二氢菲-2,7-二醇[1,6-bis(p-hydroxybenzyl)-4-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2,7-diol],2,4,7-三甲氧基-9,10-二氢菲(2,4,7-trimethoxy-9,10-dihydrophenanthrene);联菲类化合物:白及联菲(blestriarene)A、B、C,白及联菲醇(blestrianol)A、B、C;双菲醚类化合物:白及双菲醚(blestrin)A、B、CD;二氢菲并吡喃类化合物:白及二氢菲并吡喃酚(bletlol)A、B、C;具螺内酯的菲类衍生物:白及菲螺醇(blespirol);菲类糖甙化合物:2,7-二羟基-4-甲氧基菲-2-O-葡萄糖甙(2,7-dihydroxy-4-methoxyphenanthrene-2-O-glucoside),2,7-二羟基-4-甲氧基菲-2,7-O-二葡萄糖甙(2,7-dihydroxy-4-methoxyphenanthrene-2,7-O-diglucoside),3,7-二羟基-2,4-二甲氧基菲-3-O-葡萄糖甙(3,7-dihycroxy-2,4-dimethoyxphenanthrene-3-O-glucoside),2,7-二羟基-1-(4'-羟苄基)-9,10-二氢菲-4-O-葡萄糖甙[2,7-dihydroxy-1-(4'-hydroxybenzyl)-9,10-dihydrophenanthrene-4-glucoside];其他菲类化合物:1-对-羟苄基-4-甲氧基菲-2,7-二醇(1-p-hydroxybenzyl-4-methoxyphenanthrene-2,7-diol),1,8-双(对-羟苄基)-4-甲氧基菲-2,7-二醇[1,8-bis(p-hydroxybenzyl)-4-methoxyphenanthrene-2,7-diol],2,4,7-三甲氧基菲(2,4,7-trimethoxyphenanthrene),2,3,4,7-四甲氧基菲(2,3,4,7-ttetramethoxyphenanthrene);苄类化合物:山药素(batatasin)Ⅲ3'-O-甲基山药素(3'-O-methylbatatasin)Ⅲ;蒽类化合物:大黄素甲醚(physcioin)。又含酸类成分:对-羟基苯甲酸(p-hydroxybenzoicacid),原儿茶酸(protocatechuicacid),桂皮酸(cinnamicacid);醛类成分:对-羟基苯甲醛(p-hydroxybenzaldehyde)。新鲜块茎另含白及甘露聚糖(bletillamannan),是由4份甘露糖(mannose)和1份葡萄糖(glucose)组成的葡配甘露聚糖。

    成份

  • 本品含有联苄化合物、联菲化合物黄酮类、环烯醚萜苷类、固醇、有机酸、糖及苷类、氨基酸等化学成分。另含白及胶质(为由4份甘露糖和1份葡萄糖组成的葡配甘露聚糖)淀粉、葡萄糖、黏液质和蒽醌类化合物大黄素甲醚。

    成份

  • 8~11月采挖,除去残茎、须根,洗净泥土,经蒸煮至内面无白心,然后撞去粗皮,再晒干或烘干。

    加工采集

  • 性状鉴别根茎略呈不规则扁圆形或菱形,有2-3分歧似掌状,长1.5-5cm,厚0.5-1.5cm。表面灰白色或黄白色,有细皱纹,上面有凸起的茎痕,下面亦有连接另一块茎的痕迹;以茎痕为中心,数个棕褐色同心环纹,环上残留棕色点状的须根痕。质坚硬,不易折断。断面类白色,半透明,角质样,可见散在点状维管束。粗粉遇水即膨胀,有显著粘滑感,水浸液呈胶质样。无臭,味苦,嚼之有粘性。以个大、饱满、色白、半透明、质坚实者为佳。
    显微鉴别粉末特征:黄白色。
    ①含糊化淀粉粒的薄壁细胞多呈不规则碎块,遇碘液显蓝色。
    ②粘液细胞甚大,类圆形或椭圆形,直径约至380μm,内含草酸钙针晶束,针晶长18-88μm。
    ③表皮细胞表面观形状不规则,垂周壁深波状弯曲,壁厚3-6μm,木化或微木化,孔沟明显,平周壁具稀疏短缝状纹孔;断面观类方形,被较厚的角质层。
    ④下皮细胞类多角形,壁稍弯曲,有的呈连珠状增厚,木化。
    ⑤纤维长梭形,壁木化,具斜纹孔或相交成人字形;纤维束周围细小类方形细胞含类圆形硅质块。此外,有梯纹、具缘纹孔及螺纹导管。

    签别

  • 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捞出,晾至湿度适宜,切片,干燥。

    炮制

  • 外感咳血,肺痈初起及肺胃有实热者忌服。
    ①《本草经集注》:"紫石英为之使。恶理石。畏李核,杏人。"
    ②《蜀本草》:"反乌头。"
    ③《本草经疏》:"痈疽已溃,不宜同苦寒药服。"

    宜忌

  • 外感及内热壅盛者禁服。不宜与川乌、制川乌、草乌、制草乌、附子同用。

    宜忌

  • 用量6~15克,煎服,或3~6克,研粉吞服。用治咳血吐血、肺结核咳血、溃疡病出血。外用适量。用治外伤出血、疮疡肿毒、皮肤皲裂。不宜与乌头类药材同用。

    临床应用

  • 书籍引用

    《正骨心法要旨》

    《证治准绳·幼科》

    《本草纲目》

    《明医杂著》

    《神农本草经》

    《中藏经》

白及 之 中药

白及 之 植物

白及 之 方剂

还有74个已折叠,点击查看更多

白及 之 药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