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鲜皮
皮类
鲜皮,北鲜皮,野花椒根皮,臭根皮
  • 性味

    苦,咸,寒

  • 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主治风热湿毒所致的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功效

    清热燥湿,祛风止痒,解毒,风疹,湿疹,疥癣,黄疸,湿热痹

  •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属清热药下分类的清热燥湿药。

    功效

    清热燥湿,祛风解毒

  • 皮肤湿疹皮肤瘙痒:白鲜皮、苦参各90克,为水丸。每服6克,日2次,温开水送服。并可单用白鲜皮适量,煎汤,外洗。每日1~2次。 《青岛中草药手册》
    白鲜皮  

    符方《青岛中草药手册》

    皮肤湿疹,皮肤瘙痒

  • 鹅掌风:用白鲜皮入口嚼烂,手搓之。 《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符方《万氏秘传外科心法》

    鹅掌风

  • 急性肝炎:白鲜皮9克,茵陈15克,栀子9克,大黄9克。水煎服。 《内蒙古中草药》
    白鲜皮  

    符方《内蒙古中草药》

    急性肝炎

  • 产后风虚:白鲜皮、独活各90克。为粗末,酒、水各二盏,煎取二盏。分三服。或单用白鲜皮亦妙。 《卫生易简方》
    白鲜皮  

    符方《卫生易简方》

    产后风虚

  • 外伤出血:白鲜皮研细末,外敷。 《宁夏中草药手册》
    白鲜皮  

    符方《宁夏中草药手册》

    外伤出血

  • 生於山阳坡疏林或灌木丛中,以及开阔的多石山坡、平原草地。分布於黑龙江、吉林、辽宁、内蒙古等地。

    产地

  • 白鲜根皮呈捲筒状,长5~15cm,直径1~2cm,厚2~5mm。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细纵皱纹及细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状小点;內表面类白色,有细纵纹。质脆,折断时有粉尘飞扬,断面不平坦,略呈层片状,剥去外层,对光可见闪烁的小亮点。有羊膻气,味微苦。

    形态

  • 芸香科植物白鲜Dictamnus dasycarpus Turcz.的根皮。 卷筒状,长5~15厘米,直径1~2厘米,厚0.2~0.5厘米。外表面灰白色或淡灰黄色,具纵皱纹和侧根痕,常有突起的颗粒性小点,内表面淡黄色或类白色,有细纵纹,有时具小圆形侧根穿孑L。质轻而脆,易折断,折断时有白粉飞扬.断面不平坦,乳白色,略呈层片状,迎光可见闪亮的小结晶状物。有羊膻样气,味微苦。

    形态

  • 对多种致病真菌具有抑制作用;能增强心肌收缩力,收缩血管;对子宫及肠平滑肌有强力的收缩作用;抑制免疫功能,尚具有一定的抗癌作用。水浸液对多种皮肤真菌均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水浸液对温刺发热之兔有解热作用;对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均有抑制作用,而不导致脾臟萎缩;本品多糖还能提高网状内皮系统的吞噬功能;白鲜碱对离体蛙心有兴奋作用,可使心肌张力增加,对离体兔耳血管有明显的收缩作用,崖椒碱能抗心律失常;此外本品能缩短凝血时间,松弛血管,梣酮对大鼠有抗生育、抗受精作用,白鲜碱有体外抗癌活性。胡卢巴碱大鼠灌服LD50为5克/千克。

    药理

  • 含白鲜碱、茵芋碱、梣酮、黄柏酮、补骨脂素、花椒毒素、槲皮素、异槲皮素等成分。

    成份

  • 虚寒证禁服。

    宜忌

  • 用量4.5~9克,内服煎汤,治疗湿热疮毒、黄水疮、湿疹、风疹、疥癣、疮癞、风湿痹、黄疸尿赤等症。外用适量,煎汤洗或研粉敷。

    临床应用

白鲜皮 之 中药

白鲜皮 之 方剂

白鲜皮 之 药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