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芪
晋芪,独根,黑芪,真盘子,晋芪,独根,黑芪,真盘子
  • 性味

    甘,温

  • 性温味甘归肺经脾经

    性味

    性温,味甘,归肺经,脾经

  •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用於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血虚萎黄內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功效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血虚萎黄,內热消渴,糖尿病

  •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属收涩药下属分类的固表止汗药。

    功效

    补气固表,利尿托毒,排脓,敛疮生肌

  • 生於山地阳坡草地灌丛中。分布於宁夏、甘肃南部。

    产地

  • 圆柱形,少有分枝,上端略粗。表面灰红棕色,有纵皱纹、横长皮孔及少数支根痕,外皮易脱落,脱落处淡黄色。质硬而韧,不易折断,断面纤维性,并显粉性,皮部黄白色,木部淡黄棕色,射线放射状,形成层环浅棕色。气微,味微甜,嚼之有豆腥味。

    形态

  • 具有显著的免疫促进、延缓衰老作用;改善实验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增强耐缺氧能力;镇静、镇痛、抗炎,抗病原微生物等。

    药理

  • 红芪含红芪多糖、多种氨基酸。另含21种无机元素。

    成份

  • 红芪含红芪多糖、刺芒柄花素、多种氨基酸、刺芒柄花素、阿魏酸烷(基)酯等,另含21种无机元素成分。

    成份

  • 春、秋季采挖,除去须根及根头,晒干。

    加工采集

  • 理化鉴别(1)取本品粉末3g,加水30ml,加0.2%三酮溶液2滴,至沸水浴中加热5min,冷后呈紫红色。(检查氨基酸、多肽)(2)薄层色谱取本品粉末3g,加水15ml冷浸过夜,滤过,作供试品溶液。另取精氨酸、脯氨酸、苏氨酸,以乙醇溶解成每ml含1mg的对照溶液。取上述两种溶液点於同一硅酸G薄层板上,以乙醇-氨水-水(7:1:2)展开,展距20cm,取出晾干,喷雾吲哚醌试剂,105℃烘烤数分钟,供试品色谱中在与对照品色谱相应的位置上显相同颜色的斑点。

    签别

  • 红芪除去杂质,大小分开,洗净,润透,切厚片,干燥。

    炮制

  • 尚不明确。

    宜忌

  • 痈疽初起者和孕妇慎用。

    宜忌

  • 用量9~30克,水煎服。用治气虚乏力、食少便溏、中气下陷、久泻脱肛、便血崩漏、表虚自汗、气虚水肿、痈疽难溃、血虚萎黄、内热消渴;慢性肾炎蛋白尿、糖尿病。

    临床应用

  • (1)同属植物中下列4种植物的根在不同地区有代红芪入药者:紫花岩黄芪HedysarumaustrosibiricumB.Fedtsch;川西岩黄芪HedysarumlimprichtiiUlbr.;太白岩黄芪HedysarumviciodesTurcz.vartaipeicum(Hand.-Mazz.)Liu;锡金岩黄芪HedysarumsikkimenseBenth.。

    备注

红芪 之 中药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