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罂粟(Papaver nudicaule L.),罂粟科罂粟属多年生草本植物,高60厘米。根茎粗短不分枝,密被残枯叶鞘;叶基生卵形,羽状浅裂或全裂;花单生花葶顶端,花瓣宽楔形,黄色;果窄倒卵圆形;种子近肾形,褐色;花果期5-9月。野罂粟始载于《宁夏中草药》手册。野罂粟分布于中国的河北、山西、内蒙古、黑龙江、陕西、宁夏、新疆等地,在北极区及中亚和北美等地也有分布。常见于海拔580-3800米的林下、林缘、山坡草地。野罂粟耐寒怕热,在全光条件下长势最好,适宜肥沃且排水好的沙土壤。主要繁殖方式为播种繁殖。据《新华本草纲要》记载,野罂粟可用于神经性头痛,偏头痛,久咳,喘息,泄痢,便血,遗精,脱肛,胃炎和胃溃疡。其果实及全草含有十余种生物碱,主要有黑水罂粟菲酮碱、黄连碱等。其全草有毒,中毒后会使心脏麻痹及呕吐、昏迷。其花正黄色,艳丽夺目,成片成长,可用于布置花境和自然式移栽。还可以利用野罂粟生长的地方寻找铅矿的位置。据清朝汪灏在《随銮纪恩》中记载:“康熙皇帝颁示黄花树枝,其茎及叶皆如虞美人。”这里的黄花即指野罂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