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根藤
樟科,无根藤属
半雪天,飞天藤,过天藤,黄鱼藤,金丝藤,青丝藤,无地生根,无根草,蜈蚣藤,雾水藤,无头藤,无娘藤,无根草,菟丝藤,罗网藤,金丝藤
  • 小毒。清热利湿,血解毒。

    性味

    苦,甘,凉,小毒

  • 感冒发热热淋石淋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咯血风火赤眼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疮疡溃烂水火烫伤疥疮癣癩。內服:煎汤,10-15克,鲜品15-30克。外用:適量,捣烂敷;或煎水洗,或研末调敷。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功效

    感冒发热,热淋,石淋,湿热黄疸,泄泻,痢疾,咯血,风火赤眼,跌打损伤,外伤出血,疮疡溃烂,水火烫伤,疥疮癣癩

  •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属清热药下属分类的清热解毒药

    功效

    清热利湿,凉血解毒

  • 远年痛风及中风左瘫右痪:青藤4两,钓钩藤4两,红藤4两,丁公藤4两,桑络藤4两,菟丝藤4两,天仙藤4两,阴地蕨4两,忍冬藤2两,五味子藤2两。上切细,以无灰老酒1大斗,用瓷罐1个盛酒,其药用真绵包裹,放酒中浸之,密封罐口,不可泄气,春、秋7日,冬10日,夏5日。每服1盏,1日3次。病在上,食后及卧后服;病在下,空心食前服。 《医学正传》
    丁公藤   菟丝藤   天仙藤   忍冬藤  

    符方《医学正传》

    远年痛风,及中风左瘫右痪

  • 寄生缠绕於山坡灌木丛或疏林中。分布於云南、贵州、广西、广东、海南、湖南、江西、浙江、福建及台湾等地。

    产地

  • 寄生缠绕草本。茎绿色或绿褐色,无毛或稍有毛,细长线形,以盘状吸根攀附於其他植物上。叶退化为微小的三角状鳞片,花极小,两性,白色,长不及2毫米,无梗,集成疏散的穗状花序,密被锈色短柔毛,有微小苞片;花被裂片6,排成2轮,外轮3枚小,近圆形,內轮3枚大,卵形;能育雄蕊9,第1、2轮雄蕊花药2室,內向瓣裂,第3轮雄蕊花丝基部有1对无柄腺体,花药2室,室外向;退化雄蕊3,位於最內轮,三角形,具柄;子房上位,1室,卵球形,包藏於花后增大的肉质果托內,花柱粗壮,柱头头状。浆果小,球形,直径约7毫米,花被宿存。花期8-12月,果期11月至翌年2月。

    形态

  • 来源於樟科植物无根藤CassythailiformisL.的全草。 呈细长圆柱形,略扭曲,直径1~2.5毫米。表面黄绿色或黄褐色,具细纵纹和黄棕色茸毛,分枝处可见小鳞片,扭曲处常有盘状吸根。花小,排成穗状花序,长2~5厘米。果卵球形,包藏於肉质果托内,顶端开口,直径约4毫米,无柄。质脆,断面皮部纤维性,木质部黄白色。气微,味淡。

    形态

  • 在进行伤寒沙门菌株中的抗苯并芘致突变活性研究时,发现无根藤提取物降低苯并芘致突变活性达99%,且其有效成分存在於水不溶部分,对热稳定,提取物经121℃灭菌20分钟仍有用。

    药理

  • 从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无根藤碱、无根藤定碱、无根藤末丁、无根藤末里丁、六驳碱、月桂若实碱及卫矛醇、鞣质等。

    成份

  • 孕妇忌服。

    宜忌

  • 用量9~10克,煎服;外用适量,鲜品捣烂外敷,或煎水洗。用治结膜炎、急性黄疸型肝炎、小儿疳积、水肿、咯血,痈疮、烫伤。

    临床应用

  • 书籍引用

    《证治准绳·类方》

【其他参考】

无根藤 之 植物

无根藤 之 药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