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简 介:纵览古今医家运用经方、时方的独到经验,从而博采众长,开阔思路,提高自己的临床疗效。
作者:
共 100 章节 39.68万+字数

栝蒌牡蛎散
【方药】栝萎根牡蛎(熬)等分(各等分)
【用法】上为细末,饮服方寸匕,日三服(现代用法:作散剂,每服6克,日服3次,米饮送下)。
【原文】论曰:百合病者,百脉一宗,悉致其病也。意欲食复不能食,常默然,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饮食或有美时,或有不用闻食臭时,如寒无寒如热无热口苦小便赤,诸药不能治,得药则剧吐利,如有神识之疾,而身形如和,其脉微数。(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一)
百合病发汗后者,百合知母汤主之。(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二)
百合病,下之后者,滑石代赭汤主之。(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三)
百合病,吐之后者,用后方(即百合鸡子黄汤)主之。(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四)
百合病,不经吐、下、发汗,病形如初者,百·合地黄汤主之。(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五)
百合病,渴不差者,栝蒌牡蛎散主之。(百合狐惑阴阳毒病脉证治第三·七)
【解说】百合病是一种心肺阴虚有热的证候,其临床表现可分两类:一是阴血不足,神明失养,而见默默不语,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欲食不能食如寒无寒如热无热之证;二是阴虚内热,而见口苦,溲赤,其脉微数。盖心肺为君相之官,心主血脉而藏神,肺朝百脉而
藏魄,心肺正常,则气血调和而百脉和利,神完魄守。若心肺阴虚,则神明失养,百脉亦俱受其累,而证候百出。治疗百合病,当着眼于心肺阴虚内热,以养阴清热为大法,主用百合地黄汤。方中以百合润心肺安心神;生地黄养心营,清心热;更以泉水煎汤,则以利小便下热气。本病不可视“如寒无寒如热无热’’而用汗法,视“意欲食而复不能食”、“有不用闻食臭时”而用吐、下法,以免更伤阴液。若不慎已用汗、吐、下三法攻之,可用下列方药补救:如汗后心烦、口渴咽燥者,用百合知母养阴润燥;如吐后虚烦不安呕吐不止者,用百合鸡子黄汤滋阴润胃;如下后泄泻小便不利者,用滑石代赭汤以养阴利水。此外,若百合病热盛津伤,口渴甚者,可与栝蒌牡蛎散清热润肺生津止渴百合病包括许多精神情志异常疾病,在使用上述方药治疗的同时,还应注意语言开导和心理治疗,从而收事半功倍之效。

一、百合病(一)
吴才伦医案:王某,女,13岁,学生。1960年4月15日在看解剖尸体时受惊吓,随后因要大便跌倒在厕所内,经扶起抬到医院治疗。据代诉查无病,到家后颈项不能竖起,头向左右转动,不能说话,问其痛苦,亦不知答。曾用镇静剂2日无效,转来中医诊治。脉浮数舌赤无苔,无其它病状,当即从“百合病”处理。百合7枚,知母4.5克。服药1剂后,颈项已能竖起十分之七,问她痛苦亦稍知道一些,左右转动也减少,但仍不能说话。再服1剂,颈项已能竖起,不向左右转动,自称口干大渴。改用栝蒌牡蛎散,服1剂痊愈。(江西中医药1960;(12>:14)
按语:本案病起于惊吓,证如鬼神所作,故断为百合病。因脉来浮数舌赤无苔,示其阴虚有热,故选百合知母汤以滋阴清热。后口干大渴,显为津伤已甚,改投栝蒌牡蛎散,则正中其鹄,果1剂而愈。
二、百合病(二)(结核脑膜炎慢性肾盂肾炎)
贺德震医案:患者,男,50岁。欲卧不能卧,欲行不能行,一月来时寒战,时发烧,时昏睡,时惊叫,时而能食,进而汤水不能下咽,大便硬,尿如血水,涓滴作痛。经县医院检查,诊断为结核脑膜炎慢性肾盂肾炎。此证颇与百合病相似,用百合地黄汤治疗,日服1剂。十天后病情好转,再用栝楼牡蛎散加减出入,服药30余剂后,诸症消失,至今六个月,一切情况良好。(中医杂志1965;(11>:21)
按语:百合地黄汤为治百合病之主方,用之得当,则历验不爽。
三、百合病(三)(神经官能症)
秦书礼医案:吴某某,女,44岁,家务。1984年5月5日就诊。自述五月前因吵架而情志受挫折,胸闷乳胀,周身瘫软乏力,欲行无力,终日烦扰,口于而渴,思食难进,欲言懒语如寒无寒,似热而无热。西医诊为神经官能症,服用镇静安眠药未效,后请中医诊治,服百合地黄汤十余剂,病情有所缓解。近日又感风寒发热达39_C,心中烦热,一医给服解热发汗药后,口干苦,渴甚。化验血糖、尿糖均正常。患者头晕目眩,默默无言,时觉有热,小溲深赤,舌红少苔脉浮数。诊为百合病,治拟清热润燥生津止渴,方用栝蒌牡
蛎散合百合知母汤治之,并嘱怡情养性。经先后用本方加减治疗二个半月,渴止神安,一如常人。(江苏中医杂志1987;(2):9)
按语:本案百合病以“渴甚”为突出症状,又见舌红少苔烦热,显为阴虚之热,津伤已甚,以栝蒌牡蛎散治疗,正是的对之法,又佐以百合知母汤,则疗效更佳。
四、不寐
夏学传医案:刘某,男,43岁,1977年2月26日初诊。患者于廿余日前患上呼吸道感染高热数日,后汗出热退。伴有头痛口苦,心烦,小便黄赤,尤以心烦不寐日渐严重。近一周来,彻夜不眠神志恍惚坐卧不安,曾用中、西药安神镇静,其效甚微。观其神态,不是辗转不安,就是沉默寡言舌质红苔薄黄脉弦细数。投以百合地黄汤、滑石代赭汤加减。百合20克,生地15克,滑石12克,知母10克,麦冬12克,茯神12克,枣仁18克,甘草3克,7剂。
1周后,每晚可睡3、4小时,心烦不安减轻,继守前方5剂,小便已清,脉细,舌稍红,每晚睡眠可达4、5小时。前方去知母滑石麦冬,加扁豆陈皮理脾健胃,10剂。前后经1个月调治,诸症悉平。(浙江中医学院学报1983;<5>:35)
按语:所见之证,乃心肺阴虚火旺,神魄不得内藏所致,故以百合地黄滑石代赭之剂,以养心润肺安神定魄,待心肺润养,神魄得以敛藏,则不寐恍惚自愈。
五、神志错乱(肝昏迷)
山西中医研究所肝病科医案:患者王某某,男,44岁。因肝炎肝硬变合并克鲍二氏征,第二次出现腹水已9个月,于1970年9月4日入院。入院后经综合治疗,腹水消退,腹围减到71厘米。1971年1月15日因食冷餐引起急性胃炎,予禁食、输液治疗。1月21日患者性格改变,一反平日谨慎寡言而为多言,渐渐啼哭不宁,不能辨认手指数目,精神错乱。考虑肝昏迷I度。因心电图上有V波出现,血钾3.26mmol/L,补钾后,心电图恢复正常,血钾升到4.3mmol/L。同时用麸氨酸钠,每日23~46克,达12天之久,并用清营开窍清热镇静之方。患者症状无改变,清晨好转,午后狂乱,用安定剂常不效,需耳尖放血,始能平静入眠,而精神错乱如故。考虑其舌红脉虚,神魂颠倒,乃从百合病论治。从2月1日起加用百合鸡子黄汤。百合30克,鸡子黄1枚,日1剂,煎服。
2月2日患者意识有明显进步,因多次输入纳盐,腹水出现,加用氨苯喋啶每日200毫克,并继用百合鸡子黄汤。。2月3日患者神智完全恢复正常,继用百合鸡子黄汤2剂后改服百合地黄汤(百合30克、生地15克),患者病情保持稳定。1971年3月21日出院时,精神良好,如常人行动腹水征(一),肝功能化验基本正常。1972年6月与患者联系,情况保持良好。(新医药学杂志1974;:13)
按语:本案肝昏迷I度患者,曾用中西药治疗十余日无效,因其啼哭不宁,精神错乱,神魂颠倒,舌红脉虚,故改从百合病论治。据《日华子本草》记载:百合安心定胆益志养五脏,治癫邪啼泣狂叫惊悸”;鸡子镇心安五脏,止惊”。故本案患者服百合鸡子黄汤3剂,神志完全恢复正常,确有显效。
六、梅核气
王占玺医案:患某,男性,19岁。于1965年2月11日初诊。于一周前因旅行之后,发现咽中异物感,似有一物停于咽中,咯之不出,吞之不下,纳差不知饥饱,睡眠不佳,同时尿道中有似痛非痛之感,头晕发木,口中乏味,耳内有阻塞感,视物不清,神呆,对外界刺激不敏感,尿黄,曾服用牛黄清心丸等清心除热之剂不效。观其舌净尖红,脉象弦而稍滑。胸腹部无阳性体征。尿常规化验正常。此阴虚为患,虚火上浮,阴虚于下,不能上润,以致出现咽中异物感,头晕眼花神呆耳塞等症状。拟养阴潜阳开窍安神为治,用百合地黄汤合酸枣仁汤加减:百合30克,知母10克,鲜生地30克,滑石18克,川芎4.5克,远志4.5克,茯神10克,节菖蒲6克,炒枣仁18克。每日煎服1剂,服用3剂后,上述诸症状减去大半,又服3剂,改为隔日1剂而痊愈。愈后随访至1966年8月30日,诸证未发。(《张仲景药法研究》1984:509)
按语:梅核气多以理气化痰为治,而本案梅核气不寐尿黄舌红,则为阴津亏损,虚火上浮为患,故以百合地黄汤合酸枣仁汤加减以滋阴降火开窍安神,以使阴复而Ⅱ因润,神安而咽利。
七、,鼻干(干燥性鼻炎)
干千医案:张某,男,69岁。1995年3月14日初诊。患鼻腔干燥,吸气不畅2年,伴有双目干涩感。查见:鼻中隔肥厚,左侧有嵴突,粘膜充血而干。舌苔薄,脉细。杖国之年,金枯肺燥。治从养阴润燥。处方:百合10g,生地10g,玄参10g,知母10g,玉竹10g,桑白皮
10g,柿霜10g,麦冬10g,白芍6g,桔梗6g。7剂。
二诊:药进6剂,干燥面觉滋润,涕仍不多,时挟血丝。查见:鼻粘膜充血,舌苔微黄。此金枯必燥,肺热乃血。治宗前旨,参以凉营止血。原方减玉竹白芍桔梗,加赤芍丹皮各6g,芦根30g。7剂。(江苏中医1996;(12>:19)
按语:本例干燥性鼻炎,多因年老津枯,鼻窍失养之故。其治取仲景之方,收效非同一般。本方用于干燥性咽炎、萎缩性咽炎,其效亦佳。
八、午后低热(心肌缺血,胆囊炎)
王有章医案:张某,女,49岁,工人,1991年2月27 El就诊。发热3年余,体温波动在37.5'C~38lC之间,夜半汗出热退。心电图示:冠状动脉供血不足。B型超声示:胆囊炎形体消瘦精神抑郁,急躁易怒心烦失眠胸闷口苦食欲不振舌质红苔薄白脉弦细数。辨证为肝胆郁热,灼阴扰神。柴胡百合各30g,黄芩知母各15g,人参半夏各10g,甘草6g,生姜3片,大枣6枚。日1剂,嘱其头煎上午10时许一次服,二煎加炒枣仁30g,远志15g,临睡前服。连服6剂后发热轻,失眠除,但汗多乏力,又去枣仁远志,减柴胡为20g,加黄芪30g,连服10剂。午后发热除,余症消失,复查心电图、B超均无异常。随访4年未复发。(国医论坛1995;(6):22)
按语;(原按)肝主疏泄,与胆相表里。情志所伤,气失疏泄,气机郁遏不得发泄而化热。人与天地相应,1人体气机的升降浮沉,随昼夜阴阳的消长转化而变化,午时一阴生,阴生气机沉降,肝胆气机郁遏加重而发热;子时一阳生,阳升气机升浮,肝胆气机得以疏泄而热退。小柴胡汤升清降浊、调和阴阳,擅开肝胆郁热百合知母养阴安神清热除烦。诸药相合,使气机凋畅,肝胆郁热自消,阴足火降,心神自安。发热前2小时服药,使之在午时发挥最佳效果,以适应阴阳气机之升降,有利于打破定时发热节律,故获佳效。
九、痿证(末梢神经炎)
李一立医案:郑某某,女,32岁。1980年10月3日初诊。三月前因下肢出现麻木,某医院诊断为“末梢神经炎”。近日发现右肢活动受限,语言欠清,心悸不安,面色潮红,饮食无味脉细而涩舌质黯红苔薄黄。此为阴虚内热,肺津亏乏,不润筋脉。治拟滋阴清热。予百合地黄汤加味:百合地黄各30克,麦冬15克,丹参30克,玉竹18克,丝瓜络、忍冬藤各20克。10剂后患侧肢体渐能活动,语言自如。继以前方加减,继服40余剂告愈。(四川中医1985;<10>:21)
按语:本案肢体麻木活动受限,属中医“痿证”范畴,观其证见舌红脉细涩,心悸,面红,此为肺阴不足,津液不布于四肢所致。《素问.痿论》云:“五脏肺热叶焦,发为痿蹙。”故以百合地黄汤为主滋养肺阴,属方证相对,是获佳效。
【补述】百合病得药剧吐剧泻案:曾某某,男性,56岁,农民。患者神志恍惚多年,中西治疗不效。证现心慌不宁,劳动中情绪不定,欲动不能动,欲行不能行,心神涣散,情绪低落,烦躁易怒,寝寐不安,不耐劳力,遂整日钓鱼养病。唯口苦口渴小便黄,舌质红少苔脉弦略数。同时,遍身痦疹,甚似杨梅疮毒。问其故,乃偶遇打鱼人,吸其烟具后,遂遍身生疮,顽固不愈。据证审因,乃心肺阴伤,里热偏
盛,为百合病之典型者。方用:百合生地黄知母滑石等味。服10剂后,诸证略减,唯疮疹如故。于原方加金银花解疮毒。但1剂未已,翻胃呕吐腹泻如水,再次来诊。审其所由,恐系银花伤其胃气,非百合病所宜,故再投原方,吐利即止,守方20多剂,疮疹隐没而愈,诸证若失,恢复劳力,从事生产。(成都中医学院:《老中医医案选.第一集·彭履祥医案》1977年.112月
内部资料)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