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简 介:纵览古今医家运用经方、时方的独到经验,从而博采众长,开阔思路,提高自己的临床疗效。
作者:
共 100 章节 39.68万+字数

半夏汤
【方药】半夏二升(洗完用)(15克)人参三两(9克)
白蜜一升(30克)
【用法】上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取二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胃反呕吐者,半夏汤主之。(呕吐下利病脉证并治第十七·十六)
【解说】本方主治胃反呕吐证。本证特征: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其病机:中焦虚弱脾胃功能失职,不能腐熟、运化食物。其中焦虚弱的特征是胃气虚弱,脾阴不足。故用润脾益胃降气半夏汤治疗。本方为治胃反呕吐的基本方。
【运用】
一、噎膈
李中梓医案:邑宰张孟端夫人,忧怒之余,得食则噎,胸中隐隐痛。余诊之曰:脉紧且滑,痰在上脘,用二陈加姜汁竹沥。长公伯元曰:半夏燥乎_余曰:湿痰满中,非此不治。遂用4剂,病尚不减,改半夏汤,服4剂胸痛乃止,又4剂而噎亦减,服20剂而安。若泥半夏为燥而以他药代之,岂能愈乎? (《医宗必读》)
按语:半夏汤之煎煮,乃以水和白蜜扬之,使蜜与水融为一体,以此水煎药,则半夏降逆止呕,但润不燥也。
二、吐涎
张聿青医案:某,口吐涎沫胃气虚不能约束津液也,吐沫而仍口渴胃阴虚而求救于水也。舌萎苔黄胃气不治而虚浊反行攒聚也。气阴益亏,又复夹浊,用药顾此失彼,且恐动辄得咎,惟仲景半夏汤,取人参补胃气白蜜和胃阴,半夏以通胃阳。处方:人参3克,白蜜15克,半夏9克。(《张聿青医案》1963:344)
按语:胃气虚不约津液,上泛于口,则吐涎。涎吐不止,又伤脾胃之阴,终呈气阴两虚之状,故用半夏汤益气养阴降逆,一举三得。
三、反胃(不完全性幽门梗阻)
张谷才医案:王某某,男,65岁。1976年5月27日诊。呕吐不食,食则良久吐出,夹有痰饮大便十余日未行。口干思饮,形体消瘦,已月余。某医院作胃肠钡剂造影,诊为不完全性幽门梗阻。诊见精神萎靡,言语无力。舌质淡红而干,脉细弱。病因年高久病,胃气虚弱,脾失运,痰饮内停,肠中津枯。欲扶其正而虑助其痰,欲祛其痰而恐津更枯,欲润其澡而惧呕更著,病极棘手,拟半夏汤试服。
方用姜半夏15克,红参10克,水煎取汁,兑服白蜜60克,少量多次,频频饮服。3剂后,呕吐浙止,大便亦通,胃气复苏,肠燥得润,转危为安。继用原法调理将息,吐止便畅,体弱渐复,终获痊愈。(浙江中医杂志1990;<4>:182)
按语:本案久病呕吐不止中气亏损,津液内伤大便燥结者,用本方辛开降逆补中润燥,俾正气充实,脾胃调和,水湿得化,肠燥润,胃气下行,则呕吐自平。张老认为本方适宜于某些神经性呕吐经久不愈,便结难解者,以及年高体虚便干难下者。幽门梗阻、食道癌胃癌等在治疗过程中参用该方,亦有裨益。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