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简 介:纵览古今医家运用经方、时方的独到经验,从而博采众长,开阔思路,提高自己的临床疗效。
作者:
共 100 章节 39.68万+字数

射干麻黄
【方药】射干十兰枚(9克)
麻黄四两(12克)
生姜四两(12克)细辛紫菀款冬花各三两(各9克)
五味子半升(4·5克)
大枣7枚(2枚)半夏(大者洗)八枚(6克)
【用法】上九味,以水一斗二升,先煮麻黄两沸,去上沫,内诸药,煮取三升,分温三服(现代用法: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咳而上气喉中水鸡声射干麻黄汤主之。(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六)
【解说】本方主治寒饮郁肺之证。外有风寒,内有痰饮,内外相引,搏击于肺,则咳逆上气喉中痰鸣。《素问·脏器法时论》云:“肺苦气上逆,急食苦以泄之”。又云:‘‘肺欲收,急食酸以收之,辛泻之。”故本方用射干紫菀款冬半夏苦泄以降气,麻黄细辛生姜辛散以发表五味子酸收以敛肺,且半夏细辛又可消痰化饮。全方散中有收,开中有合,诚为治寒饮咳喘之良方。
【运用】
一、咳喘
蒲辅周医案:谢某某,男,年龄8个半月。因感冒咳嗽4周,高热4天,于1961年4月17 13住某医院。住院检查摘要:体温39~C,脉搏104次/分,发育营养中等,两肺呼吸音粗糙,有散在中小水泡音。血化验:白细胞总数11500/mms,中性s8%,淋巴41%,单核1%。尿蛋白(++)。咽拭子培养为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试验(+),少数绿脓杆菌,药物敏感试验:对各种抗生素均为阴性,咽拭子病毒分离为Ⅲ型腺病毒,补体
结合试验效价1:32倍。胸透:右上肺有片状阴影。临床诊断:腺病毒肺炎
病程与治疗:入院前2周咳嗽痰多,至第10天突然高热持续不退,伴有呕吐夹痰奶等,食纳差,大便黄色粘稠,日一二次,精神萎靡时而烦躁,入院后即用中药桑菊饮葛根芩连汤加味:安宫牛黄散以及竹叶石膏汤等均未效,于4月21日请蒲老会诊:体温38~40℃,无汗呕吐下利,每日平均十多次,呼吸不畅,喉间痰阻,喘促膈动,面色苍白,胸腹微满脉虚舌红无苔。此属表邪郁闭,痰饮阻肺,正为邪遏之候。治宜辛温开闭,涤痰逐饮。方用射干麻黄汤加减。处方:射干2克,麻黄1.5克,细辛1.5克,五味子30粒,干姜1克,紫菀2.4克,法半夏3克,大枣4枚。
进2剂后体温由40℃降至正常,烦躁渐息,微咳不喘,喉间痰减,呼吸较畅,面色渐荣,手足心润,胸腹已不满,下利亦减,脉缓舌质红,苔少。郁闭已开,肺气未复。宜益气化痰为治,方宗生脉散加味。处方:沙参6克,麦冬3克,五味子20粒,紫菀2.4克,法半夏3克,枇杷叶9克,生姜2片,大枣2枚。进2剂后咳止,一切正常,观察4天,痊愈出院。(《蒲辅周医案》1975年版)
按语:本案咳嗽发热,前医作温热病论治,给以辛凉解表或辛寒清气之法,未得其要也。蒲老据其高热无汗、喉间痰阻、喘促膈动、面色苍白之症,断为表邪郁闭,痰饮阻肺之候,以射干麻黄汤治之,真可谓胆识超群,不愧为大家风范。
二、哮喘
张德超医案:陈某,女,53岁。患慢性气管炎已八年,发则咳嗽哮喘,昼夜不休,颇为痛苦。今冬数因感寒复发咳嗽哮喘喉中痰鸣如水鸡声,咯出痰沫稀薄,入暮加剧,不能平卧形寒不发热,目胞微见浮肿,胸膈满闷舌苔白滑,脉浮紧而滑。此次发作已十余日,曾用二陈、三子等方,咳痰量虽减,但哮喘等症依然。辨证为寒饮内停,肺失肃降,属寒饮咳喘症。用射干麻黄汤3剂后,喘咳缓解,痰量减少,再守原方增损,又3剂,喘咳等症基本控制。(《经方应用》1981:127)
按语:感寒而发,又见咳喘喉中痰鸣舌苔白滑,脉紧而滑,寒饮郁肺之征甚明,直投射干麻黄汤,果霍然而解。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