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草部第十七卷 草之六 莽草
《本经》下品)
【校正】自木部移入此。
【释名】 草(音罔)、芒草(《山海经》)、鼠莽。
弘景曰∶莽本作 字,俗讹呼尔。
时珍曰∶此物有毒,食之令人迷罔,故名。山人以毒鼠,谓之鼠莽。
【正误】《别录》曰∶一名 ,一名春草
禹锡曰∶按《尔雅》云∶ ,春草。孙炎注云∶药草也,俗呼为 草。郭璞注云∶一名芒草。所见异也。
时珍曰∶ ,音尾,白薇也。薇、 字音相近尔。《别录》白薇下云∶一名春草,而此又以为 草,盖因【集解】《别录》曰∶莽草生上谷山谷及冤句。五月采叶,阴干
弘景曰∶今东间处处皆有,叶青辛烈者良。人用捣以和陈粟米粉,纳水中,鱼吞即死浮出,人取食之无妨。
颂曰∶今南中州郡及蜀川皆有之。木若石南而叶稀,无花实。五月、七月采叶,阴干
一说∶藤生,绕木石间。既谓之草,乃蔓生者是也。
宗 曰∶莽草诸家皆谓之草,而本草居木部。今世所用,皆木叶如石南叶,枝梗干则皱,揉之其臭如椒。
曰∶凡用叶,勿用尖及挛生者。
时珍曰∶《范子计然》云∶莽草出三辅,青色者善。

【修治】 曰∶凡使,取叶细锉,以生甘草、水蓼二味同盛入生稀绢袋中,甑中蒸一日,去二件,晒干用。
【气味】辛,温,有毒。普曰∶神农∶辛;雷公、桐君∶苦,有毒。
时珍曰∶莽草雌黄雄黄而有毒,误食害人。惟紫河车磨水服,及黑豆煮汁服,可解。豆汁浇其根即烂,性相制也。
【主治】风头痈肿乳痈疝瘕,除结气疥瘙。杀虫鱼(《本经》)。
疗喉痹不通乳难头风痒,可用沐,勿令入眼(《别录》)。治风疽,疝气肿坠凝血,治瘰 ,除湿风,不入汤服。主头疮白秃杀虫。与白蔹赤小豆为末,鸡子白调如糊, 毒肿,干更易上(甄权)。治皮肤麻痹,煎浓汤淋。风虫牙痛(大明)。
【发明】颂曰∶古方治风毒痹厥诸酒,皆用 草。今医家取叶煎汤,热含少顷吐之,治牙齿风虫及喉痹甚效。
宗 曰∶浓煎汤,淋渫皮肤麻痹。《周礼》翦氏掌除蠹物,以莽草熏之则死。
时珍曰∶古方治小儿伤寒,有莽草汤。又《琐碎录》云∶思村王氏之子,生七日而两肾缩入。二医云∶此受寒气而然也。以硫黄茱萸大蒜研涂其腹,以 草、蛇床子烧烟,熏其下部而愈也。
【附方】旧四,新十。
贼风肿痹,风入五藏恍惚,宜莽草膏主之∶莽草一斤,乌头附子踯躅各二两,切,以水 和醋一升,渍一宿。猪脂一斤,煎三上三下,绞去滓。向火,以手摩病上三百度,应手即瘥。
若耳鼻疾,可以绵裹塞之。疥癣杂疮,并宜摩之。(《肘后》)
小儿风痫,掣 戴眼,极者日数十发,又治大人贼风莽草雷丸各一鸡子黄大,化猪脂一斤,煎七沸,去滓,摩痛处,勿近目及阴,日凡三、四次。(《外台秘要》)
头风久痛∶莽草煎汤沐之,勿令入目。(《圣惠方》)
风虫牙痛∶《肘后方》∶用莽草煎汤,热漱冷吐。一加山椒师方》);一加芫花; 一加川椒细辛各等分。煎汤热漱冷吐。《圣惠》∶用莽草半两,皂角三挺(去皮子),汉椒七粒。为末,枣肉芥子大。每以一丸塞孔中,吐涎取效。
结核∶ 草一两为末鸡子白调涂帛上,贴之,日二易,取效止。(《圣惠方》)
痈疮未溃∶方同上,得痛为良。(《肘后方》)
乳肿不消∶莽草小豆等分。为末。苦酒和,敷之。(《卫生易简》)
狗咬昏闷∶浸椒水,调莽草末敷之。(《便民图纂》)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