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草部第十六卷 草之五 海金沙
(宋《嘉 》)
【释名】竹园荽。
时珍曰∶其色黄如细沙也。谓之海者,神异之也。俗名竹园荽,象叶形也。
【集解】禹锡曰∶出黔中郡,湖南亦有。生作小株,高一、二尺。七月收其全科,于日中暴之,小干,以纸衬承,以杖击之,有细沙落纸上,且暴且击,以尽为度。
时珍曰∶江浙、湖湘、川陕皆有之,生山林下。茎细如线,引于竹木上,高尺许。其叶细如园荽叶而甚薄,背面皆青,上多皱纹。皱处有沙子,状如蒲黄粉,黄赤色。不开花,细根坚强。其沙及草皆可入药。方士采其草取汁,煮砂、缩贺。
【气味】甘,寒,无毒
【主治】通利小肠得栀子马牙硝、蓬沙,疗伤寒热狂。或丸或散(《嘉 》)。治湿热肿满小便热淋膏淋血淋石淋茎痛解热毒瓦斯【发明】时珍曰∶海金沙小肠膀胱血分药也。热在二经血分者宜之。
【附方】旧一,新五。
热淋急痛海金沙阴干为末,煎甘草汤,调服二钱,此陈总领方也。一加滑石。(《夷坚志》)小便不通,脐下满闷∶海金沙一两,蜡面茶半两,捣碎。每服三钱,生姜甘草煎汤下,日二服。亦可末服。(《图经本草》)
膏淋如油∶海金沙滑石各一两,甘草二钱半。为末。每服二钱,麦门冬煎汤服,日二次。
(《仁存方》)血淋痛涩,但利水道,则清浊自分∶海金沙末,新汲水或砂糖水服一钱。(《普济方》)脾湿肿满腹胀如鼓,喘不得卧海金沙散∶用海金沙三钱,白术四两,甘草半两,黑牵牛 痘疮变黑归肾∶用竹园荽草煎酒,敷其身,即发起。(《直指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