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草部第十三卷 草之二 贝母
《本经》中品)
【释名】 (《尔雅》,音萌)、勤母(《别录》)、苦菜(《别录》)、苦花(《别录》)、空草(《本经》)、药实。弘景曰∶形似聚贝子,故名贝母。时珍曰∶《诗》云言采其 ,即此。一作虻,谓根状如虻也。苦菜、药实,与野苦 、黄药子同名。
【集解】《别录》曰∶贝母,生晋地,十月采根,曝干。恭曰∶其叶似大蒜。四月蒜熟时采之,良。若十月,苗枯,根亦不佳也。出润州、荆州、襄州者,最佳;江南诸州亦有。
颂曰∶今河中、江陵府、郢、寿、随、郑、蔡、润、滁州皆有之。二月生苗,茎细,青色。叶亦青,似荞麦叶,随苗出。七月开花,碧绿色,形如鼓子花。八月采根,根有瓣子,黄白色,如聚贝子。此有数种。陆玑《诗疏》云∶ ,贝母也。叶如栝蒌而细小。其子在根下,如芋子,正白,四方连累相着,有分解。今近道出者正类此。郭璞注《尔雅》言∶白花叶似韭,此种罕复见之。 曰∶贝母中有独颗团不作两片无皱者,号曰丹龙精,不入药用。
误服 根
【修治】 曰∶凡使,先于柳木灰中炮黄,擘破,去内口鼻中有米许大者心一颗,后拌糯米于 上同炒,待米黄,去米用。
【气味】辛,平,无毒。《别录》曰∶苦,微寒。恭曰∶味甘、苦,不辛。之才曰∶浓朴、白薇为之使,恶桃花,畏秦艽莽草、 石,反乌头
【主治】伤寒烦热淋沥邪气疝瘕喉痹乳难金疮风痉《本经》)。疗腹中结实心下满洗洗恶风寒目眩项直咳嗽上气,止烦热渴出汗安五脏利骨髓(《别录》)
。服之不饥断谷(弘景)。消痰润心肺。末和沙糖丸含,止嗽。烧灰油调,敷人畜恶疮敛疮口(大明)。主胸胁逆气时疾黄胆。研末点目,去肤翳。以七枚作末酒服,治产难及胞 【发明】承曰∶贝母能散心胸郁结之气,故《诗》云言∶采其 ,是也。作诗者,本以不得志而言。今用治心中气不快、多愁郁者,殊有功。信矣。好古曰∶贝母乃肺经气分药也。
仲景治寒实结胸、外无热证者,三物小陷胸汤主之,白散亦可,以其内有贝母也。成无己云∶辛散而苦泄,桔梗贝母之苦辛,用以下气。机曰∶俗以半夏有毒,用贝母代之。夫贝母太阴肺经之药,半夏太阴脾经、阳明胃经之药,何可以代?若虚劳咳嗽吐血咯血肺痿肺痈妇人乳痈痈疽及诸郁之证,半夏乃禁忌,皆贝母为向导,犹可代也;至于脾胃湿热,涎化为痰,久则生火,痰火上攻,昏愦僵仆蹇涩诸证,生死旦夕,亦岂贝母可代乎?颂曰∶贝母恶疮。唐人记其事云∶江左尝有商人,左膊上有疮如人面,亦无他苦。商人戏以酒滴口中,其面赤色。以物食之,亦能食,多则膊内肉胀起。或不食,则一臂痹焉。有名医教其历试诸药,金石草木之类,悉无所苦,至贝母,其疮乃聚眉闭口。商人喜,因以小苇筒毁其口灌之,数日成痂遂愈,然不知何疾也。《本经》言主金疮,此岂金疮之类欤?
【附方】新二十一。
忧郁不伸,胸膈不宽贝母去心,姜汁炒研,姜汁面糊丸。每服七十丸,征士锁甲煎汤下。(《集效方》)化痰降气止咳解郁消食除胀,有奇效。用贝母(去心)一两,姜制浓朴半两。蜜丸梧子大。每白汤下五十丸。(《笔峰方》)小儿 嗽,百日内咳嗽痰壅贝母五钱,甘草(半生半炙)二钱。为末,沙糖丸芡子大,每孕妇咳嗽贝母去心,麸炒黄为末,沙糖拌丸芡子大。每含咽一丸,神效。(《救急易方》)妊娠尿难,饮食如故。用贝母苦参当归各四两。为末,蜜丸小豆大,每饮服三丸至十丸。(《金匮要略》)乳汁不下二母散贝母知母牡蛎粉等分。为细末。每猪蹄汤调服二钱,此祖传方也。(王海藏《汤液本草》)冷泪目昏贝母一枚,胡椒七粒。为末点之。
(《儒门事亲》方)目生弩肉∶《肘后》∶用贝母、真丹等分为末,日点。《摘玄方》∶用贝母丁香等分,为末。乳汁调点。吐血不止贝母炮研,温浆水服二钱。(《圣惠方》)
衄血不止贝母(炮)研末,浆水服二钱,良久再服。(《普济方》)小儿鹅口,满口白烂。贝母(去心为末)半钱,水五分,蜜少许,煎三沸,缴净抹之,日四五度。(《圣惠方》)
吹奶作痛贝母末,吹鼻中,大效。(危氏《得效方》)
乳痈初肿∶贝母末,酒服二钱,仍令人吮之,即通。(《仁斋直指方》)
便痈肿痛∶贝母白芷等分为末,酒调服或酒煎服,以滓贴之。(《永类钤方》)
白癜斑∶贝母南星等分为末生姜带汁擦之。《德生堂方》∶用贝母干姜等分,为末,如澡豆,入密室中浴擦,得汗为妙。《谈野翁方》∶以生姜擦动,醋磨贝母涂之。《圣惠方》∶用贝母百部等分为末,自然姜汁调搽。蜘蛛咬毒∶缚定咬处,勿使毒行。以贝母末酒服半两,至醉。良久酒化为水,自疮口出,水尽,仍塞疮口甚妙。(《仁斋直指方》) 蛇蝎咬伤∶方同上。
草部第十三卷 草之二
山慈菇
(宋《嘉 》)
【释名】金灯(《拾遗》)、鬼灯檠(《纲目》)、朱姑(《纲目》)、鹿蹄草(《纲目》)、无义草。时珍曰∶根状如水慈菇,花状如灯笼而朱色,故有诸名。段成式《酉阳杂俎》云∶金灯之花与叶不相见,人恶种之,谓之无义草。又有试剑草,亦名鹿蹄草,与此同名,见后草之五。
【集解】藏器曰∶山慈菇生山中湿地,叶似车前,根如慈菇。大明曰∶零陵间有一种团慈菇,根如小蒜,所主略同。时珍曰∶山慈菇处处有之。冬月生叶,如水仙花之叶而狭。二月中抽一茎,如箭杆,高尺许。茎端开花白色,亦有红色、黄色者,上有黑点,其花乃众花簇成一朵,如丝纽成可爱。三月结子,有三棱。四月初苗枯,即掘取其根,状如慈菇小蒜,迟则苗腐难寻矣。根苗与老鸦蒜极相类,但老鸦根无毛,慈菇有毛壳包裹为异尔。用之,去毛壳。

【气味】甘、微辛,有小毒。
【主治】痈肿疮 、瘰 结核等,醋磨敷之。亦剥人面皮,除 (藏器)。主疔肿攻毒破皮,解诸毒蛊毒,蛇虫狂犬伤(时珍)。
【附方】新五。粉牙龈肿痛红灯笼枝根,煎汤漱吐。(孙天仁《集效方》)痈疽疔肿恶疮及黄胆。慈菇连根同苍耳草等分,捣烂,以好酒一钟,滤汁温服。或干之为末,每酒服三钱。(《乾坤生意》)
风痰痫疾∶金灯花根(似蒜者)一个,以茶清研如泥,日中时以茶调下,即卧日中,良久,吐出鸡子大物,永不发。如不吐,以热茶投之。(《奇效良方》)
万病解毒丸∶一名太乙紫金丹,一名玉枢丹。解诸毒疗诸疮利关节,治百病,起死回生,不可尽述。凡居家远出,行兵动众,不可无此。山慈菇(去皮洗极净,焙)二两,川五倍子(洗刮,焙)二两,千金子仁(白者,研,纸压去油)一两,红芽大戟(去芦洗,焙)
一两半,麝香三钱。以端午七夕重阳或天德、月德、黄道上吉日,预先斋戒盛服,精心治药,为末,陈设拜祷,乃重罗令匀,用糯米浓饮和之,木臼杵千下,作一钱一锭。病甚者连服;取利一二行,用温粥补之。凡一切饮食药毒蛊毒瘴气河豚、土菌、死牛马等毒,并用凉水磨服一锭,或吐或利即愈。痈疽发背疔肿杨梅等,一切恶疮风疹赤游,痔疮,并用凉水或酒磨涂,日数次,立消。阴阳二毒伤寒,狂乱瘟疫喉痹喉风,并用冷水入薄荷汁数匙化下。心气痛诸气,用淡酒化下。泄泻痢下霍乱绞肠沙,用薄荷汤下。中风中气,口紧眼歪,五癫五痫,鬼邪鬼胎筋挛骨痛,并暖酒下。自缢、溺水、鬼迷,心头温者,冷水磨灌之。传尸痨瘵,凉水化服,取下恶物虫积为妙。久近疟疾,将发时,东流水煎桃枝汤化服。
女人经闭红花酒化服。小儿惊风五疳五痢,薄荷汤下。头风头痛,酒研贴两太阳上。诸腹鼓胀麦芽汤化下。风虫牙痛,酒磨涂之,亦吞少许。打扑伤损松节酒下汤火伤,毒蛇恶犬,一切虫伤,并冷水磨涂,仍服之。(王 《百一选方》)

【主治】疮肿,入蜜捣涂疮口,候清血出,效(慎微)。涂乳痈便毒,尤妙(时珍)。
【附方】新一。中溪毒生疮∶朱菇叶捣烂涂之。生东间,叶如蒜叶。(《外台秘要》)

【主治】小便血淋涩痛,同地柏花阴干,每用三钱,水煎服(《圣惠》)。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