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草部第十二卷 草之一 仙茅
(《开宝》)
【释名】独茅(《开宝》)、茅爪子(《开宝》)、婆罗门参
曰∶其叶似茅,久服轻身,故名仙茅。梵音呼为阿输干陀。
颂曰∶其根独生。始因西域婆罗门僧献方于唐玄宗,故今江南呼为婆罗门参,言其功补如人参也。
【集解】 曰∶仙茅生西域。叶似茅。其根粗细有筋,或如笔管,有节纹理。其花黄色多涎。自武城来,蜀中诸州亦皆有之。
颂曰∶今大庾岭、蜀川、江湖、两浙诸州亦有之。叶青如茅而软,且略阔,面有纵纹。
又似初生棕榈秧,高尺许。至冬尽枯,春初乃生。三月有花如栀子花黄色,不结实。其根独茎而直,大如小指,下有短细肉根相附,外皮稍粗褐色,内肉黄白色。二月、八月采根,曝干用。衡山出者,花碧,五月结黑子
时珍曰∶苏颂所说详尽得之。但四、五月中抽茎四、五寸,开小花深黄色六出。不似栀子,处处大山中有之。人惟取梅岭者用,而《会典》成都岁贡仙茅二十一斤。

【修治】 曰∶采得,以清水洗,刮去皮,于槐砧上用铜刀切豆许大,以生稀布袋盛,于乌豆水中浸一宿,取出,用酒拌湿蒸之,从巳至亥,取出曝干。勿犯铁器及牛乳,斑人鬓须。大明曰∶彭祖单服法∶以竹刀刮切,糯米泔浸去赤汁出毒,后无妨损。
【气味】辛,温,有毒。 曰∶甘,微温,有小毒。又曰∶辛,平,宣而复补,无大毒,有小热、小毒。
【主治】心腹冷气不能食腰脚风冷挛痹不能行,丈夫虚劳老人失溺无子益阳道。
久服通神强记,助筋骨,益肌肤长精神明目(《开宝》)。治一切风气,补暖腰脚清安五脏。久服轻身益颜色丈夫五劳七伤明耳目填骨髓(李 )。开胃消食下气,益房事 【发明】颂曰∶五代伪唐筠州刺史王颜着《续传信方》,因国书编录西域婆罗门僧服仙茅方,当时盛行。云五劳七伤明目益筋力宣而复补。云十斤乳石,不及一斤仙茅,表其功力也。本西域道人所传。开元元年婆罗门僧进此药,明皇服之有效,当时禁方不传。天宝之乱,方书流散,上都僧不空三藏始得此方,传与司徒李勉、尚书路嗣恭、给事齐杭、仆射张建封服之,皆得力。路公久服金石无效,得此药,其益百倍。齐给事守缙云日,少气力,风疹继作,服之遂愈。八、九月采得,竹刀刮去黑皮,切如豆粒,米泔浸两宿,阴干捣筛,熟蜜丸梧子大。每旦空心酒饮任便下二十丸。忌铁器,禁食牛乳及黑牛肉,大减药力。机曰∶五台山有仙茅,患大风者,服之多瘥。
时珍曰∶按∶《许真君书》云∶仙茅久服长生。其味甘能养肉,辛能养肺,苦能养气,咸能养骨,滑能养肤,酸能养筋,宜和苦酒服之,必效也。又范成《大虞衡志》云∶广西英州多仙茅,其羊食之,举体悉化为筋,不复有血肉,食之补人,名乳羊。沈括《笔谈》云∶夏文庄公禀赋异于人,但睡则身冷如逝者,既觉须令人温之,良久乃能动。常服仙茅钟乳硫黄,莫知纪极。观此则仙茅盖亦性热,补三焦命门之药也。惟阳弱精寒,禀赋素怯者宜之。若体壮相火炽盛者服之,反能动火。按∶张杲《医说》云∶一人中仙茅毒,舌胀退场门,渐大与肩齐。因以小刀 之,随破随合, 至百数,始有血一点出,曰可救矣。煮大黄朴硝与服,以药掺之,应时消缩。此皆火盛性淫之人过服之害也。弘治间东海张弼梅岭仙茅诗,“有使君昨日才持去,今日人来乞墓铭”之句。皆不知服食之理,惟借药纵恣以速其生者,于仙茅何尤?
【附方】新二。
仙茅丸∶壮筋骨益精神,明目,黑髭须。仙茅二斤(糯米泔浸五日,去赤水,夏月浸三 车前子十二两,白茯苓(去皮)、茴香(炒)、柏子仁(去壳)各八两,生地黄(焙)、熟地黄(焙)各四两。为末,酒煮糊丸如梧子大。每服五十丸,食前温酒下日二服。(《圣济总录》)定喘下气补心肾。神秘散∶用白仙茅半两(米泔浸三宿,晒炒),团参二钱半,阿胶一两半(炒),鸡 一两(烧)。为末。每服二钱,糯米饮空心下,日二服。(《三因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