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介部第四十六卷 介之二 蛤蜊
(梨。宋《嘉 》)
【释名】时珍曰∶蛤类之利于人者,故名。
【集解】机曰∶蛤蜊,生东南海中,白壳紫唇,大二三寸者。闽、亦作为酱醯。其壳火 作粉,名曰蛤蜊粉也。

【气味】咸,冷,无毒
藏器曰∶此物性虽冷,乃与丹石相反,服丹石人食之,令腹结痛。
【主治】润五脏止消渴开胃,治老癖为寒热妇人血块,宜煮食醒酒(弘景)。
【发明】时珍曰∶按高武《痘疹正宗》云∶俗言蛤蜊海错能发疹,多致伤损脾胃,生痰作呕作泻,此皆嘻笑作罪也。又言痘毒入目者,以蛤蜊汁点之可代空青。夫空青得铜之精气而生,性寒可治赤目。若痘毒是脏腑毒瓦斯上冲,非空青可治。蛤蜊虽寒,而湿中有火,亦不可不知矣。
蛤蜊粉
【释名】海蛤粉。
时珍曰∶海蛤粉者,海中诸蛤之粉,以别江湖之蛤粉蚌粉也。今人指称,但曰海粉蛤粉,寇氏所谓“众蛤之灰”是矣。近世独取蛤蜊粉入药,然货者亦多众蛤也。大抵海中蚌、蛤、蚶、蛎,性味咸寒,不甚相远,功能软散,小异大同。非若江湖蚌蛤,无咸水浸渍,但能清热利湿而已。今药肆有一种状如线粉者,谓之海粉,得水则易烂,盖后人因名售物也。
然出海中沙石间,故功亦能化痰软坚
【修治】震亨曰∶蛤粉,用蛤蜊烧 成粉,不入煎剂。
时珍曰∶按吴球云∶凡用蛤粉,取紫口蛤蜊壳,炭火 成,以熟栝蒌连子同捣,和成团,风干用,最妙。
【正误】机曰∶丹溪有言∶蛤粉即是海石,寇氏以海石蛤粉,则二物可通用矣。海石海蛤蛤粉即蛤蜊壳烧成也。
时珍曰∶海石乃海中浮石也,详见石部。汪氏诬引朱、寇之说为证,陈嘉谟《本草》又引为据。今考二公本书,并无前说,今正其误。
【气味】咸,寒,无毒
【主治】热痰湿痰,老痰顽痰,疝气白浊带下。同香附末、姜汁调服,主心痛(震亨)。
清热利湿化痰饮,定喘嗽,止呕逆,消浮肿利小便,止遗精白浊心脾疼痛化积块解结气消瘿核,散肿毒,治妇人血病。油调,涂汤火伤(时珍)。
【发明】 震亨曰∶蛤粉能降能消,能软能燥。
时珍曰∶寒制火而咸润下,故能降焉。寒散热而咸走血,故能消焉。坚者软之以咸,取其属水而性润也。湿者燥之以渗,取其经火化而利小便也。
好古曰∶蛤粉乃肾经血分之药,故主湿嗽肾滑之疾。
【附方】新四。
气虚水肿∶昔滁州酒库攒司陈通,患水肿垂死,诸医不治。一妪令以大蒜十个捣如泥,入蛤粉,丸梧子大。每食前,白汤下二十丸。服尽,小便下数桶而愈。(《普济方》)
心气疼痛真蛤粉沙过白,佐以香附末等分,白汤淬服。(《圣惠方》)
白浊遗精∶洁古云∶阳盛阴虚,故精泄也,真珠粉丸主之。
蛤粉( )一斤,黄柏(新瓦炒过)一斤,为细末,白水丸如梧子大。每服一百丸,空心用温酒下,日二次。蛤粉味咸而且能补肾阴,黄柏苦而降心火也。
雀目夜盲真蛤粉炒黄为末,以油蜡化和,丸皂子大,内于猪腰子中,麻扎定,蒸食之。 一日一服。(《儒门事亲》)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