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木部第三十七卷 木之四 猪苓
《本经》中品)
【释名】 猪屎(《本经》)、豕橐(《庄子》)、地乌桃(《图经》)。
弘景曰∶其块黑似猪屎,故以名之。司马彪注《庄子》云∶豕橐一名苓,其根似猪矢。是也。
时珍曰∶马屎曰通,猪屎曰零(即苓字),其块零落而下故也。
【集解】《别录》曰∶猪苓生衡山山谷,及济阴冤句。二月、八月弘景曰∶是枫树苓,其皮黑色,肉白而实者佳,削去皮用。
颂曰∶今蜀州、眉州亦有之。生土底,不必枫根下始有也。
时珍曰∶猪苓亦是木之余气所结,如松之余气结茯苓之义。他木皆有,枫木为多耳。
【修治】 曰∶采得,铜刀削去粗皮,薄切,以东流水浸一夜。至明漉出,细切,以升麻叶对蒸一日,去叶,晒干用。
时珍曰∶猪苓取其行湿,生用更佳。
【气味】甘,平,无毒
普曰∶神农∶甘。雷公∶苦,无毒
权曰∶微热
元素曰∶气平味甘,气味俱薄,升而微降,与茯苓同。
杲曰∶淡、甘,平,降也,阳中阴也。
好古曰∶甘重于苦,阳也。入足太阳、足少阴经。
【主治】 疟,解毒蛊疰不祥,利水道。久服,轻身耐老(《本经解伤寒温疫大热发汗,主肿胀满腹急痛(甄权)。治渴除湿,去心中懊 (元素)。泻膀胱 【发明】颂曰∶张仲景治消渴脉浮小便不利、微热者,猪苓散发其汗。病欲饮水而复吐,名为水逆,冬时寒嗽如疟状者,亦与猪苓散,此即五苓散也。猪苓茯苓、术各三分,泽泻五分,桂二分,细捣筛,水服方寸匕,日三。多饮暖水,汗出即愈。利水道诸汤剂,无若此快,今人皆用之。
杲曰∶苦以泄滞,甘以助阳,淡以利窍,故能除湿利小便
宗 曰∶猪苓行水之功多,久服必损肾气,昏人目。久服者宜详审之。
元素曰∶猪苓淡渗,大燥亡津液,无湿症者勿服之。
时珍曰∶猪苓淡渗,气升而又能降。故能开腠理利小便,与茯苓同功。但入补药不如茯苓也。
【附方】旧五。
伤寒口渴∶邪在脏也,猪苓汤主之。猪苓茯苓泽泻滑石阿胶各一两。以水四升,煮取二升。每服七合,日三服。呕而思水者,亦主之。(张仲景方)。
小儿秘结猪苓一两,以水少许,煮鸡屎白一钱,调服,立通。(《外台秘要》)。
通身肿满小便不利∶猪苓五两,为末。熟水服方寸匕,日三服。(杨氏《产乳》)。
妊娠肿渴∶从脚至腹,小便不利,微渴引饮。方同上法。(《子母秘录》)。
妊娠子淋∶方同上法,日三夜二,以通为度。(《短剧方》) 壮年梦遗∶方见草部半夏下。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