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木部第三十六卷 木之三 柘
(宋《嘉 》)
【释名】时珍曰∶按∶陆佃《埤雅》云∶柘宜山石,柞宜山阜。柘之【集解】宗 曰∶柘木里有纹,亦可旋为器。其叶可饲蚕,曰柘蚕,然叶硬,不及桑叶
入药以无刺者良。
时珍曰∶处处山中有之。喜丛生。干疏而直。叶丰而浓,团而有尖。其叶饲蚕,取丝作琴瑟,清响胜常。《尔雅》所谓棘茧,即此蚕也。《考工记》云∶弓人取材以柘为上。其实状如桑子,而圆粒如椒,名隹子(隹音锥)。其木染黄赤色,谓之柘黄,天子所服。《相感志》云∶柘木以酒醋调矿灰涂之,一宿则作间道乌木纹。物性相伏也。
木白皮、东行根白皮【气味】甘,温,无毒
【主治】妇人崩中血结疟疾(大明)。煮汁酿酒服,主风虚耳聋补劳虚羸,腰肾冷,梦与人交接泄精者(藏器)。
【发明】时珍曰∶柘能通肾气,故《圣惠方》治耳鸣耳聋一、二十年者,有柘根酒。用柘根二十斤,菖蒲五斗,各以水一石,煮取汁五斗。故铁二十斤, 赤,以水五斗,浸取清,合水一石五斗;用米二石,曲二斗,如常酿酒成。用真磁石三斤为末,浸酒中三宿。日夜饮之,取小醉而眠。闻人声乃止。
【附方】新二。
飞丝入目∶柘浆点之,以绵蘸水拭去。(《医学纲目》)。
洗目令明∶柘木煎汤,按日温洗,自寅至亥乃止,无不效者。正月初二,二月初二,三月不洗,四月初五,五月十五,六月十一,七月初七,八月初二,九月初二,十月十九,十一月不洗,十二月十四日。徐神翁方也。(《海上方》)。
小儿鹅口重舌柘根五斤(锉),水五升,煮二升,去滓,煎取五合,频涂之。无根,弓材亦可。(《千金方》)
柘黄 见菜部木耳
奴柘 (《拾遗》)
【集解】藏器曰∶生江南山野。似柘,节有刺,冬不凋。
时珍曰∶此树似柘而小,有刺。叶亦如柞叶而小,可饲蚕。

【气味】苦,小温,无毒
【主治】老妇血瘕男子 癖闷痞。取刺和三棱草、马鞭草作煎如稠糖。病在心,食后;在脐,空心服。当下恶物(藏器)。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