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杂病
简 介:全书阐述临床各科证治为主。
作者:明 王肯堂
共 189 章节 41.64万+字数

不得卧
《灵枢》邪客篇,帝问曰:夫邪气之客人也,或令人目不瞑不卧出者,何气使然?
伯高曰:五谷入于胃也,其糟粕、津液、宗气分为三隧,故宗气积于胸中,出于喉咙,以贯心脉,而行呼吸焉。营气者,泌其津液,注之于脉,化以为血,以荣四末,内注五脏六腑,以应刻数焉。卫气者,出其悍气之 疾,而先行于四末、分肉皮肤之间,而不休者也。昼日行于阳,夜行于阴,常从足少阴之分间,行于五脏六腑。今厥气客于五脏六腑,则卫气独卫其外,行于阳不得入于阴。行于阳则阳气盛,阳气盛则阳跷陷,(陷当作满。)不得入于阴,阴虚故目不瞑。黄帝曰:善。治之奈何?伯高曰:补其不足,泻其有余,调其虚实,以通其道,而去其邪。饮以半夏汤一剂,阴阳已通,其卧立至。
黄帝曰:善。此所谓决渎壅塞,经络大通,阴阳和得者也。愿闻其方,伯高曰:其汤方,以流水千里以外者八升,扬之万遍,取其清五升煮之,炊以苇薪火,沸置秫米一升,(秫米,北人谓之黄米,可以酿酒。)治半夏五合,徐炊令竭为一升半,去其滓,饮汁一小杯,日三,稍益,以知为度。故其病新发者,覆杯则卧,汗出则已矣。久者三饮而已也。《素问》逆调论,阳明者,胃脉也。胃者,六腑之海,其气亦下行,阳明逆不得从其道,故不得卧也。《下经》曰:胃不和则卧不安,此之谓也。《金匮》虚劳虚烦不得眠酸枣汤主之。《本事方》鳖甲丸。《圣惠方》骨蒸烦心不得眠,用酸枣仁一两,水一大盏半,研绞取汁,下米二合,煮粥候熟,下地黄汁一合,更煮过,不计时服之。胡洽治振悸不得眠人参白术茯苓甘草生姜酸枣仁六物煮服。(以上皆补肝之剂。)温胆汤,治大病后虚烦不得眠。(并《内经》半夏汤,皆去饮之剂。)六一散牛黄,治烦不得眠。戴云:不寐有二种,有病后虚弱及年高人阳衰不寐,有痰在胆经,神不归舍,亦令不寐
虚者,六君子汤加炒酸枣仁、炙黄 各一钱。痰者,宜温胆汤竹茹一半,加南星炒酸枣仁各一钱,下青灵丹。大抵惊悸健忘怔忡失志心风不寐,皆是胆涎沃心,以致心气不足。若用凉心之剂太过,则心火愈微,痰涎愈盛,病愈不减,惟当以理痰气为第一义,导痰汤石菖蒲半钱。喘不得卧,以喘法治之。厥不得卧,以脚气法治之。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