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幼科
简 介:中国汉医儿科著作。《证治准绳》中的,又名《幼科准绳》。九卷。刊于1602年。本书综括整理中国明代以前有关儿科文献编成。 医家以幼科为最难,谓之哑科,谓其疾痛不能自陈说也,称黄帝之言曰∶吾不能察其幼小为别是一家料理耳。
作者:明 王肯堂
共 187 章节 65.83万+字数

肛痒
〔薛〕小儿肛痒,或嗜甘肥,大肠湿热壅滞,或湿毒生虫而蚀肛门,若因湿热壅滞,用四味肥儿丸(疳),大便秘结者用清凉饮(里热)。虫蚀肛门,先用化 丸,后用四味肥儿丸,外以雄黄散纳肛内。若因病不食,虫无所养,而食脏食肛者,其齿龈无色,舌上尽白,四肢倦怠。其上唇内有疮,唾血如粟,心内懊 ,此虫在上食脏,若下唇内有疮,此虫在下蚀肛门,若蚀肛透内者不治。诸虫惟上半月头向上,可用药追之,望后头向下,令患者闻烹食香味,虫头即向上矣,后用药追之。一儿嗜膏粱甘味,患疥疮。余谓当禁其浓味,急用清胃之药以治其积热。不从,乃用敷药以治其外,更肛门作痒发热,疮益甚,肌体骨立,饮食少思。遂用九味芦荟丸(疳)、五味异功散吐泻)加柴胡升麻寻愈。一儿肛门作痒,耳前后结小核如贯珠,隐于肌肉之间,小便不调,面色青。此禀母之肝火为患。用九味芦荟丸为主,佐以五味异功加山栀柴胡,又以加味逍遥散虚热)加漏芦,与母服而愈。一儿十三岁,肛门作痒,或脱出,或大便血,遍身生疮发热作渴腹大青筋。用大芦荟丸、五味异功散,其疮渐愈,佐以补中益气汤,热渴渐止,肛门悉愈,又用异功散为主,佐以补中益气汤(虚热)加吴茱萸所制黄连治之,而血愈。一儿十五岁,两目白翳,遍身似疥非疥,肛门作痒,晡热口渴,形体骨立。余以为肝疳之证也。用六味地黄丸而痊。后阴茎作痒、小便澄白,服蟠葱散,肛门肿痛,服大黄等药,肛门脱出,作痒不可忍,杂用降火之药不应,下唇内生小白疮,余以为虫蚀肛门,用九味芦荟丸而愈。一小儿肛门作痒,误以为痔,服槐角丸等药,肢体消瘦,鼻下湿烂,下唇内生疮。此虫食下部也。先用化 丸二服,乃用五味异功散四剂,却用大芜荑汤(疳)四味肥儿丸而痊。
一儿七岁,饮食过多即作泻,面青黄色,服峻利克剂。余谓当节饮食健脾胃为善。
不信,后牙龈赤烂肛门作痒,服清热之剂,腹痛膨胀,复请欲用前剂。余曰此元气亏损,虚火上炎也。仍不信,后腮间黑腐。余曰此脾气太虚,肉死而不知痛也明矣,后虽信余,已不救矣。若初用五味异功散健脾胃为主,佐以大芦荟丸、四味肥儿丸、清脾湿热,岂有不治之理哉。后之患者审之。一小儿肛门作痒,属大肠风热,用槐角丸而愈。一小儿肛门阴囊痒,出水淋漓,属肝经湿热也。用龙胆泻肝汤、九味芦荟丸治之,并愈。一小儿嗜甘肥,肛门作痒发热作渴,杂用清热之剂,腹胀少食,鼻下生疮。余谓脾胃湿热生虫也。不信,后下唇内生疮,先用四味肥儿丸,诸证渐愈,又用大芜荑汤治之而痊。
化 丸 治诸疳生虫,不时啼哭呕吐清水肚腹胀痛唇口紫黑,肠头湿 。
芜荑 青黛 芦荟 虾蟆(烧灰) 川芎 白芷 胡黄连(各等分)
上,各另为末,猪胆浸糕丸,如麻子大。每服一二十丸,食后并临卧,杏仁汤下。
雄黄 治走马疳,并痘毒疳虫蚀肛门
雄黄 铜绿(各二钱)上为末,掺疮上。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