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幼科
简 介:中国汉医儿科著作。《证治准绳》中的,又名《幼科准绳》。九卷。刊于1602年。本书综括整理中国明代以前有关儿科文献编成。 医家以幼科为最难,谓之哑科,谓其疾痛不能自陈说也,称黄帝之言曰∶吾不能察其幼小为别是一家料理耳。
作者:明 王肯堂
共 187 章节 65.83万+字数

滞颐
巢氏论滞颐之病,是小儿多涎唾流出,渍于颐下。此由脾冷液多故也,脾之液为涎,脾气冷不能收制其津液,故冷涎流出,滞渍于颐也。
按:《内经》云舌纵涎下,皆属于热。而此专属脾冷,亦一偏之见。张涣处冷热各二方,为得之,然以流出为冷,不流出为热,恐亦未确。
〔张涣〕温脾 治脾冷病
丁香 木香(各一两) 半夏(一两,用生姜六两同捣细,炒令黄) 青橘皮 白术 干姜(微炒。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炼蜜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米饮下,量儿大小加减。
温胃 治脾冷流涎
丁香(一两) 肉豆蔻 半夏白矾水浸,炒黄) 白术 干姜 甘草 人参(去芦头。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每服一钱,水八分,入生姜二片,煎五分,去滓温服,食前。
金朱丹 治脾热多涎。
金箔(二十片,研) 朱砂(细研,水飞半夏(汤浸七遍,取末) 天南星(牛胆制,取末。各一两) 白茯苓(取末) 石膏(细研,水飞。各半两)
上件都拌匀,再细研,用生姜自然汁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参汤下,乳后。
牛蒡
牛蒡子(一两) 郁金 川朴枳壳(麸炒,去穣) 皂子(炒黄。各半两)
上件捣,罗为细末,用生姜汁打白面糊和如黍米大。每服十粒,煎人参汤吞下,量儿大小加减。
《千金》治小儿口中涎出方以白羊屎纳口中。
又方以东行牛口中沫,涂口中及颐上。又方桑白汁涂之,瘥。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