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汇补
简 介:全书8卷。每卷一门,分为提纲门、内因门、外体门、上窍门、胸膈门、腹胁门、腰膝门、下窍门等八类,每门罗列相应的若干病证。每病证之下按大意、内外因、外候、脉法、治法、用药、选方排列,分别述论,其内容包括内科各种病证及部分五官等疾患。该书作者撷采古人的论述及经验,去芜存菁,条分缕析,并补入自己的见解及经验体会。因此。本书堪称博而不滥、广而有约、述而有作的一部启迪后学的好书。本次整理是以清光绪简玉山房刻本为底本,对原书的目录给予了重新编排,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很适合广大中医药人员和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阅读。
作者:清·李用粹编
共 83 章节 20.96万+字数

脚气
大意
伤于湿者。下先受之。(经文)故脚气之疾。实水湿所为也。(发明) 然有挟痰挟火气虚血虚之不同。(汇补)
内因
由脾肾虚弱。劳碌犯房。为风寒暑湿所侵。或奶酪醇酒饮食浓味。损伤脾胃湿热下注肾肝而成。(医鉴)
外候
初起其势甚微。惟先从气冲穴隐核痛起。及两足屈弱。转筋掣急。或缓纵不随。或膝膑枯槁。或足胫红肿
其上升也。小腹不仁。心烦胸闷痰壅气逆。闻食即呕。或泻或闭。胸中忡悸。不欲见光。错乱妄语。精神昏愦
恶寒发热。头疼身痛。状若伤寒。但初起必先足胫掀赤红肿。膝膑软弱顽麻为异。平复之后。或一旬或半月。复作如故。足胫肿大。脚如虫行。上走腰背心腹。(汇补)
病分南北
北方地高。陵居土燥。多酒面 酪。湿从内生。南方地卑。川泽土润。多山岚瘴气。邪从外感。然北方虽无卑地。亦有践雨冒露之外显。南方纵无 酪。亦有鱼腥瓜果之内湿。可见内外之湿。南北俱有。宜随症而辨。
不可以地限之也。(汇补)
病分干湿
湿脚气者。筋脉弛而浮肿。或生 疮之类。但肿重而不上升。此属湿胜。宜利湿疏风干脚气者。筋脉蜷缩。
枯细不肿。因他病而发。有时上冲。此以热胜。宜凉血清火。(汇补)
病分寒热
湿热而发。必四肢俱热。感寒湿而发。必四肢俱寒。(汇补)
人分肥瘦
肥人多湿痰生热。瘦人多血虚有火。必先有内因。然后邪从外入。故化痰清热。因人而施。(汇补)
病分表里
湿热上干三阳。则寒热头痛呕恶不食。身痛且重。湿热流注三阴。则胸满怔忡。遍身转筋。二便闭涩。(入门)
脉症总辨
自汗走注。脉浮弦为风胜。无汗挛急。脉沉涩为寒胜。肿满重着。脉濡细为湿胜。烦渴便赤。脉洪数为暑胜。
膏粱之火下乘者。顽痹不仁脉沉有力。肾肝之阴不充者。软缓少力。脉亦空虚。(三因方)
脚气死症
脚气上攻胸膈。呕吐不止。喘急抬肩。自汗淋漓乍寒乍热。脉短促者死。入心则兼恍惚谬妄。眠卧不安小腹痹胀。左寸乍大乍小乍有乍无者死。入肾则腰脚皆肿。小便不通。呻吟额黑。气冲胸满。左尺绝者死。若见症虽危。脉未绝者。宜分虚实救之。虚者四物汤加黄柏。以附子末津调涂涌泉穴。若气实者。用五子五皮散薏苡仁散。或用槟榔末三钱童便调下。如上气喘促初起有表邪者。疏散之。小青龙汤加槟榔
实者五子五皮饮。或用苏叶桑皮、前胡、杏仁、生姜。若已经攻泄分利。致不得眠。及上气喘促者。属虚。八味汤大剂冷服。脾胃虚者。参、术补之。初起攻胃呕逆。二陈平胃汤加木瓜小便不通。实者五苓加木瓜。虚者八味丸加车前牛膝。(汇补)
脚气病戒
恚怒则烦心。大语则伤肺。纵欲则伤肾。醉饱则伤脾。犯之均使病发。古称壅疾。宜疏通气道为先。凡甘湿补剂。及药汤淋洗。恐邪入经络。皆在所禁。(汇补)
治分诸症
湿多宜利湿热多清热。上升者兼降。下陷者兼升。表症兼发散。里症兼攻下。不可太过。亦不可不及。太过则损脾。不及则病不去。(汇补)
用药
脚气俱属湿热。初宜辛凉发散。继宜分利二便。与湿同治。用二术祛湿。知、柏、芩、栀以清热。归、芍以调血。
木瓜槟榔行气羌独活利关节。兼散风湿。木通防己牛膝以引药下行。且消肿除湿气虚肥白者。用养气。瘦人血燥者。用滋阴。若湿痰湿热瘀血壅滞经络者。非肉桂草乌附子辛温。不能开结行经。但不可单用多用。须以黄柏辛凉佐之可耳。大率气在下。用苍术、防风、升麻、羌活。以提其湿。冲上。用黄柏独活防己木瓜。以降其热。赤肿血热。用赤芍苦参黄芩、萆 清之。黄白为寒湿。用干姜肉桂、浓朴、苍术温之。实热便闭者。大黄槟榔微下之。食积下注者。神曲、麦芽、苍术、半夏消之。脾虚滑泄山药苡仁补之。至于表症宜汗。麻黄左经汤。里症宜下。泽泻散。表里双解。大黄左经汤。理气大腹皮散。调血。薏苡仁酒。入肾欲死。牛膝散加大黄救之。入心欲死。八味丸救之。外用附子末。津调涂涌泉穴。引势下行。故治分先后。不可初起遽补。久虚反攻。以致实实虚虚。
【附:湿火】
有肾火挟湿。溢于皮肉。红肿如云痕在足胫之间。按之热且痛者。湿火也。甚则红势自足而起。渐行至股上。而入腹升心者不治。宜预防之。二妙丸。有外感瘟疫症患脚痛者。俗呼绝足伤寒。(汇补)
【附:附骨疽
环跳穴(在胯眼) 及腿根彻痛不已。外皮如故。脉沉数滑者。防生附骨疽。乃毒气着骨。人多误为湿热。及至脓成。气血大亏。已不可救。不知鹤膝风附骨疽。惟肾虚者多患之。因真气虚弱。邪得深入。若真气壮实。外邪焉能为害。前人用附子温肾。又能行药势散寒邪也。亦有体虚之人。夏秋露卧。为冷气所袭。寒热伏结。多成此症。不能转动乍寒乍热而无汗。按之痛应骨者是也。若经久不消。阴极生阳。寒化为热。则为脓溃。若被贼风所伤。患处不甚热而洒淅恶寒。不时汗出。熨之痛少止。须大防风汤及火龙膏贴之。设用寒凉。必成废疾。或挛曲偏枯。或痿弱不起。坚硬如石石疽。皮肉俱腐为缓疽。大抵下部道远。非桂、附不能直达。况肾主骨。而臀以下俱属肾。舍桂、附不可。(薛氏)
【附:脚心痛】
脚心痛多属虚劳。不可用克药。宜大圣散补养气血
脚气选方
大圣散川芎 当归 人参麦冬 炙甘草 茯苓 木香木瓜末一钱。酒调服。仍用草乌川椒白芷煎汤洗。
麻黄左经汤 治脚气初起。有表症。可发散者。
麻黄 干葛 细辛 苍术 茯苓 防己桂枝 羌活 防风 甘草加味泽泻汤 治脚气传里。有实症。可攻者。
泽泻 赤苓(中) 枳壳 木通(上) 猪苓 槟榔 牵牛赤芍陈皮。 水煎。
大黄左经汤 治脚气兼表里者。
大黄 细辛 茯苓 防己 羌活 黄芩前胡 枳壳 浓朴 甘草 杏仁 姜 枣大腹皮散 治脚气上冲。胸腹满闷。肢节心烦
腹皮 苏梗 木通 桑皮 乌药 木瓜半夏 赤芍 青皮 独活 枳壳 姜 葱薏苡仁酒 治脚气虚软无力。时常顽木作痛
薏仁 牛滕 海桐五加皮 防风 萆当归 杜仲 白芍 地骨皮 灵仙牛膝散 治脚气入肾。小便闷痛。气喘面黑欲绝者。
牛膝(二两) 桂心(八钱) 当归(一两) 朴硝(五钱) 小茴 木瓜(各七钱)
八味丸 治肾气入心。小腹不仁。上冲喘急。呕吐自汗之危症。(方见中风
防风汤 健步丸(二方见痿症
杉木汤 治脚气入肝。左胁有块。痞塞欲绝者。
杉木节(一升) 橘叶(一升或皮) 槟榔(七枚) 童便(三升)
共煮一升。分二服。得快利。停后服。
二妙丸苍术 黄柏牛膝。名潜行散。
火龙膏生姜(八两取汁) 乳香 没药(各五钱) 麝香(一钱) 牛胶(二两切片)
先将姜汁牛胶溶化。方下乳香、没药调匀。待少温。下麝香。即成膏矣。
羌活导滞汤 治脚气初发。一身尽痛。或肢节肿痛。便溺阻隔。先以此汤导之。后用当归拈痛汤
羌活 独活 防己 归尾 枳实 大黄当归拈痛汤当归 白术 苍术 黄芩 羌活 防风泽泻 猪苓 茵陈 干葛 苦参 人参 知母 升麻 甘草
湿热脚气
紫苏 黄柏 芍药 木瓜 泽泻 木通枳壳 槟榔 苍术 甘草 香附 羌活 防己痛。加木香。肿甚。加腹皮发热。加大黄黄芩
简便方 治脚气上冲。腹胀满闷。
威灵仙末。酒调下二钱。痛减一分。则药亦减一分,或灸风市肩 曲池三穴。或七壮。或五十壮。甚验。
又方 用甘遂末。调敷红肿处。内服甘草汤。即散。又方用蓖麻叶蒸捣裹之。一日二三易。即消。
洗法川椒 葱头 生姜煎汤洗之。单治湿热而成者。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