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汇补
简 介:全书8卷。每卷一门,分为提纲门、内因门、外体门、上窍门、胸膈门、腹胁门、腰膝门、下窍门等八类,每门罗列相应的若干病证。每病证之下按大意、内外因、外候、脉法、治法、用药、选方排列,分别述论,其内容包括内科各种病证及部分五官等疾患。该书作者撷采古人的论述及经验,去芜存菁,条分缕析,并补入自己的见解及经验体会。因此。本书堪称博而不滥、广而有约、述而有作的一部启迪后学的好书。本次整理是以清光绪简玉山房刻本为底本,对原书的目录给予了重新编排,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很适合广大中医药人员和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阅读。
作者:清·李用粹编
共 83 章节 20.96万+字数

腹痛
大意
腹痛有三部。大腹痛者。属太阴脾。当脐痛者。属少阴肾。小腹痛者。属厥阴肝及冲任大小肠。各有五贼之变。七情之发。六气之害。五运之邪。(必读)
内因
大腹痛。多食积寒邪。脐腹痛。多积热痰火。小腹痛。多瘀血溺涩。(入门)
外候
腹痛乃脾家受病。或受有形而痛。或受无形而痛。盖暴伤饮食。则胃脘先痛而后入腹。暴触怒气。则两胁先痛而后入腹。血积上焦。脾火熏蒸。则痛从腹而攻上。血积下部。胃气下陷。则痛从腹而下坠。伤于寒者。
痛无间断。得热则缓。伤于热者。痛作有时。得寒则减。因饥而痛者。过饥即痛。得食则止。因食而痛者。多食则痛。得便乃安。吞酸腹痛。为痰郁中焦。痞闷腹痛。为气搏中州。火痛肠内雷鸣。冲斥无定。痛处觉热。心烦口渴。虫痛大青筋。饥即咬啮。痛必吐水。痛定能食气虚痛者。痛必喜按。呼吸短浅。血虚痛者。痛如芒刺。
牵引不宁。(汇补)
腹痛分辨
痛而胀闷者多实。痛不胀闷者多虚。拒按者为实。可按者为虚。喜寒者多实。爱热者多虚。饱则甚者多实。
饥即闷者多虚。脉强气粗者多实。脉虚气少者多虚。新病年壮者多实。久病年高者多虚。补而不效者多实。攻而愈剧者多虚。病在经者脉多弦。大病在脏者脉多沉微。(必读)
死候
脐下忽大痛。人中黑色者死。(丹溪)此中恶客忤也。(入门)
腹痛别症
肠痈痛者。腹重而痛。身皮甲错。绕脐生疮小便如淋。疝气痛者。大腹胀。小腹急。下引睾丸。上冲而痛。痧症痛者。或大吐。或大泻。上下绞痛。厥冷转筋阴毒痛者。爪甲青。面唇黑。厥逆呕吐。身冷欲绝。积聚痛者。有形可按。痢疾痛者。后重逼迫。至于妇人腹痛。多有关于经水胎孕者。宜先审之。(汇补)
治法
凡痛多属血涩气滞。宜甘以缓之。寒宜辛温消散。热宜苦寒清解。虚宜甘温调理。实宜辛寒推荡。在上者吐之。在下者利之。随其乘侮胜复。俱以开胃调脾为主。(汇补)
补法宜审
表虚痛者。阳不足也。非温经不可。里虚痛者。阴不足也。非养荣不可。上虚痛者。脾胃伤也。非调补中州不可。下虚痛者。肝肾败也。非温补命门不可。临症之顷。最宜审谛。(汇补)
急救法
或用炒盐。或姜渣。或麸皮炒热。绢包熨痛处。冷则再炒再熨。以愈为度。或用吐法亦可。
用药
主以二陈汤。加香附苏梗等。寒加肉桂、木香。热加黄连芍药。痰加枳实苍术。食加山楂、麦芽血瘀归尾玄胡索桃仁红花气滞加浓朴、枳壳。虫加槟榔使君子气虚人参白术,大实大满者。以大黄槟榔下之。大寒大虚者。以理中建中温之。血虚痛者。炮姜、芍药和之。
【附:腹中窄狭】
腹属坤土。位居中央。升心肺之阳。降肾肝之阴。情志不药。湿热交旺。腹中自觉窄狭。神昏性躁。饮食减少
湿热痰火横格中州。以致升降失常者。比比然也。(汇补)
肥人多湿痰。宜二陈汤加苍术香附。瘦人多湿火。宜二陈汤加黄连苍术虚人气血虚弱。宜六君子汤加芎、归。
【附:小腹痛
小腹为至阴之位。厥阴所属。有沉寒下虚。有积热内郁。或忿怒所至。或房劳损伤。俾中上二焦清纯之气。
下陷于至极之地。郁久不舒。痛连阴器。久则元气愈虚。不能归复本位。所以痛无止耳。然肝主疏泄。不利峻补。总宜调和血气为主。(汇补)
气滞用四磨汤。血瘀用手拈散。寒郁以二陈汤。加干姜吴萸苍术、浓朴。热郁以四逆散加黄连山栀香附黄芩。沉寒以理中汤。加附子、肉桂、吴茱、茴香。气陷以二陈汤。加升麻、柴胡、干姜当归。若醉饱行房。小腹胀痛。用当归芍药川芎、柴胡、青皮吴萸甘草之类。
腹痛选方
二陈汤 统治腹痛诸症。(方见痰症
大承气汤 治实满腹痛。(方见发热
理中汤 治虚寒腹痛。(方见中寒
建中汤 治腹痛喜按。(方见血症)
六君子汤 治腹痛泄利。(方见中风
四逆散 治热郁腹痛
柴胡 枳壳 芍药(等分) 甘草(减半)
水煎服
顺气散 治气郁腹痛
香附(上) 木香(下) 槟榔(下) 青皮(中) 陈皮(中) 浓朴(中)
苍术(上) 枳壳(中) 砂仁(上) 甘草(下)
生姜。水煎服
加味平胃散 治酒积腹痛。以宽气为主。
即平胃散加干葛、香附木香槟榔
加味枳术丸(正传) 治清痰食积酒积茶积肉积在胃脘。当心作痛。及痞满恶心嘈杂嗳气吞酸呕吐。脾疼等症。
白术(三两土炒) 枳实(麸炒) 苍术(米汁浸三宿炒) 猪苓(去黑皮) 麦芽曲(炒黄) 神曲(炒黄)
半夏(各一两) 泽泻(去毛) 赤茯苓 川芎 黄连(土炒) 白螺壳( 七钱)
砂仁豆蔻 黄芩(土炒) 青皮 莱菔子 干生姜(各五钱)
陈皮 香附 栝篓仁 浓朴(姜炒) 槟榔(各二钱) 木香甘草(各二钱) 吞酸。加吴萸。(汤泡寒月五钱热月二钱半) 久病虚者。加人参扁豆石莲肉各五钱。时常口吐清水。加滑石一两牡蛎五钱。
上为末。青荷叶泡汤。浸晚粳米。研粉作糊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米清饮下。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