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汇补
简 介:全书8卷。每卷一门,分为提纲门、内因门、外体门、上窍门、胸膈门、腹胁门、腰膝门、下窍门等八类,每门罗列相应的若干病证。每病证之下按大意、内外因、外候、脉法、治法、用药、选方排列,分别述论,其内容包括内科各种病证及部分五官等疾患。该书作者撷采古人的论述及经验,去芜存菁,条分缕析,并补入自己的见解及经验体会。因此。本书堪称博而不滥、广而有约、述而有作的一部启迪后学的好书。本次整理是以清光绪简玉山房刻本为底本,对原书的目录给予了重新编排,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很适合广大中医药人员和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阅读。
作者:清·李用粹编
共 83 章节 20.96万+字数

喘病
大意
诸病喘满。皆属于热。(内经)故病寒则气衰而息微。病热则气盛而息粗。(河间)盛则为喘。减则为枯。(华佗)盛者肺中之火邪盛也。减者肺中之元气衰也。(汇补)
内因
肺居五脏之上。升降往来。无过不及。或六淫七情之所伤。或食饱碍气之为病。由是呼吸之气。不得宣畅而生喘。(汇补)
外候
气喘者。呼吸急促。无痰而有声痰喘者。喘动有痰而有声。火喘者。乍进乍退。得食则减。食已大发水喘者。
辘辘有声怔忡浮肿。此有余之喘也。气虚喘者呼吸急促。不能接续。胃虚喘者。抬肩撷肚。饮食不进阴虚喘者。气从脐下直冲清道。此不足之喘也。(汇补)
喘分虚实
虚者。气乏身凉冷痰如冰。实者。气壮胸满身热便硬。(入门)
短气分辨
若夫少气不足以息。呼吸不相接续。出多入少。名曰气短气短者。气微力弱。非若喘症之气粗奔迫也。(汇补)
死候
发汗如油。汗出如珠。抬肩撷肚。直视谵语鼻煽口开。及胸前高起。脉络散张。手足厥冷。脉散及数者死。(入门)
脉法
脉滑手足温者生。脉涩四肢寒者死。脉宜浮迟。不宜急数。(脉经)上气脉数身热不得卧者死。上气面浮。脉浮大者死。右寸脉实而紧。为肺感寒邪。亦有六脉沉伏者。并宜发散。则热退喘止。(汇补)
治法
外邪则散之。气郁则开之。痰则豁之。火则清之。停饮者吐之。脾虚者温之。气虚而火入于肺者。补气为先。
阴虚而火来乘金者。壮水为亟。水寒火不归经者。导龙入海。肾虚水邪泛溢者。逐水下流。(汇补)
用药
主以二陈汤。加桔梗枳壳苏子等。寒郁。加麻黄杏仁风痰。加南星。火痰。加黄连山栀。水气。加猪苓泽泻胃虚四君子汤。肾经阴虚六味地黄汤阳虚安肾丸妇人产后。及跌扑损伤瘀血肺喘者。二味参苏饮
脾肾两虚。观音应梦散。或参胡汤、八味丸。凡喘盛。不可用苦寒。以火盛故也。
喘病选方
二陈汤 统治喘病。为其能顺气和中化痰也。(方见痰症
安肾丸肾虚水涸。气孤阳浮致喘者
肉桂(五两) 破故纸 山药 石斛 白术 茯苓肉苁蓉巴戟 蒺藜 桃仁(各十五两) 川乌(炮去皮脐五两)
蜜丸。空心。温酒或盐汤服。
二味参苏饮产后瘀血入肺。咳嗽喘急
人参(一两) 苏木(二两)
若口鼻气急黑色者。加附子救之。如愈后。即服六君子汤为妙。
三拗汤风寒郁闭。喘促不得息。
麻黄(一钱) 杏仁(七粒) 甘草(五分)
水煎。热服取汗。
应梦散 治肾气烦冤。喘促不得卧
人参(一两) 胡桃肉(二枚连衣) 生姜(五片) 大枣(二枚)
水煎。临卧服。
千缗汤风痰上喘。
半夏(七枚) 皂荚(一寸) 甘草(一寸)
导痰汤同煎更效。
苏子降喘汤苏子(炒捣碎) 杏仁 桑皮 前胡 橘皮 半夏 桔梗(各一钱) 甘草(四分)
水煎。
五味子汤 治胃虚喘促。脉伏而数者。
五味子(二钱) 人参 麦冬 杏仁 陈皮(各二钱半) 生姜(三片) 大枣(三枚)
水煎服
四君子汤胃虚气弱。水气上乘作喘。(方见中风
参胡汤 治喘急随绝者。余屡用之有效。功不可尽述。
人参(二钱) 胡桃肉(二枚不去衣膈)
水煎服
八味丸(方见中风) 越婢加半夏汤(方见咳嗽
华盖散 治风寒致哮。
麻黄 紫苏 杏仁 桑皮 赤茯橘红 甘草加姜煎。
参苏温肺汤人参 肉桂 甘草 木香 五味 陈皮 半夏 桑皮 白术 紫苏(各五钱) 茯苓(三分)
冬月加麻黄
劫法椒目研极细末。姜汤调下二钱。未效再服。俟喘止后。分痰分火治之。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