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汇补
简 介:全书8卷。每卷一门,分为提纲门、内因门、外体门、上窍门、胸膈门、腹胁门、腰膝门、下窍门等八类,每门罗列相应的若干病证。每病证之下按大意、内外因、外候、脉法、治法、用药、选方排列,分别述论,其内容包括内科各种病证及部分五官等疾患。该书作者撷采古人的论述及经验,去芜存菁,条分缕析,并补入自己的见解及经验体会。因此。本书堪称博而不滥、广而有约、述而有作的一部启迪后学的好书。本次整理是以清光绪简玉山房刻本为底本,对原书的目录给予了重新编排,书前增加导读,书末附有方剂索引,很适合广大中医药人员和中医院校师生、自学中医者阅读。
作者:清·李用粹编
共 83 章节 20.96万+字数

虚损
大意
虚者。血气之空虚也。损者。脏腑之损坏也。(绳墨)大抵七情五脏之火飞越。男女声色之欲过度。是皆虚损之所致也。(正传)
内因
由足三阴虚损。当炎夏金衰水涸。不能啬养。至冬月火气潜藏。时亲帏 。或精血未满。而早年斫丧。或气血方长。而劳心亏损。皆能致之。(立斋)
外候
外症食少体倦。潮热自汗。身热咳嗽。腰协作痛男子遗精寝汗。女人必带漏经枯。素问云。二阳之病发心脾。有不得隐曲。女子则不月。此之谓也。(汇补)
外因新损
感寒损阳。自上而下。一损于肺。则皮聚毛落。二损于心。则血脉不荣。三损于胃。则饮食不为肌肤。感热伤阴。自下而上。一损于肾。则骨痿不起。二损于肝。则筋缓不收。三损于脾。则饮食不能消化。(难经)
内因久虚
积虚成损。积损成劳。经年不愈。谓之久虚。有五劳六极七伤之分。五劳五脏。曲运神机则劳心。尽力谋虑则劳肝。意外过思则劳脾。预事而忧则劳肺。矜持志节则劳肾。六极应六腑。血极则面枯咽肿。发堕善忘。筋极则拘挛转筋。爪黯甲痛。肉极则体瘦肉削。倦怠嗜卧。气极则喘嗽少气。皮枯毛焦。骨极则面垢齿浮。腰酸脊痛。精极则目暗耳鸣。遗浊茎弱。七伤者。推原劳极之由。如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房劳思虑伤心肾。(入门)
辨因
凡阴阳亏损。皆因水火不济。(入门)真阴内亏。虚火炎灼。肺金受伤。无以生肾水。肾水枯竭。无以济心火。心火一旺。肾火从之。而梦遗精脱之病作。肺气一虚。则腠理疏豁。而盗汗自汗之病生。火动其血。血随火升。
咳嗽吐红之症起。(指掌)
辨症
虚损之症。因名以责实。不过气虚血虚阴虚之异耳。凡脾肺不足。皆气虚也。心肝不足。皆血虚也。肾水不足。即阴虚也。(指掌)故心肺损而色惫汗多为阳虚。肾肝损而形痿汗多为阴虚。(机要)
脉法
虚脉多弦。弦大无力为血虚。弦微无力为气虚。沉微为气虚甚。沉涩血虚甚。寸微尺大。为血虚有火。浮急中空。为血脱气孤。(汇补)
治法
阳有余而阴不足。则当补阴。阴有余而阳不足。则当补阳。(子和)损其肺者。益其气。损其心者。补其营血。损其脾者。调其饮食。适其寒温。损其肝者。缓其中。损其肾者。益其精。(难经)
用药
气虚主以补中益气汤。血虚主以四物汤气血俱虚。主以归脾汤。阳虚主以黄 建中汤。阴虚主以六味地黄汤阴阳俱虚。主以八味丸
虚损选方
补中益气四物汤 六君子汤 归脾汤 还少丹 四君子汤 八珍汤 人参养荣汤十全大补汤 六味丸 八味丸(以上方俱见中风逍遥散(方见火症) 建中汤(方见血症)
琼玉膏 治劳虚干咳
生地黄(洗净十斤石器内杵烂取自然汁忌铁器) 人参(十二两) 白茯苓(去皮三十五两) 白沙蜜(五斤煎去沫) 沉香(五钱) 琥珀(五钱)
仙曰。今予所制此方。加沉香、琥珀二物。其功效异于世传之方。右以参、苓、香、珀。俱为细末。先将地黄汁白蜜搅匀。用密绢滤去渣。入药末搅匀。入瓷瓶。用绵纸十数层。加箬封扎瓶口。入砂锅内。以长流水浸没瓶颈。用桑柴火煮三昼夜。取出。换油纸扎口。以蜡封固。悬井中一日。取起。仍煮半日。白汤点服。
龟鹿二仙胶 大补精髓益气养神
鹿角(血取者十斤) 龟板(自败者五斤) 枸杞子(三十两) 人参(十五两)
用铅坛如法熬膏。初服酒化一钱五分。渐加至三钱。空心下。
补天大造丸 补诸虚百损。五劳七伤。阴精干涸。阳事痿弱。能生精养血益气安神。顺畅三焦。培填五脏
聪耳明目益智宁神。乌须黑发固齿牢牙润肌肤壮筋骨。除腰痛健步履。却诸疾。不寒不燥。诚补养之圣药也。
紫河车(一具长流水洗净用乌铅匣拌蜂蜜八两藏入匣中仍将匣口烙没隔水煮一炷香候冷开出石臼中捣烂拌入诸药末中捶千下烘脆重磨) 嫩鹿茸(酥炙二两) 虎胫骨(酥炙二两) 大龟板(酥炙二两) 怀生地(九蒸九晒八两) 怀山药(四两) 泽泻(去毛三两) 白茯苓(去皮乳汁拌晒干三次三两) 牡丹皮(去骨酒洗三两) 山茱萸(酒洗去核四两) 天门冬(去心三两) 麦门冬(去心三两) 辽五味(三两) 枸杞子(四两) 补骨脂(盐酒炒二两) 当归身(酒洗四两) 菟丝子(酒煮三两) 怀牛膝(去芦酒洗三两) 川杜仲(去皮酒炒三两) 肉苁蓉酒浸三两)
上磨细末。入炼蜜为丸。如梧子大。每服百丸。空心。温酒下。盐汤亦可。加人参尤捷。
金液五精丸(医圣) 能补虚助阳壮神气。暖丹田。增颜色。和五脏。润六腑。除烦热。治淋浊消积块。暖子宫
秋石(十两金精) 白茯苓(去皮二两木精) 莲肉(去心八两水精) 川椒(去目二两炒火精) 茴香(五两盐酒土精
上为末。酒糊为丸。梧子大。每服二十丸。空心。酒或椒盐汤下。以干物压之。
凤髓膏(医鉴)
人参(四两) 山药(四两) 白茯苓(去皮四两) 胡桃肉(四两) 杏仁(去皮尖四两) 酥油(四两) 白沙蜜(一斤)
上将人参三味为细末。次将桃杏仁捣一处。再将油蜜化开。瓷器内搅匀。竹叶封固。大锅内五七分水煮沸成膏。每服三钱。好酒下。
接命膏人乳(二盏) 甜梨汁(一盏)
上二味。倾入锡银旋中。入汤锅内顿滚。有黄沫起。开青路为度。每日五更后服。能消痰补虚其功不能尽述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