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老中医朱南孙经验集
简 介:朱南孙,江南通人氏,出身于沪上著名的中医妇科世家,现任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岳阳医院教授、主任医师,上海市中医妇科医疗协作中心主任。1991年被定为全国500名老中医之一,1995年获上海市名中医称号,是一位享誉全国的中医妇科名家。
作者:朱南孙
共 5 章节 3.84万+字数

名案评析
一、经前瘾疹
患者张某某,22岁,未婚。初诊于1965年,时发隐疹,经前较甚,今临经未转,腹胀瘾疹剧发,呈片状,瘙痒难忍,得冷、卧床则减,头痛目赤,口糜便坚,舌暗,脉弦。辨其为肝气阻滞,风热相搏。拟祛风活血、疏化导滞。用莶草12克、赤芍9克、红花6克、当归9克、桃仁9克、月月红3克、全瓜蒌12克、枳壳
5克、大黄 虫丸12克(包煎)二剂。药后便畅经转,瘾疹即瘥。
[评析] 瘾疹俗称“风疹块”、“荨麻疹”。《诸病源候论》云:“邪气客于皮肤,复逢风寒相折,则起风搔隐疹,若赤疹者,由凉湿折于肌中之极热,热极成赤疹也,得天热则剧,冷则灭也。
白疹者由风气折于肌中热,热与风相搏所为,白疹得天阴雨冷则剧出,风中亦剧,得晴暖则灭,著衣身暖亦瘥也。”对风疹块之病因详为论述,无论因寒因热,均与风有关,与风相搏终为热也。
患者临经便坚头痛,目赤口糜,肝热甚盛,与风相搏,肌肤发疹搔痒难忍。治以桃红四物加月月红全瓜蒌枳壳、大黄 虫丸疏化导滞;莶草祛风通络活血止痒。服药后便畅经通,风火内热得以疏泄,隐疹遂不复作,随访数月均未复起。
二、经后失音
张某某,47岁,初诊于1976年4月8日。经事素来提前,量多,时常浮肿,尿常规检查阴性。上月22日行经之际,突然声哑,至今半月未瘥,无咽痛神疲纳呆,便调,夜寐不安脉沉细缓,舌淡苔薄腻。更年期肾不摄纳,肺气不足。治拟健脾益气养阴宣肺开音。方投党参9克、黄芪9克、白术白芍各6克、北沙参9克、麦冬6克、蝉衣
5克、桔梗6克、甘草3克、玉蝴蝶
5克、凤凰衣
5克、枸杞子12克、桑椹子12克、清音丸1粒(吞服),5剂。于9月22日二诊,上药服后即开音,此后随访3个月未复发。本月6~9日经转,出血较多,旋即音哑,余症如前,仍以原方服5剂,继以成药归脾丸、二至丸调治,1977年6月随访,经事尚调,失音之症未再复发
[评析] 患者年届更年期,肾气渐衰,冲任失调,因从事重体力劳动,肾不摄纳,故经事提前、量多。肺主气,肾为气之本,咽喉为肺经所过之处,今肾精不足,肺虚气弱,则声音不扬。来门诊时神疲纳呆,面浮气促,夜寐不安气阴两虚。方内党参黄芪白术健脾益气白芍杞子桑椹补肝益肾;合沙参麦冬玉蝴蝶蝉衣桔梗、生甘草使肺肾相生,加清音丸之宣肺开音,服5剂即奏效。5个月后因劳累出血复发,以原法治之又效。本患者主要表现为经后失音,实为气不摄血肾阴亏损而累及肺阴不足。以上治疗失音是治其标,求本则宜固摄肾气,嘱平时服归脾丸、二至丸,标本兼顾,以资巩固。
三、经行发热案
林某某,44岁,已婚,初诊于1993年2月17日。经行发热一年半,每至经期第三天发热,体温38~38
5℃左右,伴腹痛月经量多,夹有瘀块,不思饮食,形瘦面黄。舌质暗、苔干腻,脉沉细。曾经B超检查:子宫68×61×66立方毫米,诊断为子宫肌腺瘤。证属湿热瘀交阻,冲任受伤,胃气失和。治宜清热化湿,和胃宽中。用生地12克、淡芩6克、米仁12克、白术9克、茯苓12克、陈皮6克、楂曲(各)9克、制川朴6克、生甘草6克、金银花9克,7剂。
2月24日二诊。药后脘胀已舒,纳仍欠佳,口苦腰酸乏力头晕心慌大便尚畅。舌质暗淡,苔薄黄腻少津,边有齿印,脉沉细。湿热较前见减,证属肝脾气滞,瘀阻胞中。治宜疏肝健脾化瘀散结。药用蒲黄(包)12克、五灵脂12克、焦楂12克、焦内金9克、青陈皮(各)6克、莪白术(各)9克、柴玄胡(各)6克、茜草12克、海螵蛸12克、川断12克、狗脊12克、寄生12克,7剂。
3月3日三诊时胃纳已馨,觉腰酸口干脘胀。舌质淡红、苔薄少津、边有齿印,脉沉细软。
经期已临,瘀阻胞中,肝脾气阻。再拟健脾疏肝,化瘀散结。药用炒蒲黄(包)12克、炒五灵脂12克、焦楂12克、青皮6皮、焦鸡内金9克、莪白术(各)9克、炒怀山药12克、广木香6克、焦潞党12克、牛角腮12克、炙乳没(各)3克。7剂。
四诊值经期第三天,尚无发热,仍从上方稍事调整,至3月17日五诊时为经后,末次月经3月8日,发热较前减轻(37
9℃)、痛经未作。头晕头痛,脘胀纳呆,神疲嗜睡,口干欲饮。舌质淡红、苔薄黄干腻、边有齿印,脉沉细。湿热夹瘀交阻,肝脾气滞,拟清热疏肝,健脾和中,投以蒲黄(包)15克、红藤15克、蒲公英15克、生白术9克、青陈皮(各)4
5克、生米仁12克、制川朴
5克、广木香6克、姜川连3克、焦楂曲(各)9克。12剂。
至六诊药后纳佳,神疲乏力嗜卧口干欲饮。舌淡暗、苔薄、边有齿印,脉细带数。又临经前,仍宗原法。药用蒲黄(包)12克、五灵脂12克、蒲公英20克、红藤20克、石见穿20克、刘寄奴15克、广地龙12克、炙乳没(各)3克、茜草15克、海螵蛸12克、焦楂12克、焦鸡金9克,7剂。七诊时经水逾期一天,于上方去石见穿,加大小蓟(各)12克,续服7剂。
5月5日诊时,适逢经转,体温为37
4℃,纳呆便结。舌质淡红、苔薄少津、边有齿印,脉细带数。肝肾阴虚,冲任气滞,拟清肝益肾,疏理冲任。药用生地12克、知母12克、淡芩6克、川柏皮9克、茯苓皮12克、米仁12克、白术9克、蒲公英15克、红藤15克、全瓜蒌12克、柏子仁12克、枳壳9克。7剂。
5月28日临经前,脉舌详前,改拟清肝益肾化瘀摄冲,投以生地12克、地榆12克、侧柏叶12克、椿根皮12克、茜草12克、夏枯草12克、旱莲草12克、蒲黄(包)12克、炒五灵脂12克、海螵蛸12克,7剂药后,经水来潮,发热、腹痛若失,遂以活血化瘀疏肝理气通滞,消散症瘕。药用蒲黄(包)24克、赤芍15克、丹参15克、丹皮12克、皂角刺15克、三棱9克、莪术9克、石见穿15克、留行子12克、川楝子9克、青陈皮(各)6克、楂曲(各)12克。以后每于经前清肝益肾化瘀摄冲,经后活血化瘀清热散结,随访6、7两个月,发热已平,腹痛未作,经量亦趋正常。
[评析] 经行发热,经止则热自平,《陈素庵妇科补解》谓与经行血虚外邪易侵及去血过多阳气独盛有关。本案患者为子宫肌腺瘤,瘀结胞中,经期则发热伴腹痛月经量多纳呆口苦舌苔干腻,是湿热瘀交结为患,证情历时一年半,朱氏采用先驱湿热之邪,各个击破调治,经期正虚时湿热猖厥,湿困脾胃,运化失健,故先予清热化湿,祛除湿邪,然后疏肝健脾活血化瘀散结。随月经周期,症情变化交替施治,至湿去热减,肝胃健运。当六诊时胃气和,纳渐馨,腻苔已化,出现口干欲饮,便结不畅,湿邪已尽,治疗重点转为清热化瘀,果然至第八诊时经行体温已正常。然湿热久蕴,极易热化,资火烁阴,同时出血经久,阴血必耗。因此经前以生地地榆侧柏椿根皮旱莲草、夏枯草清肝益肾;蒲黄、五灵脂茜草海螵蛸化瘀摄冲,药后经量遂至正常,阴血不复再损,阳热得以下潜,发热见平。然后治法再层层深入、直捣病所,即胞宫的瘀结。
瘀结胞中,不易速除,经后则以蒲黄、赤芍丹皮丹参三棱、莪术等活血化瘀消散症结,随访连续三次无发热,经多腹痛亦趋平。
四、经前头痛案
汪某某,41岁,已婚。18岁月经初潮,经量偏多,向有痛经。婚后顺产一胎,产后满月时有大出血史,此后经行头痛逐渐加剧已12年,曾用中西药治疗未平。
初诊:1992年4月5日。适逢经期第四天,经量偏多,头痛且胀偏于左侧,小腹胀痛神疲乏力,耳如蝉鸣,目眩不清,腰脊酸楚,纳可便调。舌暗偏红、苔薄腻、边有齿印,脉微细。证属肾虚肝旺血热。治宜清肝益肾,调摄冲任。药用生地12克、侧柏叶12克、地榆12克、椿根皮12克、刘寄奴12克、桑螵蛸海螵蛸(各)12克、狗脊12克、川断12克。7剂。
二诊:4月24日。末次月经4月12日,头痛偏左,与小腹痛交作,伴泛恶呕吐。经后则感神疲乏力,腹中胀气,腰尻酸楚,期中亦有腹隐痛大便尚调。舌质暗红、苔薄黄腻,脉细肾气虚弱肝火旺盛,迫血妄行,经后则血虚。再拟滋养肝肾。药用生地12克、白芍9克、女贞子12克、桑椹子12克、潼蒺藜、白蒺藜(各)9克、夏枯草12克、苦丁茶9克、杜仲12克、桑寄生12克、巴戟天9克、苁蓉12克、狗脊12克,7剂。
三诊:5月6日。已临经前,小腹胀痛较甚,头晕乏力精神疲倦腰背酸楚,纳可便调。舌质暗红、苔薄腻、边有齿印,脉细软。肝旺血热,冲任气滞。治宜平肝清热调冲。药用生地12克、侧柏叶12克、地榆12克、茜草12克、蒲黄(包)12克、五灵脂12克、川楝子9克、红藤15克、刘寄奴12克、柴玄胡(各)6克、炙乳没(各)3克,7剂。
四诊:5月13日。11日经水按期而转,头痛、腹痛均未作,仍感腰酸头晕神疲乏力。舌质暗红、苔薄腻,脉细软。经后宜清养肝肾。药用生地12克、白芍9克、女贞子12克、桑椹子12克、枸杞子12克、川断12克、狗脊12克、杜仲12克、桑寄生12克、蒲公英12克、红藤12克,12剂。
五诊:5月27日。症如前述,尚为月中,仍从原意增损。前方去蒲公英红藤,加潼蒺藜、白蒺藜(各)9克、知母黄柏(各)9克,再进12剂。
以后如上法调治3个月,6月8日及7月5日二行经,经量正常,头痛平息,腹痛亦愈,10余年之顽疾短时治愈。
[评析] 经行头痛,证随月经周期而作,必与冲脉之盈亏有关。故每当阴血下行冲脉之际,则不能上承荣脑,是故头痛不已,治疗不宜概投平肝
患者经量偏多,产后又有出血史,阴血亏损已久,阴虚则阳亢,冲任有热,肾气不守以致经量过多。肾阴不足,肝失滋养,故头痛目眩耳鸣,治宜清肝益肾,经量减少,子母相和,头痛告痊。
五、暴崩案
徐某某,17岁,学生。15岁月经初潮,周期提前,量多。次年4月突然血崩,住在某妇产科医院治疗。因出血过多而休克,输血1500毫升,以后服妇康片控制出血,但引起肝功能不良,停药后又大出血。后经该院中西医综合治疗,服妇康片每天二次,剂量不详,并隔日注射苯甲酸雌二醇,出血量虽减少,持续一月方止。据患者家长诉,该院建议切除子宫,以免大出血
初诊:1970年1月4日。末次月经上月18日转,现在服西药控制大出血,绵延至今未净。
面热灼痛,舌苔黄腻脉细数。肾气未盛,冲任虚弱阴血不足,肝阳横逆。恐经量增多,治拟益气固肾养血调经。药用当归9克、生熟地(各)9克、白芍6克、川断9克、桑寄生12克、菟丝子9克、覆盆子12克、黄芪9克、仙鹤草12克、龟板胶9克、芡莲须(各)6克,4剂,并嘱停服西药。
二诊:1月9日。昨起经量增多,并有血块腹胀腰酸,夜寐梦扰,纳平。舌苔黄腻脉濡细。治拟固肾摄血。药用生地12克、钩藤12克(后下)、茯神12克、黄芪9克、仙鹤草24克、制首乌12克、珍珠母18克、海螵蛸12克、旱莲草12克、太子参12克、震灵丹9克(包煎)、三七粉4
5克(分2次吞)。2剂。
三诊:1月22日。经行5天,量渐减少,神疲嗜睡,畏寒头眩纳呆舌苔薄白脉濡细。
治拟健脾益血。投以党参9克、黄芪9克、白术9克、茯神12克、陈皮6克、砂仁壳2
4克(后下)、生熟地(各)9克、制首乌12克、仙鹤草12克、芡实9克、莲须9克、归脾丸12克(包煎)。4剂。
四诊:1月28日。经行6天即净,出血不多,思食,食后胸闷脘胀头眩神疲心惕。舌苔薄腻,脉细数脾虚血少,治拟健脾益血。药用黄芪9克、白术6克、陈皮6克、茯苓神(各)9克、制首乌12克、合欢皮12克、枣仁9克、生地熟地(各)9克、枸杞子9克、麦冬6克、仙鹤草12克、芡实9克、莲须9克。4剂。
嘱下次经前复诊。
五诊:2月13日。经期将近,预感头眩心惕,夜寐不安烦热口燥、面颊热糜蜂起。肝旺血热,恐经来妄行,治拟平肝清营。
生地18克、制首乌12克、青蒿9克、麦冬6克、地骨皮12克、朱茯神9克、夜交藤12克、珍珠母12克、钩藤12克(后下)、固经丸12克(包煎)。
六诊:2月19日。经水适转,尚准。防狂行,治宗前法。原方4剂。
[评析] 患者肝热之体,肾阴本不足,崩后阴血更虚,五志之火亢甚,症见头晕心悸失眠口干咽疼,烦热,每于经前两面颊热糜蜂起,全身犹如火燃水沸,经行血热妄行量多如崩。
按症情先予益气固肾平肝清营,以塞其流;血止后调脾胃,令思食,脾运功能得健,则于经前治以平肝清热养阴之药以泻其阳。根据以上次第用药数月,月经周期趋准,量中等,4~5天净,虚热平伏,体征改善。经随访数次,情况良好,发育亦渐趋正常。
六、子肿
黄某某,女,28岁。
初诊:1976年11月30日,第一胎孕8月余、妊娠早期恶阻颇剧,尿酮阳性,无出血史,本月15日起发现足肿,当时血压正常。25日起全身浮肿++++,咳嗽胸胁疼痛纳呆泛恶,便溏,头痛鼻血,皮肤搔痒。血压24
0/16
0kPa,尿检蛋白++,有颗粒管型;肝功能检查:GPT88单位;肺部听诊有湿罗音;体温37
2℃。脉象弦细带数,舌质暗,苔黄腻。唇上及两颊有色素沉着。肝旺肾虚,虚阳上逆、脾运失司、水湿泛滥。治宜清热平肝降逆健脾利水消肿。药用赤小豆12克、绿豆12克、黑豆12克、银花9克、生甘草4
5克、钩藤15克(后下)、土茯苓20克、泽泻12克、天仙藤12克、冬葵子9克、桑白皮12克。5剂。
[评析] 易发生妊毒症之患者,多肝肾阴虚脾气不足怀孕后血聚养胎,阴血愈亏,肝失濡养,则阴虚阳亢。本例系某医院会诊病人。根据症情、脾肾两虚运化失司,体内水湿壅滞,全身肿满,并出现蛋白尿及颗粒管型。阴血素虚,肝阳浮越,血压高达24
0/16
0kPa,病情复杂,已呈先兆子痫危候,如肝风内动,则将发生子痫。就诊时患者神志清晰,主诉症状繁多,该院医师主张剖腹产,但患者家属坚持服中药避免手术,乃采用中西两法并进。方拟清热平肝降逆健脾利水消肿三豆饮加减,全方淡渗滑利,疏泄肝气。10天后据家属来信云:服药后肿消,血压亦下降,隔数日即顺产一女。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