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要略
简 介:东汉著名医学家张仲景所著《伤寒杂病论》的杂病部分,也是我国现存最早的一部论述杂病诊治的专书,原名《金匮要略方论》。“金匮”是存放古代帝王圣训和实录的地方,意指本书内容之珍贵。全书分上、中、下三卷,共25篇,载疾病60余种
作者:张仲景
共 25 章节 4.16万+字数

呕吐下利病脉证治第十七
夫呕家有痈脓,不可治呕,脓尽自愈。
先呕却渴者,此为欲解;先渴却呕者,为水停心下,此属饮家。
呕家本渴,今反不渴者,以心下有支饮故也,此属支饮。
问曰:病人脉数,数为热,当消谷引食,而反吐者,何也?师曰:以发其汗,令阳微,膈气虚,脉乃数。数为客热,不能消谷胃中虚冷故也。
脉弦者,虚也,胃气无余,朝食暮吐,变为胃反。寒在于上,医反下之,今脉反弦,故名曰虚。
寸口脉微而数,微则无气,无气则荣虚,荣虚则血不足,血不足则胸中冷
趺阳脉浮而涩,浮则为虚,涩则伤脾,脾伤则不磨,朝食暮吐暮食朝吐,宿谷不化,名曰胃反。脉紧而涩,其病难治。
病人欲吐者,不可下之。
哕而腹满,视其前后,知何部不利,利之即愈。
呕而胸满者,茱萸汤主之。
茱萸汤方
茱萸(一升)
人参(三两)
生姜(六两)
大枣(十二枚)
右四味,以水五升,煮取三升。温服七合,日三服。
干呕吐涎沫,头痛者,茱萸汤主之。
呕而肠鸣心下痞者,半夏泻心汤主之。
半夏泻心汤
半夏(半升,洗)
黄芩
干姜
人参(各三两)
黄连(一两)
大枣(十二枚)
甘草(三两,炙)
右七味,以水一斗,煮取六升,去滓,再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干呕而利者,黄芩加半夏生姜汤主之。
黄芩加半夏生姜汤
黄芩(三两)
甘草(二两,炙)
芍药(二两)
半夏(半升)
生姜(三两)
大枣(二十枚)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去滓。温服一升,日再、夜一服。
诸呕吐谷不得下者,小半夏汤主之。
呕吐而病在膈上,后思水者,解,急与之。思水者,猪苓散主之。
猪苓散
猪苓
茯苓
白朮(各等分)
右三味,杵为散。饮服方寸匕,日三服。
呕而脉弱小便复利,身有微热,见厥者难治,四逆汤主之。
四逆汤
附子(一枚,生用)
干姜(一两半)
甘草(二两,炙)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强人可大附子一枚,干姜三两。
呕而发热者,小柴胡汤主之。
小柴胡汤方
柴胡(半斤)
黄芩(三两)
人参(三两)
甘草(三两)
半夏(半斤)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一斗二升,煮取六升,去滓,再煎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胃反呕吐者,大半夏汤主之。
大半夏汤
半夏(二升,洗完用)
人参(三两)
白蜜(一升)
右三味,以水一斗二升,和蜜扬之二百四十遍,煮药取升半。温服一升,余分再服。
食已即吐者,大黄甘草汤主之。
大黄甘草汤方
大黄(四两)
甘草(一两)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分温再服。
胃反吐而渴欲饮水者茯苓泽泻汤主之。
茯苓泽泻汤方
茯苓(半斤)
泽泻(四两)
甘草(二两)
桂枝(二两)
白朮(三两)
生姜(四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内泽泻,再煮取二升半。温服八合,日三服。
吐后渴欲得水而贪饮者,文蛤汤主之,兼主微风脉紧头痛
文蛤汤
文蛤(五两)
麻黄
甘草
生姜(各三两)
石膏(五两)
杏仁(五十枚)
大枣(十二枚)
右七味,以水六升,煮取二升。温服一升,汗出即愈。
干呕吐逆吐涎沫半夏干姜散主之。
半夏干姜散方
半夏
干姜(各等分)
右二味,杵为散,取方寸匕,浆水一升半,煎取七合,顿服之。
病人胸中似喘不喘似呕不呕似哕不哕,彻心中愦愦然无奈者,生姜半夏汤主之。
生姜半夏汤
半夏(半斤)
生姜汁(一升)
右二味,以水三升,煮半夏,取二升,内生姜汁,煮取一升半,小冷,分四服。日三、夜一服,止,停后服。
干呕哕,若手足厥者,橘皮汤主之。
橘皮汤方
橘皮(四两)
生姜(半斤)
右二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服一升,下咽即愈。
哕逆者,橘皮竹茹汤主之。
橘皮竹茹汤方
橘皮(二升)
竹茹(二升)
大枣(三十个)
生姜(半斤)
甘草(五两)
人参(一两)
右六味,以水一斗,煮取三升。温服一升,日三服。
夫六府气绝于外者,手足寒上气脚缩;五藏气绝于内者,利不禁,下甚者,手足不仁
下利脉沉弦者,下重;脉大者,为未止;脉微弱数者,为欲自止,虽发热不死。
下利手足厥冷,无脉者,灸之不温。若脉不还,反微喘者,死。少阴负趺阳者,为顺也。
下利,有微热而渴,脉弱者,今自愈。
下利,脉数,有微热汗出,今自愈;设脉紧,为未解。
下利,脉数而渴者,今自愈。设不差,必清脓血,以有热故也。
下利,脉反弦,发热身汗者,自愈。
下利气者,当利其小便
下利,寸脉反浮数,尺中自涩者,必清脓血。
下利清谷,不可攻其表,汗出胀满
下利,脉沉而迟,其人面少赤,身有微热下利清谷者,必郁冒,汗出而解,病人必微热。所以然者,其面戴阳,下虚故也。
下利后,脉绝手足厥冷,晬时脉还,手足温者生,脉不还者死。
下利腹胀满身体疼痛者,先温其里,乃攻其表。温里宜四逆汤,攻表宜桂枝汤
四逆汤
桂枝汤
桂枝(三两,去皮)
芍药(三两)
甘草(二两,炙)
生姜(三两)
大枣(十二枚)
五味,A2K5咀,以水七升,微火煮取三升,去滓。适寒温,服一升。服已须臾,啜稀粥一升,以助药力。温覆令一时许,遍身漐漐微似有汗者益佳,不可令如水淋漓。若一服汗出病差,停后服。
下利,三部脉皆平,按之心下坚者,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迟而滑者,实也。利去欲止,急下之,宜大承气汤
下利,脉反滑者,当有所去,下乃愈,宜大承气汤
下利已差,至其年月日时复发者,以病不尽故也,当下之,宜大承气汤
大承气汤
下利,讝语者,有燥屎也,小承气汤主之。
承气汤
大黄(四两)
厚朴(二两,炙)
枳实(大者三枚,炙)
右三味,以水四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二服。
下利便脓血者,桃花汤主之。
桃花汤
赤石脂(一斤,一半剉,一半筛末)
干姜(一两)
粳米(一升)
右三味,以水七升,煮米令熟,去滓,温七合,内赤石脂末方寸匕。日三服,若一服愈,余勿服。
热利下重者,白头翁汤主之。
白头翁汤方
白头翁(二两)
黄连
黄柏
秦皮(各三两)
右四味,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去滓。温服一升,不愈更服。
下利后更烦,按之心下濡者,为虚烦也,栀子豉汤主之。
栀子豉汤方
豉子(十四枚)
香豉(四合,绵裹)
右二味,以水四升,先煮栀子,得二升半,内豉,煮取一升半,去滓。分二服,温进一服,得吐则止。
下利清谷,里寒外热汗出而厥者,通脉四逆汤主之。
通脉四逆汤
附子(大者一枚,生用)
干姜(三两,强人可四两)
甘草(二两,炙)
右三味,以水三升,煮取一升二合,去滓,分温再服。
下利,肺痛,紫参汤主之。
紫参汤方
紫参(半斤)
甘草(三两)
右二味,以水五升,先煮紫参,取二升,内甘草,煮取一升半,分温三服。
气利,诃梨勒散主之。
诃梨勒散方
诃梨勒(十枚,煨)
右一味,为散,粥饮和,顿服。
附方
《千金翼》承气汤
大便不通,哕,数讝语。
《外台》黄芩汤
干呕下利
黄芩
人参
干姜(各三两)
桂枝(一两)
大枣(十二枚)
半夏(半升)
右六味,以水七升,煮取三升,温分三服。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