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黄
宝鼎香,黄姜,黄姜,宝鼎香
  • 性味

    辛,苦,温

  • 辛苦,

    性味

  • 味辛苦,大寒无毒。 《唐本草》

    性味《唐本草》

    大寒,无毒

  • 味辛无毒。 《本草拾遗》

    性味《本草拾遗》

    味辛,温,无毒

  • 味苦甘辛,大寒无毒

    性味

    大寒,无毒

  • 性热,味辛苦,无毒

    性味

    性热,无毒

  •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用於胸胁剌痛闭经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功效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胸胁剌痛,闭经,症瘕,风湿肩臂疼痛,跌扑肿痛

  •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治心腹痞满胀痛臂痛癥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扑损伤痈肿。用於气滞血瘀的胸腹痛、痛经及肢体疼痛,常配元胡、香附。

    功效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心腹痞满胀痛,臂痛,癥瘕,妇女血瘀经闭,跌扑损伤,痈肿

  • 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除风热,消痈肿功力烈於郁金。 《唐本草》

    功效《唐本草》

    心腹结积,疰忤,下气,破血,消痈肿,功力烈於郁金

  • 癥瘕血块痈肿通月经,治跌扑瘀血消肿毒;止暴风痛冷气,下食。 《日华子本草》

    功效《日华子本草》

    癥瘕血块,痈肿,通月经,跌扑瘀血,消肿毒,下食

  • 治气胀及产后败血攻心。 《本草图经》

    功效《本草图经》

    产后败血攻心

  • 风痹臂痛。 《纲目》

    功效《纲目》

    风痹臂痛

  • 除心腹气结气胀,冷气食积疼痛

    功效

    冷气食积疼痛

  • 治气证痞证,胀满喘噎胃脘痛,腹胁肩背及臂痛,痹,疝。

    功效

    气痞,胀满喘噎,胃脘痛

  • 四肢之风寒湿痹。 《医林纂要》

    功效《医林纂要》

    四肢之风寒湿痹

  • 为芳香健胃药,有利胆道及肝脏之消毒作用。用於黄疸胸满痞闷疼痛。又为止血剂,治吐血衄血尿血,并治痔疾。外用於脓肿创伤。 《现代实用中药》

    功效《现代实用中药》

    黄疸,胸满痞闷疼痛,吐血,衄血,尿血,痔疾,外脓肿创伤

  •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属活血化瘀药下属分类的活血止痛药。

    功效

    破血行气,通经止痛

  • 右肋疼痛胀满不食:姜黄、枳壳、桂心各15克,甘草6克。上为细末,每服6克。姜汤调服,热酒调服亦可,不拘时候。 《济生续方》
    上为细末  

    符方《济生续方》

    右肋疼痛,胀满不食

  • 心痛:姜黄30克,桂90克。上二味,捣罗为细散。每服6克,醋汤调下。 《圣济总录》
     

    符方《圣济总录》

    心痛

  • 臂背痛非风非痰:姜黄、甘草,羌活各30克,白术60克。每服30克,水煎。腰以下痛,加海桐皮、当归、芍药。 《赤水玄珠》
     

    符方《赤水玄珠》

    臂背痛,非风非痰

  • 牙痛不可忍:姜黄、白芷、细辛等分。上为粗末。擦患处,须臾吐涎,以盐汤漱口。面赤肿者,去姜黄加川芎,其肿立消。 《景岳全书》
     

    符方《景岳全书》

    牙痛不可忍

  • 诸疮癣初生时痛痒:姜黄敷之。 《千金要方》
     

    符方《千金要方》

    诸疮癣初生时痛痒

  • 多栽於向阳、土壤肥厚质松的田园中。分布於福建、浙江、台湾、湖北等地。

    产地

  • 呈不规则卵圆形、圆柱形或纺锤形,常弯曲,有的具短叉状分枝,长2~5cm,直径1~3cm。表面深黄色,粗糙,有皱缩纹理和明显环节,並有圆形分枝痕及须根痕。质坚实,不易折断,断面棕黄色至金黄色,角质样,有蜡样光泽,內皮层环纹明显,维管束呈点状散在。气香特异,味苦、辛。

    形态

  • 由主根茎加工的呈卵圆形或纺锤形,长2~3.5厘米,直径1.5~2.5厘米。表面棕黄色至淡棕色,附短的须根,并有多数点状下陷的须根或少数圆形侧生根茎痕。质坚硬,击破面深黄色至红黄色,角质,具蜡样光泽,有点状维管束。气香特异,味辛,微苦。由侧生根茎加工的呈圆柱形,稍扁压,长2.5~6厘米,直径0.8~1.5厘米,略弯曲,常有短的分枝,一端圆钝,一端为断面。表面有纵皱纹和明显环节。

    形态


  • ①利胆作用
    姜黄煎剂及浸剂能增加犬的胆汁分泌,使胆汁成分恢复正常,并增加胆囊收缩,其作用弱而持久,可持续1~2小时。姜黄素或其钠盐有利胆作用,静脉注射於狗,可减少固体成分的含量而增加胆汁分泌量,但从总的绝对值来看,胆盐、胆红素、胆甾醇分泌量均增加,脂肪酸成分保持恒定。另一种同属植物中提出的挥发油增加胆汁分泌,色素则引起胆囊收缩。Curcumen为胆甾醇溶剂,可用以治疗胆道结石。50%姜黄煎剂可促进食欲。
    ②对子宫的作用
    片姜黄及色姜黄煎剂及浸剂(2%盐酸作溶剂)对小白鼠、豚鼠离体子宫呈兴奋作用,对家兔子宫瘘管引起周期性收缩,1次给药可持续5~7小时。
    ③降压作用
    姜黄醇提取液,对麻醉犬表现降压作用,此作用不因注射阿托品及切除迷走神经而受影响。如预先注射麦角流浸膏,可使降压作用翻转为升压作用(与黄连碱的翻转作用有相似之处),醚提取成分降压作用极弱。
    ④抗菌作用
    姜黄素及挥发油部分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有较好的抗菌作用。姜黄水浸剂在试管内对多种皮肤真菌有不同程度的抑制作用。煎剂对接种病毒的小鼠,能延长其生存时间,但对在病毒性肝炎墓础上加上化学性(四氯化碳)的肝伤害则无效。此外姜黄制剂可杀蝇。
    ⑤其他作用
    姜黄煎剂有镇痛作用,对离体蛙心引起显著的抑制。

    药理

  • 药理研究表明,本品有保肝、利胆、抗菌、抗炎、抗肿瘤、抗艾滋病、抗生育、降血脂、抗病原微生物及抗病原虫、加快创伤愈合、抗突变等作用。对消化系统有保护作用;增加心臟冠脉血流量;抗凝血和抑制血小板聚集。

    药理

  • 姜黄含挥发油4.5%、6%。挥发油中含姜黄酮58%、姜油烯25%、水芹烯1%、1,8-桉叶素1%、香桧烯0.5%、龙脑0.5%、去氢姜黄酮等。还含姜黄素0.3%、1.1%、4.8%及阿拉伯糖1.1%,果糖12%、葡萄糖28%,脂肪油、淀粉、草酸盐等。

    成份

  • 主要含挥发油及酚性物质。挥发油已鉴定出51种成分,以萜类化合物为主,主要有姜黄酮、姜油烯等;酚性成分主要有姜黄素等。应用薄层一比色法测定姜黄素、脱甲氧基姜黄素和双脱甲氧基姜黄素的含量,并应用薄层扫描法测定姜黄素的含量。另含姜黄新酮、3-谷固醇、3-谷固醇-3-O-胡萝卜苷、姜黄多糖等。

    成份

  • 秋,冬采挖,洗净,煮熟至透心为度,晒干,撞去外皮,再晒干。浙江地区将郁金根茎在鲜时切片晒干,名"片姜黄"。

    加工采集


  • ①姜黄为植物姜黄的干燥根茎,呈圆柱形、卵圆形或纺锤形,形似姜而分叉少,长2.5~5.5厘米,直径10~20毫米。表面深黄棕色,常带黄色粉末,多皱缩,并具有明显的环状节及须根残痕。质坚实而重,难折断,断面棕黄色或黄色,角质状或蜡样光泽,近外围有一黄色的环纹,中部常有黄色的筋脉小点。微有香气,味苦辛。咀嚼时唾液染黄色。以圆柱形、外皮有皱纹、断面棕黄色、质坚实者为佳。主产四川、福建等地。此外,江西、台湾、湖南、陕西、云南等地亦产。
    ②片姜黄(《临症指南》)又名:片子姜黄(《纲目》)。为植物郁金根茎的干燥切片,呈长圆形或不规则的片状,大小不一,长3~6厘米,宽1.5~3厘米,厚3毫米左右。外皮灰黄色,粗糙皱缩,有时可见环节及须根痕,切面黄白色或灰黄色,有1圈环纹及多数筋脉小点散在。质坚实,粉质,有筋脉。有姜香气,味苦而辛凉。以片大、色黄白、质坚实、起粉者为佳。主产浙江。

    签别

  • 姜黄:拣去杂质,用水浸泡,捞起,润透后切片,晾干。片姜黄:拣去杂质及残留?根,刷洗泥屑,晾干。

    炮制

  • 血虚而无气滞血瘀者忌服。《本草经疏):"凡病因血虚臂痛,血虚腹痛,而非瘀血凝滞、气塑上逆作胀者,切勿误用。误则愈伤血分,令病转剧。"

    宜忌

  • 血虚无气滞血瘀及孕妇慎服。

    宜忌

  • 小鼠可只灌胃姜黄醇浸液40-100g(中药),观察3天,未发生死亡。以姜黄浸膏5、2和0.5g/kg(相当於临床用量的50、20和5倍)拌入饲料中喂大鼠,共30天,体重、食量和活动未见异常。取心、肝、肾、主动脉、肾上腺作病理组织学检查,均未见明显病理改变,姜黄素小鼠灌胃的半数致死量大於2g/kg。

    副作用

  • 用量3~9克。用治心腹痞满胀痛、癥瘕、妇女血瘀经闭、产后瘀停腹痛、跌打损伤、痈肿等。

    临床应用

  • 书籍引用

    《证治汇补》

    《华佗神方》

    《本草求真》

    《证治准绳·幼科》

    《证治准绳·疡医》

    《证治准绳·类方》

    《证治准绳·杂病》

    《本草纲目》

    《幼幼集成》

    《妇人良方集要》

姜黄 之 中药

姜黄 之 植物

姜黄 之 方剂

还有19个已折叠,点击查看更多

姜黄 之 药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