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淡,寒。
甘淡,寒
味辛平,大寒。 《别录》
味辛平,大寒
味甘,无毒。 《药性论》
味甘,无毒
苦,甘,微寒,无毒。
苦,甘,微寒,无毒
味甘淡,气平微凉。
味甘淡,气平微凉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治热病烦渴,小儿惊癎,咳逆吐衄,面赤,小便短亦,口糜舌疮。
清热除烦,生津利尿,热病烦渴,小儿惊癎,咳逆吐衄,面赤,小便,口糜舌疮
主胸中痰热,咳逆上气。 《别录》
胸中痰热,咳逆上气
主吐血热毒风,止消渴。 《药性论》
吐血热毒风,止消渴
主咳逆,消渴,痰饮,喉痹,除烦热。 《食疗本草》
咳逆,消渴,痰饮,喉痹
消痰,治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壮热,头痛头风,并怀妊人头旋倒地,止惊悸,温疫迷闷,小儿惊癎天吊。 《日华子本草》
消痰,热狂烦闷,中风失音不语,壮热,头痛头风,温疫迷闷,小儿惊癎
凉心经,益元气,除热,缓脾。
凉心经,益元气,除热,缓脾
煎浓汁,漱齿中出血,洗脱肛不收。 《纲目》
漱齿中出血,洗脱肛不收
退虚热烦躁不眠,止烦渴,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并小儿风热惊癎。
生津液,利小水,解喉痹
内息肝胆之风,外清温署之热,故有安神止痉之功。 《重庆堂随笔》
内息肝胆,外清温署,故有安神止痉之功
凉心健脾,治吐血、鼻血,聪耳明目。 《本草再新》
凉心健脾,吐血,鼻血,聪耳明目
本品有解热作用;能增加尿中氯化物的排泄而呈利尿作用;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绿脓杆菌等有抑制作用;并有升高血糖作用。
含酚性成分、氨基酸、有机酸、糖类,尚含涩味质等。
随时采鲜者入药。
1.净制:除去杂质,洗净。2.切制:除去杂质,切段或揉成小团。
脾胃虚寒及便溏者禁用。
相似中药 淡竹叶
相关植物 淡竹叶
相关药方 竹叶石膏汤
中药 山银花
中药 莲子心
中药 灯心草
中药 车前子
中药 侧柏叶
植物 痰火草
植物 竹叶兰
中药 海风藤
中药 竹叶椒
方剂 加减滋阴清肺汤
中药 蕤仁
中药 南天竹叶
中药 小通草
中药 铁苋
中药 黑豆
植物 水竹叶
植物 竹叶花椒
植物 竹叶子
植物 裸花水竹叶
清营汤
清络饮
柴葛解肌汤
竹叶石膏汤
升麻葛根汤
败毒饮
八仙酒
八味紫菀汤
八岁汤
半夏理中续膈破寒汤
半夏涤痰汤
半角丸
白前酒
白前汤
白前散
白前丸
白前饮
子芩汤
子淋散
鲜冬瓜叶
调经逍遥散
七味保婴汤
麻黄引气汤
麻黄十味丸
麻黄生姜汤
除烦四物汤
除瘟化痰汤
除瘟化毒汤
垂柳枝煎
常山酒
柴胡下热汤
柴胡发泄汤
柴胡煎
丹参牛膝煮散
复方紫草汤
风热凉散方
服蛮煎加竹叶石膏汤
蛤蚧养肺丸
疟疾
止咳
跌打损伤
腰痛
风湿痛
流行性感冒
高热惊厥
关节痛
闭经腹痛
产后诸疾
小便热涩疼痛,尿路结石或口舌生疮
止咳药酒
治咳止嗽酒
参茸追风酒
常山三甲酒
三仁酒
还睛神明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