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草纲目
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菜部第二十六卷 菜之一 莱菔
(音来北。《唐本草》)
【释名】芦 (郭璞云∶芦音罗。 ,音北,与菔同。萝卜(音罗北)、雹突(《尔雅注》)、紫花菘(同上)、温菘(同上)、土酥。
保升曰∶莱菔俗名萝卜。按∶《尔雅》云∶突,芦 。孙炎注云∶紫花菘也,俗呼温菘。
芜菁,大根。俗名雹突,一名芦菔是矣。
颂曰∶紫花菘、温菘,皆南人所呼。吴人呼楚菘。广南人呼秦菘。
时珍曰∶按∶孙 《广韵》言∶鲁人名 (音拉答)。秦人名萝卜。王祯《农书》言∶北人萝卜,一种四名∶春曰破地锥,夏曰夏生,秋曰萝卜,冬曰土酥,谓其洁白如酥也。珍按∶菘乃菜名,因其耐冬如松、柏也。莱菔乃根名,上古谓之芦 ,中古转为莱菔,后世讹为萝卜,南人呼为萝 ,与雹同,见晋灼《汉书注》中。陆佃乃言莱菔能制面毒,是来之所服,以菔音服,盖亦就文起义耳。王氏《博济方》称干萝卜为仙人骨,亦方土谬名也。
【集解】 弘景曰∶芦菔是今温菘,其根可食。俗人蒸其根及作菹食,但小熏臭尔。叶不中啖。又有突,根细而过辛,不宜服之。
恭曰∶莱菔,即芦菔也。嫩叶为生菜食,大叶可熟啖。陶氏言不中食,理丧其真也。江北、河北、秦、晋最多,登、莱亦好。
颂曰∶莱菔,南北通有,北土尤多。有大、小二种∶大者肉坚,宜蒸食;小者白而脆,宜生啖。
河朔极有大者,而江南、安州、洪州、信阳者甚大,重至五、六斤,或近一秤,亦一时种莳之力也。
瑞曰∶夏月复种者,名夏萝卜。形小而长者,名蔓荆萝卜
时珍曰∶莱菔,今天下通有之。昔人以芜菁莱菔二物混注,已见蔓荆条下。圃人种莱菔,六月下种,秋采苗,冬掘根。春末抽高苔,开小花紫碧色。夏初结角。其子大如大麻子,圆长不等,黄赤色。五月亦可再种。其叶有大者如芜菁,细者如花芥,皆有细柔毛。其根有红、白二色,其状有长、圆二类。大抵生沙壤者脆而甘,生瘠地者坚而辣。根、叶皆可生可熟,可菹可酱,可豉可醋,可糖可腊,可饭,乃蔬中之最有利益者,而古人不深详之,岂因其贱而忽之耶?抑未谙其利耶?
【气味】根辛、甘,叶辛、苦,温,无毒。
诜曰∶性冷。
思邈曰∶平。不可与地黄同食,令人发白,为其涩营卫也。
时珍曰∶多食莱菔动气,惟生姜能制其毒。又伏 砂。
【主治】散服及炮煮服食,大下气消谷和中去痰癖,肥健人;生捣汁服止消渴,试大有验(《唐本》)。利关节,理颜色,练五脏恶气,制面毒,行风气,去邪热气(萧炳)。
利五脏轻身,令人白净肌细(孟诜)。消痰止咳,治肺痿吐血温中补不足。同羊肉、银鱼 煮食,治劳瘦咳嗽(《日华》)。同猪肉食,益人。生捣服,治禁口痢(汪颖)。捣汁服,治吐血衄血(吴瑞)。宽胸膈,利大小便生食止渴宽中煮食化痰消导(宁原)。杀鱼腥气,治豆腐积(汪机)。主吞酸化积滞,解酒毒散瘀血,甚效。末服,治五淋。丸服,治白浊。煎汤,洗脚气。饮汁,治下痢失音,并烟熏欲死。生捣,涂打扑、汤火伤(时珍)。
【发明】颂曰∶莱菔功同芜菁,然力猛更出其右。断下方亦用其根,烧熟入药。尤能制面毒。昔有婆罗门僧东来,见食麦面者,惊云∶此大热,何以食之?又见食中有芦菔,乃云∶赖有此以解其性。自此相传,食面必啖芦菔。
炳曰∶捣烂制面,作 食之最佳,饱食亦发热。酥煎食之,下气。凡人饮食过度,生嚼咽之便消。
慎微曰∶按∶杨亿《谈苑》云∶江东居民言种芋三十亩,计省米三十斛;种萝卜三十亩,计益米三十斛。则知萝卜果能消食也。
宗 曰∶服地黄何首乌人食莱菔,则令人髭发白。世皆以为此物味辛、下气速也。然生姜芥子更辛,何止能散而已。盖莱菔辛而又甘,故能散缓,而又下气速也。所以散气生姜下气莱菔
震亨曰∶莱菔根属土,有金与水。寇氏言其下气速。人往往煮食过多,停滞成溢饮,岂非甘多而辛少乎?
时珍曰∶莱菔,根、叶同功,生食升气,熟食降气。苏、寇二氏止言其下气速,孙真人言久食营卫,亦不知其生则噫气,熟则泄气,升降之不同也。大抵入太阴、阳明、少阳气分,故所主皆肺、脾、肠、胃、三焦之病。李九华云∶莱菔多食渗人血。则其白人髭发,盖亦由此,非独因其下气、涩营卫也。按∶《洞微志》云∶齐州有人病狂,云梦中见红裳女子引入宫殿中,小姑令歌,每日遂歌云∶五灵楼阁晓玲珑,天府由来是此中。惆怅闷怀言不尽,一丸萝卜火吾宫。有一道士云∶此犯大麦毒也。少女心神,小姑脾神。《医经》言萝卜制面毒,故曰“火吾宫”。火者,毁也。遂以药并萝卜治之果愈。又按∶张杲《医说》云∶饶民李 七病鼻衄甚危,医以萝卜自然汁和无灰酒饮之即止。盖血随气运,气滞故血妄行,萝卜下气而酒导之故也。又云∶有人好食豆腐中毒,医治不效。忽见卖豆腐人言其妻误以萝卜汤入锅中,遂致不成。其人心悟,乃以萝卜汤饮之而瘳。物理之妙如此。又《延寿书》载∶李师逃难入石窟中,贼以烟熏之垂死,摸得萝卜菜一束,嚼汁咽下即苏。此法备急,不可不知。
【附方】旧二,新二十四。
食物作酸∶萝卜,生嚼数片,或生菜嚼之亦佳,绝妙。干者、熟者、盐腌者,及人胃冷者,皆不效。(《濒湖集简方》)。
反胃噎疾∶萝卜,蜜煎浸,细细嚼咽良。(《普济方》)
消渴饮水∶独胜散∶用出了子萝卜三枚,净洗切片,晒干为末。每服二钱,煎猪肉汤澄清调下,日三服,渐增至三钱。生者捣汁亦可,或以汁煮粥食之。(《图经本草》)。
肺痿咳血萝卜,和羊肉鲫鱼,煮熟频食。(《普济方》)。
鼻衄不止萝卜,捣汁半盏,入酒少许热服,并以汁注鼻中皆良。或以酒煎沸,入萝卜再煎,饮之。(《卫生易简方》)。
下痢禁口∶萝卜(捣汁)一小盏,蜜一盏。水一盏,同煎。早一服,午一服。日晡米饮吞 阿胶丸百粒。如无萝卜,以子擂汁亦可。一方∶加枯矾七分,同煎。一方∶只用萝卜菜煎汤,日日饮之。《普济方》∶用萝卜片,不拘新旧,染蜜噙之,咽汁。味淡再换。觉思食,以肉煮粥与食,不可过多。痢后肠痛∶方同上。大肠便血∶大萝卜皮(烧存性)、荷叶(烧存性)、蒲黄(生用)等分为末。每服一钱,米饮下。(《普济》)。
肠风下血蜜炙萝卜,任意食之。昔一妇人服此有效。(《百一选方》)。
酒疾下血,连旬不止∶用大萝卜二十枚,留青叶寸余,以井水入罐中,煮十分烂,入淡醋,空心任食。(《寿亲养老方》)。
大肠脱肛∶生莱菔捣,实脐中束之。觉有疮,即除。(《摘玄方》)。
小便白浊生萝卜剜空留盖,入吴茱萸填满,盖定签住,糯米饭上蒸熟,取去茱萸,以萝卜焙研末,糊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盐汤下,日三服。(《普济》)。
沙石诸淋,疼不可忍∶用萝卜切片,蜜浸少时,炙干数次,不可过焦。
细嚼盐汤下,日三服。名瞑眩膏。(《普济》)。
遍身浮肿∶出了子萝卜浮麦等分。浸汤饮之。(《圣济总录》)。
脚气走痛∶萝卜煎汤洗之。仍以萝卜晒干为末,铺袜内。(《圣济总录》)。
偏正头痛生萝卜汁一蚬壳,仰卧,随左右注鼻中,神效。王荆公病头痛,有道人传此方,移时遂愈也。以此治人,不可胜数。(《如宜方》)。
失音不语∶萝卜生捣汁,入姜汁同服。(《普济方》)。
喉痹肿痛萝卜汁和皂荚浆服,取吐。(同上)。
满口烂疮萝卜自然汁,频漱去涎,妙。(《濒湖集简方》)。
烟熏欲死∶方见发明下。
汤火伤灼∶生萝卜捣涂之。子亦可。(《圣济总录》)。
火伤肌∶方同上。
打扑血聚,皮不破者∶用萝卜或叶捣封之。(邵氏方)。

【气味】辛、甘,平,无毒。
【主治】研汁服,吐风痰。同醋研,消肿毒(《日华》)。下气定喘治痰,消食除胀利大小便,止气痛下痢后重发疮疹(时珍)。
【发明】震亨曰∶莱菔子治痰,有推墙倒壁之功。
时珍曰∶莱菔子之功,长于利气。生能升,熟能降。升则吐风痰散风寒发疮疹;降则定痰喘咳嗽,调下痢后重,止内痛,皆是利气之效。予曾用,果有殊绩。
【附方】旧三,新十三。
上气痰嗽喘促唾脓血∶以莱菔子一合,研细煎汤,食上服之。(《食医心镜》)。
痰咳嗽∶莱菔子半升淘净焙干,炒黄为末,以糖和,丸芡子大。绵裹含之,咽汁甚妙
(《胜金方》)。
喘痰促,遇浓味即发者∶萝卜子淘净,蒸熟晒研,姜汁浸蒸饼丸绿豆大。每服三十丸,以口津咽下,日三服。名清金丸。(《医学集成》)。
痰气喘息萝卜子(炒)、皂荚(烧存性)等分为末,姜汁和,炼蜜丸梧子大。每服五七十丸,白汤下。(《简便单方》)。
久嗽痰喘萝卜子(炒)、杏仁(去皮尖炒)等分。蒸饼丸麻子大。每服三、五丸,时时津咽。(《医学集成》)。
高年气喘萝卜子炒,研末,蜜丸梧子大。每服五十丸,白汤下。(《济生秘览》)。
吐风痰∶《胜金方》∶用萝卜子末,温水调服三钱。良久吐出涎沫。如是摊痪风者,以此吐后用紧疏药,疏后服和气散取瘥。丹溪吐法∶用萝卜子半升擂细,浆水一碗滤取汁,入香油及蜜些须,温服。后以桐油浸过晒干鹅翎探吐。
中风口禁∶萝卜子、牙皂荚各二钱,以水煎服,取吐。(丹溪方)。
小儿风寒萝卜子(生研末)一钱,温葱酒服之,取微汗大效。(《卫生易简方》)。
风秘气秘∶萝卜子(炒)一合擂水,和皂荚末二钱服,立通。(《寿域神方》)
气胀气蛊莱菔子研,以水滤汁,浸缩砂一两一夜,炒干又浸又炒,凡七次,为末。每米饮服一钱,如神。(《朱氏集验方》)。
小儿盘肠气痛∶用萝卜子炒黄研末,乳香汤服半钱。(杨仁斋《直指方》)。
年久头风莱菔子生姜等分,捣取汁,入麝香少许,搐入鼻中,立止。(《普济方》)。
牙齿疼痛萝卜子十四粒生研,以人乳和之。左疼点右鼻,右疼点左鼻。
疮疹不出∶萝卜子生研末,米饮服二钱,良。(《卫生易简方》)

【主治】用糟下酒藏,食之甚美,明目(士良)。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