竹节参
人参属,五加科
竹节三七,竹节人参,萝卜七,蜈蚣七,甜七,土参,明七,土精,血参,野田七,罗汉三七,竹节七
  • 微苦。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

    性味

    甘,微苦,温

  • 用於病后虚弱结核咯血咳嗽痰多跌扑损伤。內服:6-9克;用时捣碎。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功效

    病后虚弱,结核咯血,咳嗽痰多,跌扑损伤

  • 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属补虚药下属分类的补气药。

    功效

    滋补强壮,散瘀止痛,止血祛痰

  • 全身筋骨痛:竹节人参30克,细辛3克。水煎,酌加酒冲服。
    竹节人参  

    符方

    全身筋骨痛

  • 腰痛:竹节参9克,黄茅根6克,桑树根9克。水煎兑黄酒服,日服3次。 《湖南药物志》
    竹节参  

    符方《湖南药物志》

    腰痛

  • 跌打伤痛:竹节人参15克。捣烂,温酒冲服,亦可磨酒外搽。
    竹节人参  

    符方

    跌打伤痛

  • 倒经功能性子宫出血:野田七研粉,每次
     

    符方

    倒经,功能性子宫出血

  • 5~3克。水煎服。(《广西本草选编》)
     

    符方

    倒经,功能性子宫出血

  • 鼻血:竹节人参3克,黄栀子6克。水煎服。 《湖南药物志》
    竹节人参   黄栀子  

    符方《湖南药物志》

    鼻血

  • 虚劳咳嗽:竹节人参15克。煎水当茶饮。 《贵州民间药物》
    竹节人参  

    符方《贵州民间药物》

    虚劳咳嗽

  • 头晕:白三七30克,辣子七15克,天麻30克。共研细粉。每用9克,蒸鸡蛋1个,每晨吃1次。 《恩施中草药手册》
    白三七  

    符方《恩施中草药手册》

    头晕

  • 病后虚弱:竹节人参15克,炖肉吃或水煎服。 《贵州民间药物》
    竹节人参  

    符方《贵州民间药物》

    病后虚弱

  •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竹节人参、土炒白术各9克,酒炒蒲公英根9克。水煎,分3次於饭前半小时服。 《安徽中草药》
    竹节人参   土炒白术  

    符方《安徽中草药》

    脾胃虚弱,食欲不振

  • 生於高山灌丛阴湿地或岩石沟涧旁。分布於河南、安徽、浙江、江西、湖北、广西、陕西、甘肃、四川、贵州、云南、西藏等地。

    产地

  • 多年生草本,高约50-80厘米。具纤维状的根和短而直立的根状茎,根状茎较粗,节间短,每节有一浅杯形的茎基痕,竹鞭状或串珠状,侧面生有圆锥形肉质根。掌状复叶,3-5枚轮生於茎顶;叶柄长8-11厘米;小叶5,膜质,宽椭圆形、椭圆形至倒卵状椭圆形,稀椭圆状长圆形,长5-18厘米,宽2-6.5厘米,最宽处常在中央,长为宽的2-4倍,先端渐尖或长渐尖,基部楔形、圆形或近心形,边缘具细锯齿、重锯齿或缺刻状锯齿,上面脉上无毛或疏生刚毛,下面无毛或疏生刚毛或密生柔毛。伞型花序,单生於茎顶,花多数,总花梗长约12厘米,无毛;花小,淡绿色,小花梗纤细,无毛,长约10毫米;花萼绿色,有5小齿,齿三角状卵形;花瓣5,长卵形,覆瓦状排列;雄蕊5,花丝较花瓣短;雌蕊子房下位,2室,花柱2,中部以下连合,上部分离,果时反曲,花盘肉质,环状。核果状浆果,球形,成熟时红色。种子2-5,白色,三角状长卵形。花期5-6月,果期7-9月。

    形态

  • 来源於五加科植物竹节参Panax japonicus C.A.Meyer的根茎。 竹鞭状,扁圆柱形,稍弯曲,长5~22厘米,直径0.8~2.5厘米,节密集,节间长0.8~2厘米,每节上方有一圆形深陷的茎痕。表面灰棕色或黄褐色,粗糙,有致密的纵皱纹和根痕。质硬脆,易折断,断面黄白色或淡黄色,有淡黄色维管束点痕,排列成环。气微香,味苦、微甜。

    形态

  • 药理研究结果表明,具有抗炎、延缓衰老、降血糖作用,还有拟肾上腺皮质激素样作用。

    药理

  • 竹节参含粗皂苷23.6%,此外,含挥发油0.016%,其中有β-檀香烯、β-金合欢烯等。

    成份

  • 无虚无瘀者和孕妇忌服。

    宜忌

  • 用量3~10克,水煎服。用治病后虚弱、劳嗽咯血、咳嗽痰多、跌打损伤、外伤出血;支气管炎;消化不良、习惯性便秘。

    临床应用

【其他参考】

竹节参 之 中药

竹节参 之 植物

竹节参 之 方剂

竹节参 之 药方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