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蓟
大刺儿菜,大刺盖,老虎脷,马蓟,刺蓟,草鞋刺
  • 性味

    甘,苦,凉

  • 止血凉血祛瘀消肿。主治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痈疡肿毒疔疮
    数据来源:香港浸会大学中药数字化项目

    功效

    止血凉血,祛瘀消肿,吐血,衄血,尿血,血淋,血崩,带下,肠风,肠痈,痈疡肿毒,疔疮

  •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属止血药下属分类的凉血止血药。

    功效

    凉血止血,祛瘀消肿

  • 热结血淋:大蓟鲜根30~40克。洗净,捣碎,酌冲开水炖1小时,饭前服,日服三次。 《福建民间草药》
     

    符方《福建民间草药》

    热结血淋

  • 外伤出血:大蓟根,研成极细末,敷患处。 《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符方《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外伤出血

  • 肺痈:鲜大蓟120克,煎汤,早晚饭后服。 《闽东本草》
     

    符方《闽东本草》

    肺痈

  • 疗疖疮疡灼热赤肿:大蓟鲜根,和冬蜜捣匀,贴患处,日换两次。 《福建民间草药》
     

    符方《福建民间草药》

    疗疖疮疡,灼热赤肿

  • 烫火伤:大蓟新鲜根,以冷开水洗净后,捣烂,包麻布炖热,绞汁。涂抹,日二三次。 《福建民间草药》
     

    符方《福建民间草药》

    烫火伤

  • 牙痛口腔糜烂:大蓟根30克,频频含漱。 《战备草药手册》
     

    符方《战备草药手册》

    牙痛,口腔糜烂

  • 野生於山坡、路边等处。分布於河北、山东、江苏、安徽等地。

    产地

  • 大蓟草:地上部分呈圆柱形,基部直径可达1.2cm。褐棕色或绿褐色,有很直的棱线
    (有数条纵棱),质略硬而脆。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叶皱缩,多破碎,绿褐色,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有不等长针刺,茎,叶均被灰白色蛛丝状毛,质松脆,头状花序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苞片披针形,先端微带紫黑色,花冠常脱落,露出灰白色羽状冠毛,气微味淡。气微,味淡。大蓟根:呈长纺锤形,常簇生而扭曲,长5~15cm,直径0.2~0.6cm。表面暗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灰白色。气微,味甘、微苦。

    形态

  • 菊科植物大蓟Cirsium japonicum Fisch.ex DC.的地上部分或全草。 大蓟草:茎圆柱形,基部直径可达1.2厘米;表面绿褐色或棕褐色,有数条纵棱,被丝状毛;断面灰白色,髓部疏松或中空。叶皱缩,多破碎,完整叶片展平后呈倒披针形或倒卵状椭圆形,羽状深裂,边缘具不等长的针刺;上表面灰绿色或黄棕色,下表面色较浅,两面均具灰白色丝状毛。头状花序顶生,球形或椭圆形,总苞黄褐色,羽状冠毛灰白色。气微,味淡。大蓟根:长纺锤形,常簇生而扭曲,长5~15厘米,直径0.2~0.6厘米。表面暗褐色,有不规则的纵皱纹。质硬而脆,易折断,断面粗糙,灰白色。气微,昧甘、微苦。

    形态

  • 止血;有降低血压的作用;抗菌;对无论离体、在位、已孕、未孕,或慢性子宫瘘实验,均显现明显兴奋作用,可使子宫张力增加,收缩幅度加大,逐渐发生痉挛性收缩,对十二指肠肠管呈抑制作用。据报道,全草显生物碱及挥发油反应,对脑膜炎球菌、白喉杆菌有抑制作用。

    药理

  • 鲜叶含有柳穿鱼素、柳穿鱼苷、6-甲氧基柳穿鱼苷、6,4’一二甲氧基黄芩素-7-鼠李葡萄糖苷、5,7-二羟基-6,4’一二甲氧基黄酮。另含三十二烷醇、ψ-蒲公英固醇乙酸酯、β-香树脂醇乙酸酯等成分。

    成份

  • 寒出血、脾胃虚寒者禁服。

    宜忌

  • 用量9~15克,水煎服,或捣汁研末。外用鲜品适量,捣敷。用治衄血、吐血、尿血、便血、崩漏下血、外伤出血、痈肿疮毒。

    临床应用

【相关连结】
植物
【其他参考】

大蓟 之 中药

大蓟 之 方剂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