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匮名医验案精选
简 介:纵览古今医家运用经方、时方的独到经验,从而博采众长,开阔思路,提高自己的临床疗效。
作者:
共 100 章节 39.68万+字数

当归芍药
【方药】当归三两(9克)
芍药一斤(50克)
茯苓四两(12克)
川芎半斤(24克)
白术四两(12克)泽泻半斤(24克)
【用法】上六味,杵为散,取方寸匕,酒和,日三服(现代用法:作散剂,每服6~9克,日服3次,温开水送下。或作汤剂:水煎两次,温服)。
【原文】妇人怀妊,腹中疠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妊娠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五)

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妇人杂病脉证并治第二十二·十七)
【解说】本方主治肝脾不调之腹痛。肝为木,调畅气机;脾为土,运化水湿。若脾虚湿郁,而为肝木所乘,气血壅滞,可致腹中疠痛(疼痛绞痛,或绵绵作痛之义)。故其治当抑木扶土并举,理气祛湿兼施。当归芍药散主用芍药,其量最大,抑肝止痛当归川芎,调理气血;再
白术健脾扶土。茯苓泽泻利水渗湿。使用本方当抓住肝郁脾虚气滞湿阻之病机关键,凡符合本病机之病证,皆可使用。
【运用】
一、腹痛(慢性盆腔炎)
岳美中医案:邵某某,眭某某两位女同志,均患少腹作痛。邵腹痛白带多,头晕,诊断为慢性盆腔炎,予以当归芍药散作汤。方用:当归9克,白芍18克,川芎6克,白术9克,茯苓9克,泽泻12克。数剂后,腹痛头晕基本消失,白带见少。眭长期腹痛小腹重坠,白带多,头目眩晕,投当归芍药散作汤用,三诊,腹痛白带均减,改用少腹逐瘀汤治其白带症。(《岳美中医案集》)
按语:两例均有腹痛带下头目眩晕肝郁脾虚气滞湿盛之候,正为当归芍药散所主。改散作汤,力更胜也。
二、痛经
任存德医案:刘某,女,37岁,1990年3月5日初诊。经行腹痛,伴心悸头晕耳鸣。素有痛经史。腹内有一痞块压痛明显,近日痛剧。舌边紫,脉细涩。证属血瘀,胃内停饮。治宜活血健脾利水。用当归芍药散化裁:当归10g,白芍15g,川芎6g,云苓10g,白术10g,泽泻10g。每日1剂,水煎服。共服12剂后腹痛止,痞块消失而痊愈。(国医论坛1995;<5>:15)
按语:本例素有痛经史,腹内痞块舌边紫、脉细涩皆为瘀血之象,其心悸头晕耳鸣属胃内停饮当归芍药散具活血散瘀健脾利水之功,理法合拍,故能奏效。
三、带下(慢性附件炎)
张天思医案:宋某,女,40岁,农民。1981年6月10日初诊。三年来阴道分泌物增多,呈白色,有时呈水样,淋漓不断,伴小腹隐隐而痛,每因分泌物增多时则前阴瘙痒小腹胀满,双下肢有时浮肿,身沉无力,形瘦,纳少便溏,日2~3次,呈完谷不化舌质淡苔薄白脉沉弦细。西医诊为“慢性附件炎”,属中医之脾虚带下。投当归芍药散为汤剂:当归白芍川芎泽泻各10克,茯苓15克,自术30克。水煎服,服6剂后带下去其半,浮肿消,纳增,腹痛减,守方继服20剂而诸症皆除。(陕西中医1985;(7>:315)
按语:脾虚带下见脉象沉弦,乃肝气来乘也,故用当归芍药汤取效。

四、子满
戴冬生医案:黄某,女,25岁。患者曾孕6个月,因羊水过多死胎。现已孕3个月,腹部胀满时痛,为防重蹈覆辙,嘱服鲤鱼萝卜饮(《裘笑梅经验方》)。妊至5个月自动停服则腹部明显胀大,下肢浮肿四肢倦怠少气乏力小便短小,舌质淡体胖嫩,苔白腻,脉滑。妇检:超过正常妊娠腹围,羊水过多。超声波检查可见胎儿与子宫壁间的距离增大,羊水平段超过10cm。证属胎水肿满,水渍胞宫。法宜养血行水益气安胎。方用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9g,芍药15g,川芎6g,泽泻12g,茯苓12g,白术12g,陈皮5g,生黄芪15g,杜仲12g,隔天服药,防治结合,至足月顺产一男婴。(河南中医1996;<3>:151)
按语:胎水肿满,为气、血、水同病,其治当抓住气、血、水三个方面。当归芍药散三味血药,三味水药,故作者又加三味气药,生黄芪益肺利水陈皮理脾气化湿杜仲补肾安胎。俾五脏安和,气血协调,水湿得利,则胎气自安。
五、子悬
吴久聪医案:陈某某,女,20岁。1990年3月15日初诊。患者停经三个月后,始发胸腹胀满,夜间加重,到某医院诊断为妊娠腹胀。服中西药无效,自疑患“肝炎”,就诊本院,要求检查。症现:胸腹满闷纳呆腹胀,症历一个月,大便软,日一行。舌质淡胖,舌苔薄白脉弦滑。经肝功能检查及肝胆B型超声波检查,均无异常。中医诊断为:子悬。方用当归芍药散:当归10克,川芎8克,白芍茯苓泽泻、炒白术各12克,每日一剂、水煎服。2剂后复诊时,上述症状消失,胃纳增进。停药随访七天,无再复发。(四川中医1994;(3):38~39)
按语:妊娠胸腹胀闷者,诊为子悬。多因妊娠后冲任两虚,肝郁脾虚肝胃不和胃气不降,脾虚水湿内生而致。故以当归芍药汤取效。
六、滑胎(习惯性流产)
李兰航医案:倪某某,女,32岁,农民。怀孕三胎皆于2~4月间流产。现停经70天,恶心呕吐食欲不振,尿妊娠试验阳性。三日前开始阴道出血淋漓不断,伴有腹痛腰酸少腹坠胀。因前三胎均用西药治疗未效,要求服中药保胎。视其面色萎黄,目睑轻度浮肿舌苔薄白质淡胖,脉细弱。症由肝脾两亏,气虚失摄,血不养胎胎元不固,治以当归芍药散化裁。处方:当归身、炒白芍茯苓各12克,川芎5克,炙黄芪15克,炒白术10克,升麻5克,阿胶10克(化冲),艾叶炭5克。服药3帖,腰酸腹痛均减,面消肿阴道出血止,少腹坠胀亦减轻。胎系于肾,续予上方加川断菟丝子各12克,连服7帖,诸症消失,足月分娩一女。(江苏中医杂志1982;<5>:36)
按语:肝脾两亏,气血虚弱,胎失所养,以当归芍药散加减治之。加升麻黄芪以增提摄胎元之力,去泽泻以避其分利伤气之性,减川芎以防其走窜损伤胎元矣。
七、产后臌胀(肝硬化腹水)
柴浩然医案:王某某,女,22岁,农民,于1969年12月16日住院。自诉:患者于停经50天时出现恶阻,但很快好转。怀妊三四月.后因心情不舒畅,逐渐又觉纳食差,厌油腻消瘦倦怠,右胁下隐痛,自认为是妊娠所致,未予治疗。至本年12月10日足月顺产双胎(生一男一女),产时恶露较多,产后第4天即觉不思食,腹臌胀肝区疼痛小便短少,次日腹胀愈甚,至第6天腹胀如鼓,小便点滴不通,因病势急骤而入院。经西医检查为肝硬变腹水。住院后给予静脉滴注葡萄糖、维生素等,并三次输血900毫升,同时服双氢氯噻嗪利尿利尿腹胀稍觉轻松,旋即腹胀更甚。12月19日用汞撒利1毫升,虽小便畅利数次,但病情继续增剧。
12月20日转请中医会诊:面色苍白精神萎靡腹胀如鼓,胀急难忍(较产前未生时腹还大1倍),不时呻吟,右胁下疼痛不欲饮食小便不通,但恶露已净,舌质淡苔白滑,脉象沉弦而弱。此属产前肝脾失调,产后气血暴虚,以致三焦决渎失职,水液积聚,发为臌胀。治宜养血疏肝健脾利水宽中消胀祛瘀破积。方宗《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加味。
处方:当归30克,白芍30克,川芎15克,白术30克(土炒),茯苓30克,泽泻15克,五爪龙15克(即高粱根),香雪酒制葫芦皮30克(香雪酒即浙绍名酒,或用黄酒亦可,取甜葫芦1枚,以陈者为佳,劈作两半,去净瓢内瓤膜及子,用酒涂葫芦瓢内外,在慢火上烤之,边烤边涂,如此涂烤9次,便可使用)。前后共服14剂,臌胀消除,余症均平。观察2日,一切正常,于1970年1月6日痊愈出院。(新中医1977;(4):28)
按语:妊娠肝脾不调,复因产后气血暴虚,致使三焦决渎失司,内液停滞发病当归芍药散有活血利水之功,与证相宜。加入酒葫芦五爪龙,则利水之功更捷。
八、症瘕(卵巢囊肿)
李兰航医案:丁某某,女,28岁,工人。婚后三年不孕,经常小腹隐痛腰酸痛,带下量多经行量少。质稀色淡,经行腹痛增剧。妇检:子宫常大后位,右侧卵巢囊肿(4×4×5厘米),嘱手术治疗,未同意,门诊求治。右侧少腹按之胀痛面色欠华,食纳不甘,口干不欲饮,苔白腻边质紫,脉沉而弦。症由肝郁气滞血行不畅脾虚湿阻,运化失常,瘀湿凝结成积,治以当归芍药散加味。处方:全当归茯苓各12克,赤白芍、苍白术泽泻兰各9克,川芎、炒桃苡仁各10克,香附12克,制莪术10克。

上方服一月后,自觉腹痛腰痛减轻,食纳转佳,带下减少,经行量增多,夹有紫色小块,此乃瘀积有潜移默运之机。原方加炙廑虫3克,生水蛭3克,炙黄芪12克,10剂量研粉蜜水泛丸,早晚各服9克。药后形症日减,半年后妇科复查,右侧卵巢囊肿消失。(江苏中医杂志1982;(5>:36)
按语:本例由肝气郁结气滞瘀凝,木旺侮土,土虚湿聚,日久形成瘕积之症。治用当归芍药散,养肝血以舒肝用,化湿邪以健脾气,加香附泽兰莪术、桃苡仁以增强理气化瘀利湿之功,药后疗效颇著。因其病程日久,根蒂较深,故加黄芪、廑虫、水蛭等药,攻补兼施,丸剂缓图,使攻积而不伤正,扶正而不碍邪,终得瘀积消散,病获痊愈。
九、不孕(慢性输卵管炎)
赵三立医案:谢某某,27岁。1978年2月5日初诊。婚后5年不孕月经后期量少色淡,面色萎黄饮食不振,胁肋胀满腹痛绵绵,小便不利,下肢浮肿脉沉舌质淡苔薄白。某医院诊为慢性输卵管炎。此乃肝脾不调,予当归芍药散加丹参30克,败酱草20克,山楂15克,延胡索香附各10克。以上方为基础,调治4个月,月经恢复正常,余症基本痊愈,同年7月怀孕。(浙江中医杂志1990;(4>:81)
按语:本案脉证所现,为肝脾不调,气郁湿阻,用当归芍药散加理气调经之品而愈。因外有报道认为本方有调节性腺的功能。
十、妇人交媾疼痛
曹习诠医案:杨某,37岁。1979年2月1日诊。近半年来每次性交时及以后均出现阴道及子宫胀痛,并向小腹放射,疼痛可持续3~5天不等,难以忍受。患者形体消瘦精神不振,平素饮食少思,身软无力,睡眠多梦带下量多色白外阴瘙痒舌质淡苔白脉弦细。当归茯苓柴胡枳实各12克,白芍白术各15克,泽泻18克,.川芎10克,甘草3克。服1剂,疼痛轻,饮食增加,白带明显减少。连服4剂,一切如常。随访至今,再无性交疼痛发生。(四川中医1990;<12):34)
按语:金匮云:“妇人腹中诸疾痛,当归芍药散主之。于本案是见仲景之言,不我欺也。据曹氏报道,用本方治疗妇女性交疼痛16例,全部治愈,最多仅服5剂。
十一、男子不育
程运文医案:顾某某,男,30岁,工人,1986年4月24日初诊。婚后四年没有生育,女方妇检无妇科病。患者身体外表健康,性生活正常,四处求诊无效,心情苦闷,下腹偶有隐隐刺痛舌质淡红,边有瘀斑苔白腻,脉弦细。精液分析:2小时以上不液化,精子成活率45%。证属肝脾不调,瘀水互结,阻滞精室。治拟健脾调肝,活血利水,方用当归芍药散改汤: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各30克,川芎泽泻各20克。30剂后,下腹隐隐刺痛消失,精液分析见l小时左右液化,精子成活率65%。药已中鹄,上方续服30剂,精液分析报告25分钟液化,精子数1.2亿/ml,精子成活率85%。1987年8月13日其妻生一女孩。(国医论坛1990;(3>:12)
按语:水瘀互结,阻于精道,乃至不育当归芍药化瘀利水疏通精道,因而获效。
十二、真心痛(冠心病心绞痛)
张振东医案:马某,男,79岁。199p年11月20日诊。患者心悸不安,胸部闷痛2年,昨日由于工作劳累加重而来诊。主诉:左胸阵发性闷痛,每次持续1~2分钟,气短乏力不欲饮食,活动时胸痛心悸气短加剧。诊见患者精神疲惫面色无华,形胖而气短,语音低微,口中粘腻。舌淡胖,苔白厚腻脉滑结无力。心电图示缺血型S—T段改变。诊为心绞痛,证属气虚痰凝,治当补气豁痰活血,予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赤芍泽泻胆星各10克,川芎茯苓各12克,白术水蛭各15克,太子参、丹参、瓜蒌各20克。水煎1剂,早晚2次分服。以上方加减服用45天,症状消失,心电图正常,痊愈出院,随访1年,未见复发。(浙江中医杂志1995;(12):542)
按语:心绞痛胸部闷痛刺痛胸闷气短心悸乏力等为主要临床表现,证属本虚标实。本虚为心脾气虚,气虚则鼓动血流运行乏力,运化水湿之力亦不足,血行不畅,凝滞脉道而为瘀,水湿不化,留滞心胸而为痰,故痰凝血瘀为标为实。与当归芍药证病机相似。张氏以本方加味治疗心绞痛96例,结果显效27例,有效52例,好转11例,无效6例,总有效率为93.75%。
十三、胁痛(慢性肝炎)
张育清医案:李某,男,36岁。1986年4月初诊。患慢性肝炎3年,叠经中西医治疗,无显效。症状时轻时重,肝功能一直未完全正常,长期病休。诊见右胁闷胀隐痛体倦乏力纳谷不香,大便先结后溏,小便清长舌苔薄白腻、舌质偏黯,脉濡。体检:肝肋下一指,质地中等,轻度压痛。肝功能:谷丙转氨酶40,麝香草酚浊度7;硫酸锌浊度18,脑磷脂胆固醇絮状试验(++),表面抗原阳性。证属肝脾不和湿邪内停,兼夹瘀滞,拟当归芍药散加味治之。方用:当归白芍白术泽泻各12克,川芎10克,茯苓党参虎杖各15克。服12剂后,症状明显好转,嘱守方调治。坚持服药2月,症状消失,复查肝功能正常,表面抗原亦阴转,恢复工作。(浙江中医杂志1990;(4>:181)
按语:(原按)慢性肝炎的治疗颇为棘手。由于症状错综复杂,辨证分型,莫衷一是,药或杂投,利少弊多。临床上既见脘痞、泛恶、纳呆便溏乏力舌苔腻脾虚湿停的症状,又有肝区疼痛肝脏肿大、质地改变,甚至肝掌、蜘蛛痣、舌质瘀黯等气滞血瘀的表现。其病理演变规律体现在病程的不同阶段,总是不同程度地存在着湿停、气滞血瘀的变化。在脏腑病变上,以肝脾两脏功能失调尤为明显。鉴于此,笔者抓住其病机变化,援用《金匮要略》当归芍药散对该病进行调治,获得满意的效果
十四、黄疸(黄疸肝炎)
金芝芳医案:陶某某,女,22岁,农民。妊娠8月,今证见全身黄色鲜明,周身浮肿,以面部及双下肢为甚,按之凹陷,恶心呕吐纳呆腹胀食后为甚,口渴不欲饮,大便溏小便深黄,舌质淡苔白厚,根部稍黄,脉弦细滑数。肝功能:黄疸指数40单位,碘试验++,麝浊20单位,谷丙转氨酶175单位(赖氏法)。辨证为肝郁脾虚湿热内蕴。治以养血调肝,健脾利湿清热退黄。药用:当归12克,白芍白术各15克,川芎6克,茯苓泽泻各20克,茵陈’40克,藿香10克。
3剂后呕吐止,但腹胀甚。上方去藿香枳壳15克,连进20剂,顺产一男,黄疸浮肿均消退,食欲增加。复查肝功能:黄疸指数7单位,谷丙转氨酶30单位。改用逍遥散10剂以调理肝脾善后。(浙江中医杂志1986;<10>:467)
按语:妊娠黄疸属重险证候,在治疗上要特别慎重,既要逐邪,而弗伤胎。由于妇人怀孕期间,血聚养胎,形成阴血偏虚,肝阳偏亢,肝旺则乘牌土,湿热病邪为患,故投当归芍药散养血调肝培土,加茵陈清热退黄藿香芳香降浊止呕。药切病机,则黄退而婴儿保全。
十五、不寐
程运文医案:费某某,男,43岁,干部,1986年9月11日初诊。五年前因脑外伤而致失眠,虽多方治疗,仍反复发作。近两个月来,睡前需饮黄酒半斤始能睡五小时左右,约五十天后,饮酒无效,失眠又作,且日趋加重,终致彻夜不寐。服中药罔效,服安眠酮仅能睡两小时左右。伴头昏胀痛心慌心悸,晨起恶心精神不振健忘纳谷不佳,面色晦暗,目眶黧黑,两睛混浊少神,舌体胖大,舌底静脉淤张,苔自滑,脉弦滑。证属淤血阻滞,水湿内停,淤水互结,扰乱心神。治拟活血利水,用当归芍药散改汤:当归白芍各15克,川芎泽泻各30克,白术茯苓各20克。5剂后,入夜能睡四小时左右,诸症亦得缓解。又服10剂,夜寐可达七小时左右,诸症消失。随访一年未发。(国医论坛1990;<3>:12)
按语:病起于脑外伤后,面色晦暗,舌底静脉瘀张,瘀也;目眶黧黑,舌体胖大,苔白滑,脉弦滑,水也。水瘀互结,扰于神明,而致不寐也,故用当归芍药化瘀利水获效。
十六、嗜睡
程运文医案:季某某,女,38岁,工人,1985年5月11日初诊。患嗜睡症已三年,发病时每日可睡20小时以上,呼之能醒,醒后又睡,睡眠时可见眼球不停转动,一日三餐靠喂流汁,一般连续睡眠五至七日不等。经行量少头昏胀痛纳谷不佳,神疲乏力舌质淡红,边有瘀斑,苔中自腻,脉濡缓。证属肝脾不调,瘀水互结,上蒙清窍。治拟健脾调肝,活血利水,方用当归芍药散改汤:白芍白术茯苓各20克,当归川芎泽泻各30克。3剂后,嗜睡症解除,上方又服20剂,诸症消失,后用上方做丸,调治固效。随访一年未见复发。(国医论坛1990;(3):12)
按语:上案水瘀互结,上扰神明,导致不寐。本案舌脉所见,仍为水瘀互结,若上蒙清窍,可致嗜睡。病证虽异(反),病机相同,故皆可用当归芍药汤取效。‘可见中医“异病同治”之深奥。
十七、头痛
章火胜医案:李某某,女,26岁,农民,1986年3月8日初诊。诉头昏头痛5年,逐年加重。病起于妯娌不和,多次吵架。每因情志因素致郁闷不乐之时头痛加重,逢天阴多雨之时也沉闷不舒,昏痛欲死月经时前时后,无痛经史,纳差,口淡乏味,时有舌麻木感,精神抑郁,沉默少言,舌质红、边有瘀点,苔自腻,脉细涩。考虑患者夜间痛甚抽掣感,舌边瘀点脉涩,且有外伤史,断为瘀血作痛,拟用血府逐淤汤5剂后,疼痛减轻,但头昏沉如故,仍纳差、口淡苔腻,改投当归芍药散。赤芍15克,当归川芎各9克,云苓10克,炒苍术、炒白术柴胡各6克,全蝎1只,再服5剂。三诊时头昏消失,头痛只偶而抽掣作痛1次,舌苔薄白,时口渴,上方去苍术,加白芍10克,5剂而痛未再发作。(湖南中医杂志1987;(2):35)
按语:此案头痛夜甚,抽掣作痛,有外伤史,瘀血头痛当可确立,故用血府逐瘀汤稍收小效。但因患者除血瘀因素以外,尚有痰湿内蕴,痰湿瘀血极易纠缠,痰湿不化,瘀终不得除。故改用当归芍药散加减,活血化瘀健脾助运,药用当归赤芍川芎活血化瘀;苍、白术茯苓健脾祛痰湿;佐柴胡疏理滞气,气行则痰化瘀消;而全蝎又为治头痛良药,善搜风和而通络止痛。5年顽疾得以痊愈。
十八、眩晕 任存德医案:王某,男,45岁,1987年5月4日初诊。自诉眩晕眼花缭乱,头昏,如居暗室,起居不稳,卧床休息不见好转,伴胸胁胀满舌苔薄白而腻,脉沉滑。证属饮停胃脘清浊不分。治宜健脾利水,分清泄浊。拟用当归芍药散:泽泻10g,云苓15g,白术12g,当IJ了9g,白芍9g,川芎6g。服10余剂,症状大减,继服10余剂,症状消失。(国医论坛1995;.<5):15)
按语:此患者因饮停胃脘清阳不升,浊阴不降上冲而出现上述诸症。当归芍药散中泽泻利水化饮,白术健脾燥湿云苓利水渗湿,含有泽泻汤之意,故治眩晕有良效。
十九、中风(脑血栓形成)
聂天义医案:张某,男,58岁。1978年3月18日诊。右侧半身不遂3天。素有头晕史。症见右侧肢体伸屈、抬举均困难,手不能握,右下肢肌力Ⅱ度,口眼轻度歪斜。伴面目虚浮,右下肢足跗微肿肢体倦怠纳呆吐涎沫苔薄白,质紫暗脉濡弦。证属肝血虚滞,脾弱湿困,木遏风僭所致。治以疏肝健脾除湿活血祛风,以当归芍药散加减。处方:当归白术地龙各12克,芍药茯苓各18克,川芎9克,泽泻16克,1日1帖。
5帖之后,面目及右下肢浮肿好转。再进5帖,右侧偏瘫减轻,口眼歪斜好转。守方再服15帖后,手已能握,右下肢肌力Ⅳ度。复以六味地黄丸善后。(云南中医杂志1992;<4>:26~27)
按语:本例缘于肝脾不调。盖肝失疏泄则气郁血瘀,且肝气不调每多郁结横逆之变,致脾气受困,水湿内蕴。继则木郁风动,血菀于上,冲激脑府,致右侧肢体经脉为瘀水阻滞,故偏瘫作矣。方以当归芍药川芎养血理气疏肝。偕泽泻活血利水通络偏瘫白术茯苓健脾四肢,且土实则木气自敛而风平。药后木疏土运,气血条达,水津四布,偏瘫之体复得气煦血濡,故证遁矣。
二十、血虚(寄生虫性贫血)
李兰航医案:黄某某,男,38岁,农民。有钩虫病史已三年,今年入夏以后病情增剧。面色萎黄神疲乏力头昏心悸颜面下肢浮肿舌苔白中腻尖有白花点,脉象濡,大便找虫卵:钩虫卵++。症由粪毒外感,湿困脾虚气血生化乏源,治以当归芍药散加味。处方:当归、炒白芍各10克,川芎5克,苍白术泽泻各10克,茯苓12克,榧子肉20克,白雷丸花槟榔各15克,投皂矾1克(分二次桂元肉包吞)。服上药治疗一月,面色丰腴,诸症消失,大便连续三次找虫卵(一)。(江苏中医杂志1982;(5):37)
按语:祖国医学认为脾虚生湿,湿盛生虫,虫居体内,久必耗伤气血,此时补益气血,仅能扬汤止沸,健脾利湿配以驱虫,去除致病之因,方是求本之治。本方既具补血之功,又有健脾利湿之效,配伍适当的驱虫药使用,临床验证,确为治疗钩、蛔虫病引起贫血症的一张效方。
二十一、水肿
任存德医案:王某,男,50岁,1990年8月5日初诊。周身浮肿。有水肿病史1年,现头面下肢浮肿面色苍白心悸头晕耳鸣乏力纳呆多梦小便少,舌淡苔白脉濡滑。证属水湿困脾,运化无权。治宜利水消肿养血健脾。用当归芍药散加减:云苓15g,白术12g,泽泻9g,薏苡仁30g,白芍10g,当归9g,川芎6g。服6剂后小便增多,浮肿渐消,饮食睡眠均好,继服4剂而愈。(国医论坛1995;(5):15)
按语:脾为湿困,运化无权以致水液停留,溢于肌肤头面浮肿心悸眩晕耳鸣乏力均属胃内停饮。用当归芍药散除取云苓白术泽泻健脾燥湿消肿作用外,亦取其白芍当归川芎活血化瘀作用,加薏苡仁以加强利水健脾消肿之力。
二十二、石淋(泌尿系结石)
张天恩医案:孙某,男,56岁,炊事员。1981年1月13日就诊。素体强健,于本月10号因工作繁忙,精神紧张,突然右侧少腹疼痛,呈阵发性剧痛,可放射至同侧鼠蹊及前阴部,痛时伴尿频尿急小便有时中断。舌质红苔白脉沉弦。化验小便有脓细胞和白细胞,X线拍片提示:右侧输尿管末端O.3×O.4立方厘米和0.6×0.5立方厘米的结石阴影。脉证合参,属石淋。以当归芍药散为汤剂:白术10克,当归茯苓各20克,白芍60克,泽泻30克,川芎15克。水煎服。服一剂后尿出O.3×O.4立方厘米的白色石块,腹痛缓解,服2剂后又尿出O.6×O.5立方厘米的石块,腹痛消失。(陕西中医1985;<7>:315)
按语:据临床报道,当归芍药散治疗泌尿系结石有一定疗效,若加利水排石之品,其效更佳。
二十三、胃脘痛(胃溃疡、浅表性胃炎)
周文川医案:王某某,男,40岁。1982年7月18日初诊。自述三年前因生气引起胃脘隐隐作痛,间断服用胃友、香砂养胃丸等药,病情时轻时重。近月余胃脘疼痛加剧,痛及两胁,餐后为甚,泛酸纳呆大便干结,三日一行。在某医院做纤维胃镜检查:诊断:①胃溃疡(活动期)、②浅表性胃炎。 察患者舌质偏暗,苔黄厚,脉象弦数。证属肝气不舒脾胃滞浊。先与调胃承气汤加味,缓下热结
处方:大黄12克,芒硝15克,青皮10克,川楝子15克,甘草6克,1付,水煎服。翌日复诊:药后便秘得通,结粪后续柏油便盈碗,他证如前。投以当归芍药散加减。处方:当归12克,白芍20克,川芎10克,白术15克,茯苓10克,蒲黄10克,枳壳10克,6付,水煎服。
7月26日三诊:胃脘疼痛减轻,饮食大增,药已中病。上方加太子参15克,砂仁10克,以健脾和胃,扶助正气。续进9付,自觉症状全部消失,大便一日一次,色黄成形,舌转淡红,苔薄白。为巩固疗效,继服上方3付。8月20日胃镜复查'胃底部粘膜轻度水肿溃疡面进入红疤愈合期。大便常规化验:潜血转阴,病告痊愈。(河南中医1985;(6):18)
按语:本病由于肝郁气滞郁而化热,波及肠胃,故见大便干结舌苔黄厚。先与调胃承气汤加味,后以当归芍药散治之者,取《内经》“大小不利治其标,大小利者治其本”之意也。
二十四、泄泻
任存德医案:黄某,男,45岁,1991年2月10日初诊。主诉腹痛泄泻10余天。肠鸣腹泻如注,泻下水样便,伴周身困倦,胸闷纳呆小便短少苔薄白,脉弱。辨属肝脾失调。治宜调和肝脾当归芍药散出入:白术10g,云苓lOg,当归10g,白芍10g,川芎6g。
服6剂而痊愈。(国医论坛1995;<5>:15)
按语:泄泻多由脾胃受病,清浊并走大肠所致。利水能使水湿小便而去,故自愈。本方正是扶脾、健胃、调肝利水之良剂,经临证运用,对急慢性泄泻均有较好的疗效。
二十五、噎膈(食道粘连)
程运文医案:汪某某,男,53岁,农民,1985年6月24日初诊。初起吞咽障碍,饮食稍快或吃硬食物则噎,以后逐渐加重,食面条、馒头及稍硬食物噎膈难下,甚至呕吐胸脘满闷,时唾稀涎,大便溏,舌润滑,舌底静脉瘀张,脉弦细。X线钡餐透视及摄片诊断为“食道上、下
粘连”,经中、西药治疗15天罔效。证属瘀血阻滞水湿内停,瘀水互结,阻塞胸脘,胃失和降。治拟活血利水,方用当归芍药散改汤:当归白芍白术茯苓各20克,川芎泽泻各30克。10剂后,食物噎膈著减,呕吐止,余症缓解。又服20剂,诸症消失。最后用上方做散,早晚各服10克,调治一月后,X线钡餐透视报告“食道上、下粘连消失”。随访两年,113恙未发。(国医论坛1990;<3):12)
按语:唾稀涎、大便溏、舌润滑,水证;胸脘满闷、舌脉瘀张,瘀证。水瘀交结,阻塞胸脘,而发本证,于此用活血利水当归芍药散治疗,颇为对证。

二十六、鼻鼽(过敏性鼻炎)
蒋运祥医案:王某,女,24岁。1986年2月18日初诊。每逢天气骤变或季节交替,即喷嚏不止鼻塞流清涕,时好时差,反复发作已五年。刻诊:形体肥胖神疲乏力头晕,上半身多汗脘闷口淡乏味,月经量多挟有瘀块。舌暗苔薄白脉沉弱。鼻粘膜肿胀,呈深红色。证属脾虚湿阻,气血凝滞,鼻窍不利。治宜健脾利湿活血行滞,佐以疏风通窍。方拟当归芍药散加味:当归、白芷各6克,赤白芍各15克,川芎泽泻各12克,茯苓焦术僵蚕辛夷各9克。每日1剂。4剂后喷嚏明显减少,鼻流清涕亦减。继用5剂,诸证基本消失,精神纳食转佳。再服10剂,诸证皆失,随访2年未发。(江苏中医1989;(6):5)
按语:脉证所现,水、瘀现象明显,果用当归芍药散加宣肺通窍之品而愈。
二十七、肠痈(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
张天思医案:宋某,男,25岁,工人。1981年5月15日初诊。右侧腹痛4年,每因情志刺激则痛发,每年发作3~5次,发作时皆肌注青霉素、链霉素而愈。此次发作3天,呈持续性痛阵发性加剧,伴小腹胀满。舌质正常,苔白微黄脉沉弦。马氏点压痛,反跳痛:阳性。化验白细胞12,000,中性78%。西医诊为“慢性阑尾炎急性发作”,因屡发动员手术而患者拒绝。望其表情痛苦,弯腰行走,诊其小腹弦急,属肠痈。给以当归芍药散为汤剂:当归白芍川芎各10克,茯苓白术各15克,泽泻25克。水煎,6小时服一次。2剂后腹痛明显减轻。化验白细胞8,000,中性70%,继服4剂病告痊愈,追访至今未复发。(陕西中医1985;(7):315)
按语:本案肠痈乃肝经气血郁滞,脾湿郁结于阑门所致,当归芍药散治之有良效,足见本方为腹痛之圣药。
二十八、脉痹(血栓性下肢静脉炎)
倪鹤岐医案:曹某,男,58岁。初起自觉左下肢沉重,继而局部出现条索状硬结,膝关节以下高度水肿,伴有疼痛,舌微红苔薄腻微黄,脉略数。西医诊为血栓性下肢静脉炎,属于中医的“脉痹”的范围。证属湿热互结,阻滞经络气血凝滞所致。治以活血化瘀通络散结,佐以清热利水消肿。药用:当归赤芍各20克,川芎苍术各15克,土茯苓25克,泽泻20克,桃仁红花各15克,牛膝20克,黄芪25克,地龙黄柏各15克。1日1剂,日2次。连服12剂后,左下肢水肿消退,其余各证亦相继消失。(辽宁中医杂志1991;:34)
按语:《金匮·水气病篇》日:“经为血,血不利则为水”。后贤将这种水血互相影响的关系,概括为“血能病水,水能病血”。本病始由湿热扰及血分气血凝滞,阻滞脉络,致局部出现条索状硬结,血瘀则水液不循常轨运行而产生水肿。故遵“血利则水消,,的治疗原则,以活血化瘀为主将本方加桃仁红花协助当归赤芍川芎,加强活血化瘀之功;黄芪益气地龙牛膝通络散结黄柏清湿热。使肿消症除而愈。
二十九、视瞻昏渺(中心浆液性网膜病)
魏承朴医案:牛某,男,45岁,干部。右眼视物变形变小月余,1989年2月14日诊。平素性急,发病前情志不舒。查见:右眼远视力0·6,近视力O.5/30cm。黄斑部水肿渗出,中心反光消失。荧光眼底血管造影提示:右眼中浆(扩大型)。兼见性急易怒胸胁满闷,口苦纳呆口渴不欲饮。舌质暗,苔白腻,脉弦细。西医诊断:右眼中心浆液性网膜病。中医证属:右眼视瞻昏渺(七情郁结型)。治宜舒肝健脾活血利水当归白术茯苓各12克,赤芍20克,川芎6克,泽泻10克,柴胡10克,郁金12克,夏枯草15克。
服6剂,右眼视力O.8,黄斑部水肿渗出大部吸收,中心反光散乱。守方又服6剂,右眼视力1.0,黄斑部水肿渗出消退,中心反光恢复,病瘥。追踪观察至今,未见复发。(国医论坛1990;(6):16)
按语:魏氏报道,用本方治疗中心性浆液性网膜病51例,痊愈36例,好转10例,无效5例,总有效率为90.2%,临床运用时,水肿重者,加大茯苓用量;肝郁重者,加柴胡郁金脾虚甚者,加党参黄芪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