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药学著作,五十二卷,明·李时珍撰,刊于1590年。全书共190多万字,载有药物1892种,收集医方11096个,绘制精美插图1160幅,分为16部、60类。
作者:明 李时珍
共 1820 章节 194.02万+字数
菜部第二十七卷 菜之二 鹿藿
(《本经》下品)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鹿豆(郭璞)、KT 豆(音劳。亦作 )、野绿豆。
时珍曰∶豆叶曰藿,鹿喜食之,故名。俗呼KT 豆,KT 、鹿音相近也。王磐《野菜谱》作野绿豆。《尔雅》云∶ (音卷),鹿藿也。其实 (音纽)。即此。
【集解】《别录》曰∶鹿藿生汶山山谷。
弘景曰∶方药不用,人亦无识者。但葛苗一名鹿藿。
恭曰∶此草所在有之。苗似豌豆,而引蔓长粗。人采为菜,亦微有豆气,山人名为鹿豆也。
保升曰∶鹿豆可生啖。五月、六月采苗,晒干之。
郭璞注《尔雅》云∶鹿豆叶似大豆,蔓延生,根黄而香。是矣。
时珍曰∶鹿豆即野绿豆,又名KT 豆,多生麦地田野中。苗叶似绿豆而小,引蔓生,生、熟皆可食。三月开淡粉紫花,结小荚。其子大如椒子,黑色。可煮食,或磨面作饼蒸食。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蛊毒,女子腰腹痛不乐,肠痈瘰 , 疡气(《本经》)。 止头痛(梁简文《劝医文》)。
(《本经》下品)
【校正】自草部移入此。
【释名】鹿豆(郭璞)、KT 豆(音劳。亦作 )、野绿豆。
时珍曰∶豆叶曰藿,鹿喜食之,故名。俗呼KT 豆,KT 、鹿音相近也。王磐《野菜谱》作野绿豆。《尔雅》云∶ (音卷),鹿藿也。其实 (音纽)。即此。
【集解】《别录》曰∶鹿藿生汶山山谷。
弘景曰∶方药不用,人亦无识者。但葛苗一名鹿藿。
恭曰∶此草所在有之。苗似豌豆,而引蔓长粗。人采为菜,亦微有豆气,山人名为鹿豆也。
保升曰∶鹿豆可生啖。五月、六月采苗,晒干之。
郭璞注《尔雅》云∶鹿豆叶似大豆,蔓延生,根黄而香。是矣。
时珍曰∶鹿豆即野绿豆,又名KT 豆,多生麦地田野中。苗叶似绿豆而小,引蔓生,生、熟皆可食。三月开淡粉紫花,结小荚。其子大如椒子,黑色。可煮食,或磨面作饼蒸食。
【气味】苦,平,无毒。
【主治】蛊毒,女子腰腹痛不乐,肠痈瘰 , 疡气(《本经》)。 止头痛(梁简文《劝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