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类方
简 介:又名《杂病证治类方》、《类方》、《王损庵先生类方》。八卷。明·王肯堂辑。本书是《证治准绳》中的一种。
作者:明 王肯堂
共 188 章节 49.71万+字数

胀满
大承气汤(见大便不通。)
枳术汤《金匮》
枳实(七枚) 白术(二两)
上 咀,以水五升,煮取三升,分温三服。腹中软,即当散也。
防己椒苈丸《金匮》
防己 椒目 葶苈(炙) 大黄(各一两)
末之,蜜为丸,桐子大。先食饮服十丸,日三服,稍增。口中自有津液,渴者加芒硝五钱。
浓朴七物汤《金匮》
浓朴(半斤) 甘草 大黄(各三两) 大枣(十枚) 枳实五枚,锉) 桂枝(三两) 生姜(五两)
水一斗,煮取四升,温服八合,日三服。呕者加半夏五合,下痢大黄寒多者加生姜至半斤。
黄 汤(疑即黄 建中汤。)
平胃散(见中食。) 双解饮子(见疟。)
中满分消丸(东垣) 治中满热胀,有寒者不治。
黄芩(去腐,炒,夏月一两二钱) 黄连(净炒。各五钱) 姜黄 白术 人参(去芦) 甘草(炙) 猪苓(去皮。各一钱) 白茯苓(去皮) 干生姜 砂仁(各二钱) 枳实(炒黄) 半夏(汤泡。各五钱) 浓朴(姜制,一两) 知母(炒,四钱) 泽泻 陈皮(各三钱)
上除茯苓泽泻、生姜外,共为细末,入上三味和匀,汤浸蒸饼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一百丸,焙热,白汤下,食后服。量病患大小加减。
中满分消汤(东垣) 治中满寒胀。
吴茱萸 浓朴 草豆蔻黄柏(各五分) 益智半夏 茯苓 木香 升麻(各三分) 人参 青皮 当归 黄连 泽泻 生姜 麻黄(不去节) 柴胡(梢) 干姜 川乌荜澄茄(各二分)
水二盏,煎至一盏,去滓,稍热服,食前。大忌房劳、酒、面、生冷、硬物、油腻
广术溃坚汤(东垣)
广术(煨) 黄连 柴胡(去芦) 甘草(生用) 神曲(炒) 泽泻(各三分) 陈皮(去白) 吴茱萸(汤泡)青皮(去白) 升麻(各二分) 黄芩(去黑皮) 草豆蔻仁(煨) 浓朴(姜制) 当归(梢) 益智仁(各五分)红花(二分) 半夏(七分) 如渴加葛根(四分)。
水二盅,先浸药少时,煎至一盅,稍热服。忌酒、湿面
半夏浓朴汤
半夏(一钱) 浓朴(八分) 炒曲(六分) 当归梢 猪苓 京三棱 升麻(各四分) 肉桂 苍术白茯苓 泽泻 橘皮 生黄芩 草豆蔻生甘草 柴胡(各三分) 木香 青皮(各二分) 吴茱萸 干生姜 黄连(各一分) 红花苏木(各半分) 桃仁(七个) 昆布(少许) 渴加葛根(三分)。
水二盅,煎至一盅,去渣,稍热服。二服后,前证又减一半,却于前药中加减服之。
通幽汤 润肠丸(俱见大便不通。)
沉香交泰丸
沉香 橘红 白术(各三钱) 浓朴(姜制,五钱) 吴茱萸(汤泡) 枳实(麸炒) 青皮(去白) 木香白茯苓 泽泻 当归(各二钱) 大黄酒浸,一两)
为细末,汤浸蒸饼为丸,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八十丸,温汤下。微利为度。
木香顺气汤(《宝鉴》) 治浊气在上,则生 胀,两胁刺痛脉弦而细者。
木香 苍术 草豆蔻(面裹煨。各三分) 浓朴(制,四分) 青皮 益智陈皮 泽泻白茯苓(去皮) 半夏 干生姜 吴茱萸(汤泡。各二分) 当归 人参(各五分) 升麻 柴胡(去芦。各一钱)
水二盏,煎至一盏,去粗温服,食前。忌生冷、硬物。
木香塌气丸中满腹胀下焦虚损者。
萝卜子(炒) 陈皮(去白,各五钱) 胡椒(二钱) 草豆蔻(面裹煨) 木香 青皮(各三钱) 蝎梢去毒,二钱半)
为细末,面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温米饮下。忌油腻,服白粥百日,重者一年。小儿丸如麻子大,桑白皮汤下十丸,日三服。大人阴囊红肿冰冷,须用青盐干姜白面各三钱,水和膏,摊纸上涂贴。
《元戎》木香塌气丸 治单腹胀。
丁香 胡椒(各二钱) 郁李仁(四钱) 蝎尾 木香 槟榔(各半两) 枳实 白牵牛(各一两)
为细末,饭丸绿豆大。每服十丸至十五丸,陈皮、生姜汤任下。
木香 治单腹胀木香 青皮 白术 姜黄 草豆蔻(各半两) 阿魏 荜澄茄(各一两)
为细末,醋糊丸,如绿豆大,每服二十丸,生姜汤送下。
藿香正气散(见中风。) 五膈宽中散(见反胃。) 木香流气饮 沉香降气汤(俱见气。)
香砂调中饮食所伤脾胃呕吐胸满嗳噫,或胸腹胀痛
藿香 砂仁(各一钱二分) 苍术(二钱,米泔浸一宿,炒) 浓朴(姜制) 陈皮 半夏 茯苓青皮 枳实(麸炒。各一钱) 甘草(三分) 大便泻,去枳实青皮,加曲、 、山楂、肉果黄连。)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分心气饮
紫苏梗(一钱半) 青皮 芍药 大腹皮 陈皮(各一钱) 木通 半夏(各八分) 官桂(六分)赤茯苓 桑皮(炒。各五分)
水二盅,姜三片,灯芯十茎,煎八分,食前服。
紫苏子汤《济生》) 治忧思过度,致伤脾胃心腹膨胀喘促烦闷肠鸣气走,漉漉有声大小便不利脉虚紧涩。
紫苏子(炒,捶碎,一钱) 大腹皮 草果半夏(制) 浓朴(制) 木香 陈皮(去白) 木通白术 枳实(麸炒。各一钱) 人参(五分) 甘草(炙,三分)
水一盅半,姜五片,煎八分,食远服。
橘皮
橘皮 浓朴(姜制。各一钱半) 猪苓 泽泻 白术(各一钱二分) 槟榔 赤茯苓 陈皮半夏 山楂肉 苍术 藿香 白茯苓(各一钱) 木香(五分) 滑石(三钱)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大异香散
三棱 蓬术 青皮 半夏 陈皮 藿香 桔梗 枳壳(炒) 香附(炒) 益智(各一钱半)甘草(炙,半钱)
上分作二帖,每帖用水二盅,生姜三片,枣一枚,煎至一盅,去渣,食远服。
半夏
半夏(汤泡) 陈皮 茯苓 桔梗 槟榔 甘草(各等分)
上锉碎,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生姜三片,煎至八分,去滓,食前温服。
人参芎归汤《直指》) 治烦躁喘急,虚汗厥逆,小便赤,大便黑,名血胀。
人参 辣桂(去粗皮) 五灵脂(炒。各二钱五分) 乌药 蓬术(煨) 木香 砂仁 炙甘草(各半两) 川芎 当归 半夏(汤泡。各七钱五分)
上 咀,每服一两五钱,生姜五片红枣二枚,紫苏四叶煎,空心服。
七气消聚散
香附米(一钱半) 青皮 蓬术 三棱(俱醋炒枳壳(麸炒) 木香 砂仁(各一钱) 浓朴(姜制)陈皮(各一钱二分) 甘草(炙,四分)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参术健脾
人参 白茯苓 陈皮 半夏 缩砂仁 浓朴(姜制。各一钱) 白术(二钱) 炙甘草(参分)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服。加曲、 、山楂肉消胀尤妙。
桃仁承气汤 抵当汤(俱见蓄血。)
当归活血
赤芍生地黄 当归须(酒洗。各一钱半) 桃仁(去皮尖,炒) 红花(酒洗) 香附童便浸。各一钱) 川芎 牡丹皮 玄胡索 蓬术(各八分,炮) 三棱(炮) 青皮(各七分)
水二盅,煎七分,空心服。
补中益气汤(见劳倦。)
化滞调中
白术(一钱五分) 人参 白茯苓 陈皮 浓朴(姜制) 山楂肉 半夏(各一钱) 神曲(炒)麦芽(炒。各八分) 砂仁(七分 胀甚者,加萝卜子炒一钱,面食伤尤宜用。)
水二盅,姜三片,煎八分,食前服。
参苓白术散(见滞下。) 胃风汤(见下血。) 人参生脉散 葶苈大枣泻肺汤(俱见喘。)
小青龙汤(见咳嗽。)
枳壳《本事》) 治五种积气,三焦痞塞胸膈满闷呕吐痰逆口苦吞酸。常服顺气宽中,除 癖,消积聚。
枳壳 三棱 陈皮 益智莪术 槟榔 肉桂(各一两) 干姜 浓朴 甘草 青皮肉豆蔻 木香(各半两)
咀,每服三钱,水一盏,姜、枣同煎至七分,热服,不拘时。
索氏三和汤三倍加白术
白术 浓朴 陈皮(各三两) 槟榔 紫苏(各二两) 木通 甘草 海金砂 大腹皮 白茯苓 枳壳(各一两)
上水煎服。
桂枝芍药麻黄附子细辛
桂枝 生姜(各三两) 甘草(一两) 大枣(十二个) 麻黄 细辛(各二两) 附子(一个,炮)
上七味,以水七升,先煮麻黄,去上沫,纳诸药,煮取二升,分温三服。当汗出如虫行皮中即愈。
加味枳术汤 治气为痰饮所隔,心下坚胀,名曰气分。(歌云:气分中满胸痹,三者虽殊皆此类。胸痹气实中满虚,气分挟饮兹为异。趺阳微迟寸迟涩,两处推求病端的。阴气不通则骨疼,阳气不通身冷剧。阴气前通痹不仁,阳气前通恶寒栗。阴阳相得气乃行,气转即散分虚实。实则失气虚遗尿腹满肠鸣何以疗。心下坚大似旋盘,桂附术汤为最妙。)
枳壳(麸炒) 辣桂 紫苏茎叶 陈皮 槟榔 桔梗 白术 五灵脂(炒) 木香(各二钱半)半夏 茯苓 甘草(各五钱)
上 咀,每服五钱,水二盏,生姜三片,煎至一盅,去滓,食前温服。
调荣饮 治血分(见水肿。)
夺命丹瘀血入衣胞,胀满难下,急服此药,血即消,衣自下。
附子(半两,炮) 牡丹皮(一两) 干漆(一两,碎之,炒令烟尽)
为细末好醋一升,大黄末一两,同熬成膏,和药丸如桐子大。温酒吞五七丸。
黑神散(见鼻衄。)
椒仁丸 治先因经水断绝,后至四肢浮肿小便不通,血化为水。
椒仁 甘遂 续随子(去皮,研) 附子(炮) 郁李仁 黑牵牛(炒) 五灵脂(研碎) 当归 吴茱萸 延胡索(各五钱) 芫花(醋浸,一钱) 青(十枚,去头翅足,同糯米炒黄,去米不用) 斑蝥(十枚,去头足翅,糯米炒黄,去米) 胆矾 信砒(各一钱) 石膏(二钱)
上为末,面糊为丸,如豌豆大。每服一丸,橘皮汤下。此方药难峻厉,所用不多,若畏而不服,有养病害身之患,常治虚弱之人,亦未见其有误也。
人参丸 治经脉不利,化为水,流走四肢,悉皆肿满,名曰血分。其候与水相类,若作水治之,非也,宜用此。
人参 当归 大黄(湿纸裹,饭上蒸熟,去纸,切,炒) 桂心 瞿麦赤芍白茯苓(各半两) 葶苈(炒,另研,一钱)
上为末,炼蜜丸,如桐子大。每服十五丸,加至二三十丸,空心饮汤下。
露丸(《宝鉴》) 治寒伤于内,气凝不流,结于肠外,久为 瘕,时作疼痛,腰不得伸。
京三棱 蓬莪术(二味各一两,并酒浸,入巴豆三十粒,切碎,同炒深黄色,去巴豆不用) 干漆(洗去腥,炒烟尽) 川乌(炮,各半两) 砂(四钱,另研) 轻粉(一钱,另研) 茴香(盐炒) 青皮(去白) 雄黄(另研) 穿山甲(炒。各三钱) 麝香(五分,另研)
为细末,研匀,生姜汁煮面糊和丸,如梧子大。每服二十丸至三十丸,生姜汤送下,温酒亦得,空心食前。
木香通气散(《宝鉴》) 治寒气结瘕,腹大坚满痛不可忍
木香 戎盐(炒) 京三棱(炮。各半两) 浓朴(一两,姜制) 枳实(麸炒) 甘草(炙。各三钱) 干姜(炮) 蓬术(炮。各二钱)
上为末,每服三钱,淡生姜汤调下,食前。
见 丸(《宝鉴》) 治寒气客于下焦血气闭塞而成瘕聚,坚大久不消者。
附子(炮,去皮脐,四钱) 鬼箭羽 紫石英(各三钱) 泽泻 肉桂 玄胡索 木香(各二钱)槟榔(二钱半) 血竭(一钱半,另研) 水蛭(一钱,炒烟尽) 京三棱(五钱,锉) 桃仁(三十粒,汤浸,去皮尖,麸炒,研) 大黄(二钱,锉,用酒同三棱浸一宿,焙)
上十三味,除血竭、桃仁外,同为末,入另研二味和匀,用元浸药酒打糊丸,如桐子大。每服三十丸,淡醋汤送下,食前,温酒亦得。
和血通经(《宝鉴》) 治妇人室女受寒,月事不来,恶血积结,坚硬如石。
当归 京三棱(炮,各五钱) 广术(炮) 木香 熟地肉桂(各三钱) 红花 贯众 苏木(各二钱) 血竭(一钱,另研)
上十味,除血竭外,同为细末和匀,每服三钱,热酒一盏调下,食前。忌生冷及当风大小便
附方
小温中丸(丹溪) 治胀是脾虚不能运化不可下之。
陈皮 半夏(汤泡,去皮脐) 神曲(炒) 茯苓(各一两) 白术(二两) 香附子(不要烘晒) 针砂(各一两半,醋炒红) 苦参(炒) 黄连(炒,各半两) 甘草(三钱)
上为末,醋、水各一盏,打糊为丸,如桐子大。每服七八十丸,白术六钱,陈皮一钱,生姜一片,煎汤吞下。虚甚加人参一钱,各用本方去黄连,加浓朴半两。忌口。病轻者,服此丸六七两,小便长。病甚服一斤,小便始长。
禹余粮丸《三因》) 治十种水气,脚膝肿,上气喘满小便不利,但是水气,悉皆主之。
(许学士及丹溪皆云:此方治膨胀之要药。)
蛇含石(大者三两,以新铁铫盛,入炭火中烧蛇黄与铫子一般红,用钳取蛇黄倾入醋中,候冷取出,研极细) 禹余粮石(三两) 真针砂(五两,先以水淘净炒干,入余粮一处,用米醋二升,就铫内煮醋干为度,后用铫并药入炭中烧红,钳出倾药净砖地上,候冷研细)
以三物为主,其次量人虚实,入下项。(治水多是取转,惟此方三物,既非大戟甘遂、芫花之比,又有下项药扶持,故虚人老人亦可服。)
羌活 木香 茯苓 川芎 牛膝(酒浸桂心 白豆蔻(炮) 大茴香(炒) 蓬术(炮) 附子(炮) 干姜(炮) 青皮 京三棱(炮) 白蒺藜 当归酒浸一宿。各半两)
上为末,入前药拌匀,以汤浸蒸饼,捩去水,和药再杵极匀,丸如桐子大。食前温酒白汤送下三十丸至五十丸。最忌盐,一毫不可入口,否则发疾愈甚。但试服药,即于小便内旋去,不动脏腑,病去日日三服,兼以温和调补气血药助之,真神方也。
木香化滞散 破滞气,治心腹满闷。
木香 姜黄 青皮(去白) 缩砂仁(去壳) 人参 槟榔 白术(各二钱) 白豆蔻(去壳) 藿香橘皮 大腹白茯苓(去皮) 白檀桔梗(各五分) 甘草(炙,四分)
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煎至一盏,稍热服,食前,沸汤点服亦可。忌生冷硬物。
导气丸 治诸痞塞,关格不通腹胀如鼓大便结秘,小肠肾气等疾,功效尤速。
青皮(用水蛭等分同炒赤,去水蛭) 莪术(用虻虫等分同炒赤,去虻虫胡椒茴香炒,去茴香三棱干漆炒,去干漆槟榔斑蝥炒,去斑蝥赤芍川椒炒,去川椒干姜( 砂炒,去 砂)附子青盐炒,去青盐茱萸牵牛炒,去牵牛石菖蒲(桃仁炒,去桃仁)
上各等分,锉碎,与所制药炒熟,去水蛭等不用,只以青皮等十味为细末,酒糊为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五十丸,加至七十丸,空心用紫苏汤送下。
三棱煎丸) 治心腹坚胀,胁下满硬,胸中痞塞,喘满短气。常服顺气消积滞,除膨胀
京三棱(生,半斤,捣为细末,以酒三升,于银石器内熬成膏杏仁(汤炮,去皮尖,炒令黄色干漆(炒烟尽) 麦 (炒。以上各三两) 青皮(去白) 萝卜子(炒) 神曲(炒。以上各二两) 砂(飞研,一两)
为细末,以三棱膏和丸,如桐子大。每服二十丸,食后温米饮送下。
沉香腹胀气喘坐卧不得。
沉香 木香(各二钱半) 枳壳(麸炒) 萝卜子(炒。各三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温胃忧思聚结,脾肺气凝,阳不能正,大肠胃气不平,胀满,上冲咳,食不下脉虚而紧涩。
附子(炮,去皮脐) 浓朴(去皮,生用) 当归 白芍人参 甘草(炙) 橘皮(各一钱半) 干姜(一钱一分) 川椒(去闭口,炒出汗,三分)
上作一服,水二盅,姜三片,煎至一盅,食前服。
木通饮胁肋刺痛膨胀小便赤涩大便不利,或浮肿
木通 陈皮 紫苏甘草(炙。各三钱)
上作一服,水二盅,生姜三片,红枣二枚,灯芯十茎,煎至一盅,不拘时服
参香散一切气脾虚作胀,痞气
人参 官桂 甘草(炙。各七分) 桑白皮 桔梗 陈皮 枳实(麸炒) 麦门冬(去焙干。各四钱)
上为极细末,用雄猪胆汁炼为丸,黑狗胆汁尤妙,丸如梧桐子大。每服七八分,重者一钱,五更酒送下,块消即止,不必尽剂。
孙一奎曰:予在吴下时,有吴生讳震者,博雅君子也。一日偶谈及鼓胀,乃诘予曰:鼓有虫否乎?予卒不敢应,俯思久之,对曰:或有之。《本事方》云:脐腹四肢悉肿者为水,但只腹胀而四肢不甚肿者为蛊。注谓:蛊,即鼓胀也。由是参之,古人曾以蛊、鼓同名矣。且蛊以三虫为首,岂无旨哉。愚谓鼓胀,即今云气虚中满是也。以其外坚中空,腹皮绷急,有似于鼓,故以鼓胀名也。彼蛊证者,中实有物,积聚已久,理或有之。吴生曰:子质何其敏也。予堂嫂病鼓三载,腹大如箕,时或胀痛,四肢瘦削,三吴名剂,历尝不廖,吴俗死者,多用火葬,烧至腹,忽响声如炮,人皆骇然,乃见虫从腹中爆出,高二三丈许,烧所之天为昏,俄而坠地,细视之皆蛔也,不下千万数,大者长尺余,虫腹中复生小虫,多者十五六条,或十数条,或五六条,虫在人腹中蕃息若此,曷不令人胀哉?惜乎诸书未有言及者。予闻之恍然,如梦始觉,然犹未亲见其异也。岁万历癸巳,赴督漕理刑吴比部之召而至淮阴,有王乡宦者,其子年十六,新娶后腹胀大,按之有块,形如稍瓜,四肢瘦削,发热昼夜不退,已年半矣。医惟以退热消胀之剂投之,其胀愈大,其热愈炽,喉中两耳俱疮,余诊视之,脉滑数,望其唇则红,其腹则疼,又多嗜肥甘,余思诸凡腹疼者,唇色淡,不嗜饮食,今若此者,得非虫乎?投以阿魏积块丸,服之果下虫数十,大者二,一红一黑,长尺余,虫身红线自首贯尾,虫腹中有虫,大者数条,小者亦三四条,虫下则热渐减,胀渐消,三下而愈,益信前闻之不虚也。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