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幼科
简 介:中国汉医儿科著作。《证治准绳》中的,又名《幼科准绳》。九卷。刊于1602年。本书综括整理中国明代以前有关儿科文献编成。 医家以幼科为最难,谓之哑科,谓其疾痛不能自陈说也,称黄帝之言曰∶吾不能察其幼小为别是一家料理耳。
作者:明 王肯堂
共 187 章节 65.83万+字数

辨疑似
〔钱〕伤寒,男,体重,面黄。女,面赤喘息急。各憎寒,口中气热,呵欠顿闷项急。疮疹则腮赤躁,多喷嚏,悸动昏倦,四肢冷伤寒发散之。疮疹当温平之,有大热者宜解毒。昏睡、喜嚏、悸者将发疮疹
〔垣〕辨 证:呵欠喷嚏,睡中急惊,耳尖冷,眼涩。辨伤寒:口热,口中醋气,奶瓣不消,腹中疼痛。〔蔡〕或传染,或伤风,或伤食,或痘疹,其证不一。
头与肢节疼痛无时者,为时疫传染热也。面赤汗出鼻流清涕者,为伤风热也。午后发热,头与肚热,上额有纹者,为伤食热也。乍寒乍热呵欠顿闷,惊悸咳嗽嚏喷,两腮赤红, 凉耳凉者,为痘疹热也。浑身壮热,妄言鬼神,口鼻衄血,惊搐不止,几死而复生,为痘疹实热在内也。
〔钱〕疮疹候,面燥腮赤,目胞亦赤,呵欠顿闷,乍凉乍热,咳嗽嚏喷,足稍冷,夜卧惊悸多睡,此疮疹症天行之病也。疮疹始出之时,五脏证见,惟肾无候,但见平证尔,尻凉耳凉是也。尻耳俱属于肾,其居北方,主冷也。
〔张〕痘之始发,有因伤风伤寒而得者,有因时气传染而得者,有因伤食呕吐而得者,有跌扑惊恐蓄血而得者,或为窜眼惊搐如风之证,或口舌咽喉肚疼痛,或烦躁狂闷昏睡,或自汗,或下利,或发热,或不发热,证候多端,卒未易辨,须以耳冷、尻冷、足冷、鼻尖冷验之,并视其耳后有红筋赤缕者为真。又,脉洪大而弦数,诊脉之际,身略战动,是其证也。
歌曰:五指稍头冷,惊痫不可安,若还中指热,必定是伤寒。中指独自冷,麻痘正相干,男左女右别,分明仔细看。
秘法,凡入门看痘,未知是否,但见心窝皮肤内有红色,两耳尖冷,耳筋红。
见此,痘征也。看耳筋法,未出之先紫筋者不治,预以凉血解毒之剂治之,亦有愈者。若二便秘结,宜先通利。大红者可治而愈,水红者不药而愈,桃红者分轻重治之。分男左女右看。
〔验热时候〕〔钱〕始发潮热三日以上,热晕入皮肤,即发疮疹而不甚多者,热留皮腠之间,潮热随脏出,如早食潮热不已,为水泡之类也。〔张〕痘疮皆因发热而出,即其热之有时,可知其自何脏发出,寅卯辰时潮热者属肝,当出水泡。巳午未时潮热者属心,当出 疮。申酉戌时潮热者属肺,当为脓泡。亥子丑时潮热者属脾,当出疹子。
〔用药验是否〕〔王〕验 (此所谓 ,即痘也)法,若三日未觉形迹,当以生酒涂身上,时时看之,状如蚤痕者是也。或曰伤寒伤食潮热,与 疹不能辨者,宜以辛凉之剂调之,五日以里发出即汗,五日以外无者非 也,各随应见而治之。
〔验证施治〕〔阎〕治小儿壮热昏睡,伤风风热疮疹伤食皆相似,未能辨认间,服升麻葛根汤、惺惺散、小柴胡汤甚验,盖此数药通治之,不致误也。
伤食大便酸臭不消化,畏食或吐,宜以药下之。海藏云:宜以药下之者,当察其所伤何物,生硬寒热不等,不可遽以巴豆之类大毒之药下之。升麻葛根太阴阳明也。惺惺散治风热咽不利,脾不和,少阳渴,小便不利也。小柴胡汤往来寒热胸胁微痛少阳也。然欲知其经,当以脉别之。小儿耳冷尻冷,手足乍暖乍凉,面赤,时嗽时嚏,惊悸,此疮疹欲发候也,未能辨认间,服升麻汤、消毒散,已发未发皆宜服,仍用胡荽酒、黄柏膏。暑月烦躁,食后与白虎汤玉露散。热盛,与紫雪咽喉生疮,与甘桔汤、甘露散。余根据前说,大人小儿同治法,惟大小不同耳。海藏云:消毒散,太阳药也。白虎汤,治身热目疼鼻干不得卧阳明药也
甘露散,肺肾药也。甘桔汤,少阳药也,紫雪天冬麦冬黄芩生地,为血剂
玉露散,肺肾药也,石膏寒水石,为气剂。以上五方,皆泻时暑之药。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