证治准绳·幼科
简 介:中国汉医儿科著作。《证治准绳》中的,又名《幼科准绳》。九卷。刊于1602年。本书综括整理中国明代以前有关儿科文献编成。 医家以幼科为最难,谓之哑科,谓其疾痛不能自陈说也,称黄帝之言曰∶吾不能察其幼小为别是一家料理耳。
作者:明 王肯堂
共 187 章节 65.83万+字数

吐泻
〔曾〕小儿吐泻并作,即名霍乱,有心痛而先吐者,有腹痛而先泻者,莫不由中焦而作。上焦主纳而不出,中焦主腐化水谷而生荣卫,灌溉百骸,下焦分别水谷,主出而不纳,脾居中州,胃为水谷之海,乳哺入胃,脾能克化,然后水谷分(脐上一寸有分水穴)传变得宜,岂有吐泻之患。凡小儿吐泻,皆因六气未完,六淫易侵,兼以调护失宜,乳食不节,遂使脾胃虚弱清浊相干蕴作而然。有先泻而后吐者,乃脾胃虚冷,其候先泻白水,吐亦不多,口气缓而神色慢,额前有汗,六脉沉濡,此为冷也。
先吐而后泻者,乃脾胃有热气促唇红,吐来面赤脉洪而数,渴饮水浆,此为热也。冷热之分,要须详审。〔娄〕吐泻昏睡露睛者,胃虚热,钱氏白术散和中散、主之。吐泻昏睡不露睛者,胃实热,钱氏玉露散、河间益元散、主之。〔薛〕手足指冷者,脾气虚寒也,用异功散加木香伤风吐泻者,风木克脾土也,亦用前药。若饮热乳而泻黄者湿热壅滞也,用四苓散。如不愈或反甚者,元气复伤也,用白术散。泻而腹中重坠者,脾气下陷也,用补中益气汤。若服克滞之剂,而腹中窄狭者,脾气虚痞也,用六君子汤。若面黄泻青,脾虚而肝乘之也,用六君柴胡升麻木香。若多噫泻黄,心脾气虚也,用六君炮姜升麻。生下半月旬日内吐者,止宜调治其母,恐婴儿脏腑脆弱,不胜药饵故也。
夏秋治里
〔钱〕小儿初生三日内吐泻壮热不思乳食大便乳食不消或白色,是伤寒当下之和胃,下用白饼子(癖),和胃益黄散(脾)主之。
儿生三日以上至十日吐泻身温凉,不思乳食大便青白色,乳食不消,此上实下虚也。更有五脏兼见证,肺,睡露睛喘气。心,惊悸饮水。脾,困倦饶睡。肝,呵欠烦闷。肾,不语畏明。当先视儿兼藏证,先泻其所实者,而补其虚,如脾虚益黄散主之,此二证多病于秋夏也。
五月夏至后,吐泻身壮热者,此热也,盖小儿脏腑十分中九分热也。或因伤热乳食不消,泻深黄色玉露散主之。
玉露散(一名甘露散)
寒水石(半两,软而微青黑,中有细纹者) 生甘草(一钱) 石膏(半两,坚白而有墙壁,手不可析者,如无,以方解石代之,坚白似石膏,敲之段段皆方者是)
上,同为细末。每服一字或五分一钱,食后温汤调下。(海藏云:非肾热相火大盛者,不宜服此)
六月大暑后,吐泻身大温而似热,脏腑中六分热、四分冷也,吐呕乳食不消,泻黄白色,似渴或食乳或不食乳,食前少服益黄散,食后多服玉露散。广亲宫五太尉,病吐泻不止米谷不化。众医用温药,一日而加喘、吐不定。钱氏曰,当以凉药治之,所以然者,谓伤热在内也,用石膏汤三服并服之。众医皆言吐泻多而米谷又不化,当补脾,何以用凉药。王信。众医皆用补脾丁香散三服。钱医后至,曰不可服此,三日后必腹满身热,饮水吐逆。三日外,果如所言。所以然者,谓六月热甚,伏入腹中,而令引饮,热伤脾胃,即大吐泻也,医又行温药,使上焦亦热,故喘而引饮,三日当甚。众师不能治。复召钱至,见其热证,以白虎汤发热)三服,更以白饼子下之,一日减药二分,二日三日又与白虎汤各二服,四日用石膏汤一服,及旋合麦门冬黄芩脑子牛黄天竺黄茯苓,以朱砂为衣,服五丸,竹叶汤化下,热退而安。
七月立秋后,吐泻身温,脏腑中三分热、七分冷也,不能食乳,多似睡,闷乱,哽气长出气,睡露睛,唇白多哕,欲大便不渴。食前多服益黄散,食后少服玉露散。广亲宫七太尉七岁,病吐泻,是时七月,其证全不食而昏睡,睡觉而闷乱,哽气干呕大便或有或无,不渴。众医作惊治之,疑睡故也。钱曰,先补脾,后退热,与使君子丸(疳)补脾石膏退热,次日又以水银硫黄末研和,以姜水调下一字。钱曰凡吐泻,五月内九分下,而一分补,八月内九分补、而一分下,此者是脾虚泻,医妄治之,至于虚损,下之即死,即当补脾,若以使君子丸,恐缓,已又留温胃益脾药治之。医者李生曰,何食而哕?钱曰脾虚津少即呕逆。曰何泻青褐水?曰肠胃至虚,冷极故也。钱治而愈。
八月秋分后,吐泻身冷无阳也,不能食乳,干呕哕,泻青褐水,当补脾益黄散主之,不可下也。
〔田〕凡小儿盛暑吐泻邪热下焦则泻,在上焦则吐,亡津必渴,用玉露散,虽吐,时时与啜之,过三日必愈。
身热脉大,小便黄,用五苓、益元各半,热汤调,温服之。如身凉脉细小便青,早晨益黄散午后玉露散。如过四五日困弱,宜异功散和中散、开胃丸。
〔洁〕如有风而泻,用防风羌活(谓吐泻,兼肝病风搐拘急也。有热而泻,用黄连黄芩大黄(谓吐泻,兼心病身热也)。有寒而泻,用附子(谓吐泻,兼肾病身冷,或足胫寒而逆也)。有湿而泻,用白术茯苓(谓吐泻,兼本脏脾病多睡体重昏倦也)。有肺病而泻用芍药桂心定喘麦冬人参,甚者多槟榔大便不通大黄(谓吐泻,兼肺病喘嗽也)。更详看病新旧,新则止之,久则有肠风之患,宜推陈致新,法当宣风散(痘发热)导过后,用入脏君臣药调之,宜益黄散
〔曾〕有小儿盛夏初秋,遇夜乘风,渴而饮水,过餐生冷果物,攻激肠胃,遂乃暴吐暴泻,传作手足俱痹,筋挛而痛,痛则神志不宁,以惊证治之,误矣。所谓筋遇寒则引缩,又以阳明养宗筋,属胃与大肠,因内伤生冷饮食外感风邪吐泻交作,胃气因虚,不能养其宗筋,亦致挛急,此证口气温,面色惨,脉沉缓,再以手按两膝腕下,见筋缩而引于皮间,是其候也。治以理中汤加附子半生半炮,水姜熟煎,空心温服,更详虚实冷热,为治可也。有数岁小儿忽患吐泻,始自夏秋昼近极热之地,解衣乘凉,夜卧当风之所致,盖先感热,后感冷,阴阳相搏,气射中焦,名为霍乱。《活人书》用香薷散调治,以其能分别水谷,升降阴阳。又曰:热多欲饮水五苓散寒多不饮水者理中丸。详此治法,得非欲平中焦乎。〔薛〕凡暑令吐泻手足指热,作渴饮冷者,属阳证,宜清凉之剂。手足指冷,作渴饮热者,属阴证,宜温补之剂。凡病属阴证误用寒凉者,死则手足青黯,或遍身皆然。
香薷 治夏秋脏腑冷热不调饮食不节,吐痢心腹疼痛发热烦闷
香薷(三两) 白扁豆 浓朴(各一两半) 生甘草(二两)
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煎服。
车前子 治暑月霍乱吐泻烦闷引饮不止小便不利。
白茯苓 猪苓 香薷 车前子(炒) 人参(各等分)
上为末。灯心汤调下。
不换金正气散脾胃不和寒热往来,脏腑虚热霍乱吐泻
浓朴(姜制) 藿香 陈皮 半夏 苍术米泔浸) 甘草(炙。各等分)
上每服二三钱,姜枣水煎服。
二顺散中暑霍乱吐泻烦闷燥渴小便赤涩便血肚疼
猪苓 泽泻 茯苓 白术 甘草(炙) 官桂 干姜 杏仁(各一两,去皮尖双仁,炒)
上为末。每服半钱,不拘时,水调下,或水煎服。
六和汤心脾不和,气不升降霍乱吐泻咳嗽胸满,头目疼痛,嗜卧倦怠,并阴阳不分,冒暑伏热烦闷成痢,中酒作渴,心逆畏食。
人参(去芦) 砂仁 甘草(炙) 杏仁(泡去皮尖) 半夏(汤煮透,锉,焙干。各一两) 白扁豆(炒熟,锉去壳,一斤,碎切,烂杵,拌匀,酿、经一宿,焙干藿香 赤茯苓(去皮) 木瓜(各二两) 香藿 浓朴(去粗皮,姜制,慢火焙干。各四两)
上,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二片,枣一枚,煎七分,无时温服。或入盐半字同煎。
冬春治表
〔钱〕伤寒吐泻,身温乍凉乍热,睡多气粗大便黄白色,呕吐乳食不消,时咳嗽,更有五脏兼见证,当煎入脏君臣药,先服大青膏,后服益黄散。如先曾下,或无下证慎不可下,此乃脾肺受寒,不能入脾也。(洁古云,身温吐泻咳嗽,是风木入于脾,母虚,其子亦弱,法当煎槟榔豆蔻汤下大青膏,后服益黄散。)
伤风吐泻身热多睡能食乳,饮水不止吐痰大便黄水,此为胃虚热渴吐泻也,当生胃中津液,以止其渴,止后,用发散药。止渴多服白术散,发散大青膏主之。(洁古云,吐泻身热而渴、小便少者,五苓散主之,身热而呕者,当服白术散,后煎槟榔木香汤下大青膏。)
伤风吐泻身凉吐沫,泻青白色,闷乱不渴,哽气长出气,睡露睛,此伤风荏苒轻怯,因成吐泻,当补脾,后发散补脾益黄散发散大青膏主之。此二证多病于春冬也。(洁古云,身凉吐泻不渴者、则知为寒,煎附子桂枝汤、下大青膏)
大青
天麻(末,一分) 白附子(末,生,一钱半) 蝎尾去毒,生,半钱) 朱砂(研,一字匕) 青黛(一钱,研) 麝香(一字匕) 乌蛇稍肉(酒浸焙干,取末,半钱) 天竺黄(一字匕,研)
上,同再研细,生蜜和成膏。每服半皂子大至一皂子大,月中儿粳米大,同牛黄膏、温薄荷水,化一处服之,五岁以上,同甘露散服之。
小儿伤于风冷,病吐泻,医谓脾虚,以温补之,不已,复以凉药治之,又不能散,谓之本伤风,医者乱攻之,因脾气积虚,内不能散,外不能解,至十余日,其证多睡露睛身温,风在脾胃,故大便不聚而为泻,当去脾间风,风退则痢止,宣风散主之。后用使君子丸补其胃。亦有诸吐痢久不瘥者,则脾虚生风,而成慢惊矣。
〔海〕吐泻过多,脾胃虚乏,欲生风候者。四君子加白附子减半,生姜煎服。
守胃散阴阳不和吐泻不止,预防风证,常调脾胃进饮食
人参(去芦) 白术 白茯苓(去皮) 山药(去黑皮) 干葛 扁豆(炒,去壳) 南星(锉碎,瓦器盛,东壁土同酷煮少时,滤干,切片,焙)甘草 藿香(去梗) 防风(去芦) 天麻(各半两)
上锉。每服二钱,水一钟,姜二片,冬瓜子仁五十粒掐碎,煎七分,空心温服。
泻不止,入沉香白豆蔻同煎。
钓藤吐利脾胃气虚生风。
钓藤钩(二钱) 蝉壳 天麻 防风 蝎尾去毒人参(各半两) 麻黄 僵蚕(炒) 甘草(炙) 川芎(各二钱五分) 麝香(五分)
上为末。水煎服。虚寒,加附子一钱。
身热泻黄多渴为热宜凉剂
曾氏云:先吐而后泻者,乃脾胃有热气促唇红,吐来面赤脉洪而数,渴饮水浆,此为热也。钱氏以吐泻身热、泻黄、多渴热病治,在夏秋用玉露散益黄散相间服,在春冬用白术散、大青膏相间服。
〔钱氏〕玉露散(方见前)
〔李刚中〕治夏秋吐泻
黄连一两,入虢丹一两,炒丹焦,为细末,面糊丸,如芥子,服二三十粒,壁土姜汤吞。更量数服,不妨。
〔丹溪〕治小儿周岁,吐乳腹泻
白术 滑石末(各三钱) 干姜(一钱) 陈皮 甘草(炙。各五分)上为粗末。煎服。
肢冷泻青不渴为寒宜温药
曾氏云:先泻而后吐者,乃脾胃虚冷,其候先泻白水或白冻,吐亦不多,口气缓而神色慢,额前有汗,六脉沉濡,此为冷也。钱氏以吐泻身凉、泻青、不渴作寒病,在秋以益黄散主之,在冬春以益黄散大青膏相间服。
〔海〕吐利,四肢胀逆,脑门低陷。四君子加藿香丁香芍药、等分,煎服。
钱氏益黄散(见脾) 万安膏(见吐)
〔世〕和胃吐泻不止欲生慢惊
丁香 白术(各一两) 半夏(五钱) 藿香 蝎尾(各一钱)
上为末,姜汁打糊、为丸如小豆大。二岁儿三十丸,姜汤下。
理中汤温脾暖胃,冷吐冷泻,及胎气虚中寒腹痛
人参(去芦) 白术(各一两) 干姜(炮) 粉草(炙。各二钱半)
上件,锉焙为末。每服半钱或一钱,用温白汤空心调服。
理中丸吐利不止米谷不化手足厥冷
人参 白术 干姜 甘草(炙各等分)
上为末。面糊为丸,绿豆大。每服十丸,米饮下。或一二十丸,不拘时候。
金液丹吐利日久脾胃虚损,手足厥冷精神昏塞多睡露睛,口鼻气凉,欲成慢惊风。又治大人阳虚阴盛,身冷脉微自汗吐利小便不禁。
舶上硫黄(十两,先飞炼去砂石,秤,研为末,用砂盒子盛,令八分满,水和赤石脂、盐泥固封,晒干,露地先埋一水罐,盛水满,坐盒子在上,又以泥固济讫,常以三斤火养三日三夜,足,加顶火一斤, 成,冷,取药)
上以柳木捶乳钵研为末。每服二钱,生姜米饮调下。多服取效。大人,药末一两,蒸饼一两水浸,去水,饼和丸桐子大。晒干,每服五十丸至百丸,米饮空心下。
阎氏云:吐泻虚极,当速生胃气,宜与理中丸,并研金液丹末,煎生姜米饮调灌之,惟多服乃效,俟胃气已生,手足渐热,然犹螈 ,即减金液丹一二分,增青州白丸子一二分同研,如上服,兼用异功散羌活膏、温白丸钓藤饮子之类,仍频与粥,虽至危者往往死中得生,十救八九。沈存中论金液丹,见小儿吐利剧,气已绝,服之得活者数人,须多服方验。
〔钱〕豆蔻吐泻烦渴腹胀小便少。
舶上硫黄(一钱) 滑石(五分) 丁香 豆蔻(各半分)
为细末。每服一字至半钱,米饮调下,无时。
〔张涣〕匀胃散三焦不调,停寒膈上,乳哺不消,胸膈痞满甚则喘逆吐利,肌体痿黄
甘草(炙一钱) 藿香 白豆蔻 人参(各一两) 木香 干姜(炮) 浓朴(姜炙) 丁香(各半两)
为细末。一钱,水一小盏,姜二片,煎六分,温服。
〔王氏〕治吐逆吐利不止
丁香 藿香(各一分) 木香(一钱) 硫黄(半两,别研极细) 滑石(二钱,研如粉)
上为末。每服一钱或半钱,米饮调下,量大小与之。如泻,即用附子一枚重半两者,炮去皮脐,为末,再用生姜汁捣成饼子,用白面裹之,慢火煨面熟,去面不用,只将附子切焙,再捣罗为末。每吐兼泻,即入附子末少许,如药三之一,更量虚实,以米饮调下,神验。
吐如激水者亦定。吐利不止,多成慢惊,宜速疗之,如已成慢惊,兼金液丹与之。
助胃膏脾胃虚寒吐泻等证。
人参 白术 白茯苓 甘草(炙) 丁香(各五钱) 砂仁(四十个) 木香(三钱) 白豆蔻(十四个)干山药(一两) 肉豆蔻(四个,煨)
上为末,蜜、丸芡实大。每服十丸,米饮化下。
身温泻黄白似渴为寒热杂合病
钱氏治法,在夏秋用玉露散益黄散相间服,在冬春用益黄散大青膏相间服。
补虚
四君子汤 治脾气虚损,吐泻少食
人参 白术 茯苓 甘草(各等分)
上,每服二钱,姜枣水煎。
六君子汤 即四君子加陈皮半夏,治脾胃气虚吐泻不食肌肉消瘦,或肺虚痰嗽喘促恶寒,或肝虚惊搐目眩自汗诸证,并宜服之,以滋化源。
钱氏异功散 温中和气,治吐泻不思乳食,凡小儿虚冷病,先与数服,以正其气。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 陈皮(各等分) 一方,加木香
为细末。每服二钱,水一盏,生姜五片,枣二枚,同煎。(海藏云:此方,四君子汤补脾汤加减法也。)
愚按:前方治脾胃虚弱吐泻不食,或惊搐痰盛,或睡而露睛,手足指冷,或脾肺虚弱咳嗽吐痰,或虚热上攻口舌生疮,弄舌流涎。若母有证,致儿患此者,子、母并服之。
《和剂》观音散小儿外感风冷内伤脾胃呕逆吐泻不进乳食,久则渐至羸瘦
大抵脾虚则泻,胃虚则吐,脾胃俱虚,则吐泻不已,此药大能温养脾胃进美饮食
石莲肉(去心) 人参 神曲(炒。各三钱) 茯苓(二钱) 甘草(炙) 木香 绵黄 (炙)白扁豆(炒,去皮) 白术(各一钱)
上锉散。每服二钱,水一盏,枣一枚,藿香三叶煎,温服。
温中小儿泻白,胃寒故也,腹痛肠鸣吐酸水,不思饮食霍乱吐泻
人参 白术 甘草(各等分)
上为末。姜汁面糊丸,如绿豆大。米饮下二三十丸,无时。
和中 和胃止吐泻,定烦渴,治腹痛
人参 茯苓 白术 甘草(炙) 干葛 黄 (炙) 白扁豆(炒) 藿香(各等分)
为细末。每服三钱,水一盏半,枣二枚去核,生姜五片,煎八分,食前温服。
(海藏云:和中散,四君子汤加减法。)
曾氏和中散附 主久病才愈,面黄清瘦,神昏气弱,脾胃未实,食物过伤,停饮生痰,留滞中脘,耗虚真气,或成吐泻。此药性味甘平,大能调治,常服和胃气,进饮食悦颜色,理风痰
人参(去芦) 白扁豆(炒,去壳) 白茯苓(去皮) 川芎 砂仁 半夏(制) 香附甘草(炙。各一两) 肉豆蔻 诃子(去核。各七钱半)
上锉。每服二钱,水一盏,姜三片,枣一枚,煎七分,空心温服,或不拘时。
〔毛彬〕治胃气不和吐泻不止痰逆不食。平胃,引行诸药。白散
半夏(一两,洗七次,焙,姜、制饼) 白扁豆(炒) 莺粟米 人参 白术(焙) 白茯苓 山药(各四钱)
为细末。每服二钱,水八分,姜二片,枣一枚,煎六分,温服。
东垣人参安胃(脾)
除湿
胃苓汤肠胃受湿呕吐泄泻
白术 茯苓 泽泻 浓朴 猪苓 陈皮 甘草(炒。各等分) 桂(少许)
上为末。每服二钱,姜水灯心陈皮煎汤调下。若停食吐泻小便短少腹胀作痛,用此以分利之。更用六君子汤以调补脾胃
治痰
半粟散小儿脾胃虚寒吐泻等疾,及治寒痰
半夏(汤浸,切、焙,一两) 陈粟米(三分,陈粳米亦得)
上 咀。每服三钱,水一大盏半,生姜十片,同煎至八分,食前温服。
免责申明:
1、本站所有内容仅供参考与知识学习,如果您需要解决具体问题,建议您咨询相关领域专业人士。
2、本站所有图片为网友通过小程序(微信小程序搜索:草药辞典)自发贡献上传或识图等方式上传,如有图片及文字引用涉及版权问题,请速与管理员联系删除(微信号:zydcdyz)。
小程序码 微信小程序
添加站长微信号:zydcdyz 中医爱好者群① 中医文化交流群① 中医养生交流微信群① 健康养生交流群①
©粤ICP备2022085827号 2023 www.dcdy.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