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丹波元简(1755—1810),字廉夫,通称安长,号桂山、栎窗,出身于世医之家。宽政十一年承父业宰医学馆,并为侍医。于日本汉医界创立了考证派。
作者:日本.丹波元珍
共 73 章节 33.09万+字数
针解篇第五十四
马云:按灵枢。有九针十二原篇。而小针篇。正所以解九针十二原篇之针法。此篇与小针解篇。大同小异。故亦谓之针解篇。愚故以小针解篇之词。参入而释之。高本。篇。作论。盖以其有岐黄问答之语也。
菀陈
马云:灵枢。作宛。郁也。张云:本经。宛菀通用。通作郁。
疾按之
马云:此补法也。小针解云。徐而疾则实。言徐纳而疾出也。则以入针为徐。而不以出针为徐。与此解不同。
徐按之
马云:此泻法也。小针解云。疾而徐则虚者。言疾纳徐出也。亦与此不同。
寒温气多少也
吴云:寒为虚。温为实。气少为虚。气多为实。志云:言实与虚者。谓针下寒。而气少者。为虚。邪气已去也。针下热。而气多者。为实。正气已复也。
疾不可知也
马云:其寒温多少。至疾而速。正恍惚于有无之间。真不可易知也。
知病先后也
吴云:先后。有标本之辨。故察之。
工勿失其法
马云:小针解曰。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者。言补者。 (音必。满貌。)然若有得也。泻则恍然若有失也。义与此亦异。
离其法也
张云:粗工为离其法耳。
补泻之时
甲乙。此下。有以针为之四字。九针十二原篇同。
与气开阖相合也
马云:其针入之后。若针下气来。谓之开。可以迎而泻之。气过谓之阖。可以随而补之。针与气开阖相合也。简按此本于王注。诸家并同。
阴气隆至
吴。此下。补针下寒三字。
知病之内外也
马云:言病深则针深。病浅则针浅。分病之内外也。
深浅其候等也
吴云:四肢孔穴。与胸背之孔穴。虽有远近不同。其浅深取气则一也。高云:深则远。浅则近。其候气之法。与深浅等。简按高注近是。
无邪下
马云:邪。斜同。高云:十二原论云。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夫正指直刺。无针左右。是义无斜下也。
下膝三寸也
本输篇云。入于下陵。下陵。膝下三寸。 骨外三里也。唯云膝下。似无准。千金云。
在膝头骨节下三寸。资生云。犊鼻下三寸。
跗之
新校正。据骨空论。作跗上。马张高并从其说。吴云:跗。拊误。拊。重按也。拊之者。以物重按于三里分也。盖三里趺阳。一脉相通。重按其三里。则趺阳之脉不动。其穴易辨。志云:跗之者。足跗上之冲阳脉也。简按马张吴虽改字不同。其意本于王义。今考唯云所谓跗之者。举膝分易见也。而无按三里,则趺上之脉止之说。则不可从。疑是跗上脱低字。之上脱取字。灵邪气脏腑病形篇云。三里者。低跗取之。巨虚者。举足取之。而全本作低 。可以证也。
巨虚
马云:巨虚上廉。张同。简按甲乙云。在三里下三寸。本输篇云。下三里三寸。为巨虚上廉。明堂下经云。在 骨外大筋内。筋骨之间。陷者中。铜人。一名上巨虚。
下廉
吴云:陷上为巨虚上廉。陷下为巨虚下廉。上下相去三寸。简按本输篇云。复下上廉三寸。为巨虚下廉。
帝曰余闻九针
马云:此节。当与灵枢九针论第一节参看。
人脉应人
吴云:内营外卫。人在气交之中之象也。张云:动静有期。盛衰有变。位于天地之中。人之象也。
人筋应时
高云:人筋十二。足筋起于足指。手筋起于手指。手足为四肢。一如十二月分四时。故人筋应时。
合气
简按新校正。引别本。气。作度。近是。
应野
志云:阴阳应象大论云。地有九野。人有九窍。九野者。九州岛之分野也。人之三百六十五络。犹地之百川。流注通会于九州岛之间。
三百六十五节气
小针解云。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子华子云。一身之为骨。凡三百有六十。精液之所朝夕也。由此观之。与三百六十五络。所指自异。
心意应八风
此以下。至应之九。必有脱误。
应五音六律
张云:发之多。齿之列。耳之聪。目之明。五声之抑扬清浊。皆纷纭不乱。各有条理。故应五音六律。志云:发齿耳目共六。齿又为六六之数。而发之数。不可数矣。律吕之数。推而广之。可千可万。而万之外。不可数矣。
应地
吴云:人之十二脉。外合十二水。血以象阴。水之类也。气以 之。血以濡之。脉行而不已。水流而不息。是其应地者也。
人肝目应之九
吴张以此六字。与下文二百二十三字。共为蠹简残缺。必有遗误。是也。志。至九窍三百六十五。为注释。高。以九之一字。连下为烂文。而注人肝目应之五字。并不可从。
马云:按灵枢。有九针十二原篇。而小针篇。正所以解九针十二原篇之针法。此篇与小针解篇。大同小异。故亦谓之针解篇。愚故以小针解篇之词。参入而释之。高本。篇。作论。盖以其有岐黄问答之语也。
菀陈
马云:灵枢。作宛。郁也。张云:本经。宛菀通用。通作郁。
疾按之
马云:此补法也。小针解云。徐而疾则实。言徐纳而疾出也。则以入针为徐。而不以出针为徐。与此解不同。
徐按之
马云:此泻法也。小针解云。疾而徐则虚者。言疾纳徐出也。亦与此不同。
寒温气多少也
吴云:寒为虚。温为实。气少为虚。气多为实。志云:言实与虚者。谓针下寒。而气少者。为虚。邪气已去也。针下热。而气多者。为实。正气已复也。
疾不可知也
马云:其寒温多少。至疾而速。正恍惚于有无之间。真不可易知也。
知病先后也
吴云:先后。有标本之辨。故察之。
工勿失其法
马云:小针解曰。为虚与实。若得若失者。言补者。 (音必。满貌。)然若有得也。泻则恍然若有失也。义与此亦异。
离其法也
张云:粗工为离其法耳。
补泻之时
甲乙。此下。有以针为之四字。九针十二原篇同。
与气开阖相合也
马云:其针入之后。若针下气来。谓之开。可以迎而泻之。气过谓之阖。可以随而补之。针与气开阖相合也。简按此本于王注。诸家并同。
阴气隆至
吴。此下。补针下寒三字。
知病之内外也
马云:言病深则针深。病浅则针浅。分病之内外也。
深浅其候等也
吴云:四肢孔穴。与胸背之孔穴。虽有远近不同。其浅深取气则一也。高云:深则远。浅则近。其候气之法。与深浅等。简按高注近是。
无邪下
马云:邪。斜同。高云:十二原论云。正指直刺。无针左右。神在秋毫。属意病者。夫正指直刺。无针左右。是义无斜下也。
下膝三寸也
本输篇云。入于下陵。下陵。膝下三寸。 骨外三里也。唯云膝下。似无准。千金云。
在膝头骨节下三寸。资生云。犊鼻下三寸。
跗之
新校正。据骨空论。作跗上。马张高并从其说。吴云:跗。拊误。拊。重按也。拊之者。以物重按于三里分也。盖三里趺阳。一脉相通。重按其三里。则趺阳之脉不动。其穴易辨。志云:跗之者。足跗上之冲阳脉也。简按马张吴虽改字不同。其意本于王义。今考唯云所谓跗之者。举膝分易见也。而无按三里,则趺上之脉止之说。则不可从。疑是跗上脱低字。之上脱取字。灵邪气脏腑病形篇云。三里者。低跗取之。巨虚者。举足取之。而全本作低 。可以证也。
巨虚
马云:巨虚上廉。张同。简按甲乙云。在三里下三寸。本输篇云。下三里三寸。为巨虚上廉。明堂下经云。在 骨外大筋内。筋骨之间。陷者中。铜人。一名上巨虚。
下廉
吴云:陷上为巨虚上廉。陷下为巨虚下廉。上下相去三寸。简按本输篇云。复下上廉三寸。为巨虚下廉。
帝曰余闻九针
马云:此节。当与灵枢九针论第一节参看。
人脉应人
吴云:内营外卫。人在气交之中之象也。张云:动静有期。盛衰有变。位于天地之中。人之象也。
人筋应时
高云:人筋十二。足筋起于足指。手筋起于手指。手足为四肢。一如十二月分四时。故人筋应时。
合气
简按新校正。引别本。气。作度。近是。
应野
志云:阴阳应象大论云。地有九野。人有九窍。九野者。九州岛之分野也。人之三百六十五络。犹地之百川。流注通会于九州岛之间。
三百六十五节气
小针解云。节之交。三百六十五会者。络脉之渗灌诸节者也。子华子云。一身之为骨。凡三百有六十。精液之所朝夕也。由此观之。与三百六十五络。所指自异。
心意应八风
此以下。至应之九。必有脱误。
应五音六律
张云:发之多。齿之列。耳之聪。目之明。五声之抑扬清浊。皆纷纭不乱。各有条理。故应五音六律。志云:发齿耳目共六。齿又为六六之数。而发之数。不可数矣。律吕之数。推而广之。可千可万。而万之外。不可数矣。
应地
吴云:人之十二脉。外合十二水。血以象阴。水之类也。气以 之。血以濡之。脉行而不已。水流而不息。是其应地者也。
人肝目应之九
吴张以此六字。与下文二百二十三字。共为蠹简残缺。必有遗误。是也。志。至九窍三百六十五。为注释。高。以九之一字。连下为烂文。而注人肝目应之五字。并不可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