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 介:丹波元简(1755—1810),字廉夫,通称安长,号桂山、栎窗,出身于世医之家。宽政十一年承父业宰医学馆,并为侍医。于日本汉医界创立了考证派。
作者:日本.丹波元珍
共 73 章节 33.09万+字数
离合真邪论篇第二十七
马云:内言经脉合于宿度经水。及末有真气邪气等义。故名篇。吴云:外邪入于正气。名曰合。刺之泻去其邪。名曰离。高同。
经水
简按王解经字。恐非。盖经。是经纬之经。王注泾水。灵经水篇。甲乙。并作清水。新校正引甲乙。亦作泾水者。何。
陇起
马吴张并云。陇。隆同。简按陇。垄同。刘向传。丘陇。项羽纪。陇亩。俱可证。通雅云。内经言。夜半阴陇。而日中阳陇。而脉应之。犹言拥起为陇。而过此渐平迤也。
经之动脉
志云:虚风。虚乡之邪风也。经之动脉。谓经血之动于脉也。言虚风之邪。因而入客于经。亦如经水之得风。其至于所在之处。亦波涌而陇起。循循。次序貌。言邪在于经。虽有时陇起。而次序循行。无有常处。
其行于脉中循循然
甲乙。无其行二字。高云:其不因于邪。则血气之行于脉中循循然。简按此虚邪入而客者。高为不因于邪。恐非。循循。吴从王所引一本作 。马云:似有次序之意。不必 。(音椿。考字书。义难叶。)论语。循循然善诱人。何注。次序貌。
时大时小
张云:邪气随脉。必至寸口。有邪则陇起而大。无邪则平和而小。随其所在。而为形见。故行无常处。
在阴与阳不可为度
马云:或在阳经。或在阴经。吴改与作在。志云:止可分其在阴与阳。而不可为度数。
从而察之
从。甲乙作循。
转针
张云:搓转其针。如搓线之状。慢慢转之。勿令太紧。泻左则左转。泻右则右转。故曰捻针。
为故
吴云:故。常法也。高云:欲以得气。为复其故。今从吴义。
大气皆出
高云:大气。针下所聚之气也。简按王注。大邪之气。注下文则云。大经之气。何其言之不一。当从高注。
扪而循之
通雅云。扪摸一字。古无摸字。即扪也。
切而散之
马云:谓以指切扪其穴。使气之布散也。
推而按之
张云:再以指揉按其肌肤。欲针道之流利也。高云:分擘其穴。不使倾移。
弹而怒之
马云:以指屡屡弹之。使病者觉有怒意。使之脉气填满也。张云:以指弹其穴。欲其意有所注。则气必随之。故脉络 满如怒起也。简按七十八难。怒。作努。怒努通用。庄子逍遥游。怒而飞。外物篇。草木怒生。后汉第五伦传。鲜车怒马。皆努同。
抓而下之
马云:谓以左手之爪甲。 其正穴。而右手方下针也。七十八难。抓。作爪。张云:抓。
爪同。简按后后赵壹传。针石运乎手爪。太子贤注云:古者以砭石为针。凡针之法。右手象天。左手法地。弹而怒之。搔而下之。此运手爪也。盖取此篇。但抓作搔。高云:抓。犹引也。未知何据。
通而取之
甲乙。取。作散。吴云:通达其处。然后取定其穴。张云:下针之后。必候气以取其疾。
外引其门
简按王引调经论文。乃灵官能篇文。
其气以至
甲乙。以。作已。马云:以。已同。
令神气存
甲乙。神。作真。
其寒温未相得
马云:舍于经脉之中。寒则血凝泣。与血之温。尚未相得。暑则气淖泽。与血之寒。尚未相得。张云:邪气寒正气温。故不相得。高云:未为寒病。未为温病。其寒温未相得。时如涌波之初起也。
志云:寒温欲相得者。真邪未合也。故邪气波陇而起。来去于经脉之中。而无有常处。徐永时云。真邪已合。如真气虚寒。则化而为寒。真气盛热。则化而为热。邪随正气所化。故曰寒温未相得。
逢其冲
志云:逢。迎也。冲者。邪盛而隆起之时也。高云:邪气冲突。宜避其锐。逢。甲乙。作迎。
邪气复至
复。甲乙。作益。
其来不可逢
吴云:其邪之来不可逢。其虚而取之。盖恐更伤其经气也。正此云无逢其冲之谓。张云。真气不实。迎而泻之。邪气虽去。真气必太虚矣。故曰:其来不可逢也。按小针解曰。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彼言补。此言泻。文若相反。各有深义。当两察之。
大气已过
吴云:大气。人气也。人气应乎水刻。异在灵枢。志云:大气。风邪之气也。高云:针下所聚之大气已过。而复泻之。则真气外脱。简按上文云。大气皆出。又云:大气留止。高注为是。
其往不可追
张云:小针解曰。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
不可挂以发
小针解云。不可挂以发者。言气有易失也。吴云:此上必有阙文。此两释其义耳。取邪之时。不可毫发间差。张云:欲泻其邪。在气至之顷。不可挂以发者。言丝毫之不可失也。志云:挂。 同。
发针
吴云:施针也。
若先若后
吴云:若先之则邪未至。后之则虚其真。
病不可下
张云:下者。降服之谓。高云:下。犹退也。
如扣椎
吴云:椎。木瘤也。张云:椎。木椎也。顽钝难入。如扣椎之难也。简按木瘤。未有所考。
溶溶
释音。溶。音容。张云:流动貌。简按说文。水盛也。
逆而刺之温血也
吴云:温血。毒血也。张云:凡取络者。必取其血。刺出温血。邪必随之而去矣。故病可立已。温血。热血也。简按王注。刺之下句。恐非也。志云:若逆而刺之。是谓内温。血不得散。气不得出。(三句。出十二原篇。)高云。温。通调也。略同王义。不可从。
中腑
吴云:中腑。胃也。土主中宫。故曰中腑。调之中腑者。言三部九候。皆以冲和胃气调息之。
张云:中腑。脏气也。凡三部九候脉证。皆以脏气为主。气顺则吉。气逆则凶。故调之中腑。志高仍吴注。
大过且至
吴云:大邪为过也。高云:大过。死期也。今从吴。
大经
举痛论云。血泣不得注大经。
内着
马云:着。着同。
不能久长
张云:杀人冥冥之中。莫此为甚。欲遗阴德于子孙者。当以此为切戒。高云:不能使人久长于人世也。
因不知
因。甲乙。作固。
因加相胜
志云:不知六气之加临。五运之相胜。高同。简按盖谓不知五胜之理反补之。此则加相胜者。乃释邪攻正也。与运气之义迥别。
马云:内言经脉合于宿度经水。及末有真气邪气等义。故名篇。吴云:外邪入于正气。名曰合。刺之泻去其邪。名曰离。高同。
经水
简按王解经字。恐非。盖经。是经纬之经。王注泾水。灵经水篇。甲乙。并作清水。新校正引甲乙。亦作泾水者。何。
陇起
马吴张并云。陇。隆同。简按陇。垄同。刘向传。丘陇。项羽纪。陇亩。俱可证。通雅云。内经言。夜半阴陇。而日中阳陇。而脉应之。犹言拥起为陇。而过此渐平迤也。
经之动脉
志云:虚风。虚乡之邪风也。经之动脉。谓经血之动于脉也。言虚风之邪。因而入客于经。亦如经水之得风。其至于所在之处。亦波涌而陇起。循循。次序貌。言邪在于经。虽有时陇起。而次序循行。无有常处。
其行于脉中循循然
甲乙。无其行二字。高云:其不因于邪。则血气之行于脉中循循然。简按此虚邪入而客者。高为不因于邪。恐非。循循。吴从王所引一本作 。马云:似有次序之意。不必 。(音椿。考字书。义难叶。)论语。循循然善诱人。何注。次序貌。
时大时小
张云:邪气随脉。必至寸口。有邪则陇起而大。无邪则平和而小。随其所在。而为形见。故行无常处。
在阴与阳不可为度
马云:或在阳经。或在阴经。吴改与作在。志云:止可分其在阴与阳。而不可为度数。
从而察之
从。甲乙作循。
转针
张云:搓转其针。如搓线之状。慢慢转之。勿令太紧。泻左则左转。泻右则右转。故曰捻针。
为故
吴云:故。常法也。高云:欲以得气。为复其故。今从吴义。
大气皆出
高云:大气。针下所聚之气也。简按王注。大邪之气。注下文则云。大经之气。何其言之不一。当从高注。
扪而循之
通雅云。扪摸一字。古无摸字。即扪也。
切而散之
马云:谓以指切扪其穴。使气之布散也。
推而按之
张云:再以指揉按其肌肤。欲针道之流利也。高云:分擘其穴。不使倾移。
弹而怒之
马云:以指屡屡弹之。使病者觉有怒意。使之脉气填满也。张云:以指弹其穴。欲其意有所注。则气必随之。故脉络 满如怒起也。简按七十八难。怒。作努。怒努通用。庄子逍遥游。怒而飞。外物篇。草木怒生。后汉第五伦传。鲜车怒马。皆努同。
抓而下之
马云:谓以左手之爪甲。 其正穴。而右手方下针也。七十八难。抓。作爪。张云:抓。
爪同。简按后后赵壹传。针石运乎手爪。太子贤注云:古者以砭石为针。凡针之法。右手象天。左手法地。弹而怒之。搔而下之。此运手爪也。盖取此篇。但抓作搔。高云:抓。犹引也。未知何据。
通而取之
甲乙。取。作散。吴云:通达其处。然后取定其穴。张云:下针之后。必候气以取其疾。
外引其门
简按王引调经论文。乃灵官能篇文。
其气以至
甲乙。以。作已。马云:以。已同。
令神气存
甲乙。神。作真。
其寒温未相得
马云:舍于经脉之中。寒则血凝泣。与血之温。尚未相得。暑则气淖泽。与血之寒。尚未相得。张云:邪气寒正气温。故不相得。高云:未为寒病。未为温病。其寒温未相得。时如涌波之初起也。
志云:寒温欲相得者。真邪未合也。故邪气波陇而起。来去于经脉之中。而无有常处。徐永时云。真邪已合。如真气虚寒。则化而为寒。真气盛热。则化而为热。邪随正气所化。故曰寒温未相得。
逢其冲
志云:逢。迎也。冲者。邪盛而隆起之时也。高云:邪气冲突。宜避其锐。逢。甲乙。作迎。
邪气复至
复。甲乙。作益。
其来不可逢
吴云:其邪之来不可逢。其虚而取之。盖恐更伤其经气也。正此云无逢其冲之谓。张云。真气不实。迎而泻之。邪气虽去。真气必太虚矣。故曰:其来不可逢也。按小针解曰。其来不可逢者。气盛不可补也。彼言补。此言泻。文若相反。各有深义。当两察之。
大气已过
吴云:大气。人气也。人气应乎水刻。异在灵枢。志云:大气。风邪之气也。高云:针下所聚之大气已过。而复泻之。则真气外脱。简按上文云。大气皆出。又云:大气留止。高注为是。
其往不可追
张云:小针解曰。其往不可追者。气虚不可泻也。
不可挂以发
小针解云。不可挂以发者。言气有易失也。吴云:此上必有阙文。此两释其义耳。取邪之时。不可毫发间差。张云:欲泻其邪。在气至之顷。不可挂以发者。言丝毫之不可失也。志云:挂。 同。
发针
吴云:施针也。
若先若后
吴云:若先之则邪未至。后之则虚其真。
病不可下
张云:下者。降服之谓。高云:下。犹退也。
如扣椎
吴云:椎。木瘤也。张云:椎。木椎也。顽钝难入。如扣椎之难也。简按木瘤。未有所考。
溶溶
释音。溶。音容。张云:流动貌。简按说文。水盛也。
逆而刺之温血也
吴云:温血。毒血也。张云:凡取络者。必取其血。刺出温血。邪必随之而去矣。故病可立已。温血。热血也。简按王注。刺之下句。恐非也。志云:若逆而刺之。是谓内温。血不得散。气不得出。(三句。出十二原篇。)高云。温。通调也。略同王义。不可从。
中腑
吴云:中腑。胃也。土主中宫。故曰中腑。调之中腑者。言三部九候。皆以冲和胃气调息之。
张云:中腑。脏气也。凡三部九候脉证。皆以脏气为主。气顺则吉。气逆则凶。故调之中腑。志高仍吴注。
大过且至
吴云:大邪为过也。高云:大过。死期也。今从吴。
大经
举痛论云。血泣不得注大经。
内着
马云:着。着同。
不能久长
张云:杀人冥冥之中。莫此为甚。欲遗阴德于子孙者。当以此为切戒。高云:不能使人久长于人世也。
因不知
因。甲乙。作固。
因加相胜
志云:不知六气之加临。五运之相胜。高同。简按盖谓不知五胜之理反补之。此则加相胜者。乃释邪攻正也。与运气之义迥别。